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年第3l卷第21期 三联疗法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祝伦 【摘要】目的探索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的较佳疗法。方法 选择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10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采用三联疗法,即口服泼尼松;静脉滴注阿昔洛韦;隔 日一次皮下注射转移因子。对照组单用静脉滴注阿昔洛韦,其余治疗相同,疗程均为1O天。结果 观 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4.4 、65.4%,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在止疱时间、止痛时 间、结痴时间、PHN发生倒数上比较,观察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三联疗法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 疗效显著。 【关键词】头面部带状疱疹 泼尼松转移因子 治疗 带状疱疹是皮肤科常见疾病,皮损消退后可能遗留持续 于明显破溃、渗出的创面予呋喃西林溶液每日2次冷湿敷,合 性疼痛,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 并感染者适当应用抗生素。疗程共1O天。观察组在此基础 PHN),头面部带状疱疹病情较重,还可引起听力受损、面神 上给予泼尼松10 mg 3次/日口服,连用4大,第5天减为5 经麻痹、眩晕及大脑动脉炎,甚至引起脑卒中 ]。近年来我科 mg,连用3天后停药;另外给予转移因子3 mg皮下注射于上 采用三联疗法(即口服泼尼松;静脉滴注阿昔洛韦;隔日一次 臂三角肌处,隔日1次,共5次。于治疗的5、7、1O、15、3O、6O 皮下注射转移因子)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取得良好的疗效。 天随访。观察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PHN发生的情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况。6O天后对已发生PHN的患者继续随访。此观察中带状 1资料与方法 疱疹疼痛指出疹最初1个月内出现的疼痛,急性带状疱疹临 1.1一般资料106例患者均为2007年1月~2010年6月 床治愈合后,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则视为PHNr2]。 门诊皮肤科且资料完蹩的头面部带状疱疹病例。其中男47 1.3疗效观察指标厦判定标准 主要观察止疱时间(原有水 例,女59例。男女比例为1:1.2。发病年龄24 ̄82岁,平均 疱无增大、无新水疱出现的时间)、止痛时间(疼痛明鼎 减轻或 (52.O士13.8)岁。发病至就诊时问1~9 d,平均(4.1±1.8) 消失的时间)、结痂时间(水疱开始干涸、结痂的时间、。并注意 d。疼痛程度以三级评定记录:轻度1分(基本不影响正常生 观察不良反应。对未愈台者继续随访观察,症状(如疼、痒、烧 活),中度2分(影响正常生活,但能耐受),重度3分(严重影 灼感)、体征(如红斑、水疱、近卫淋巴结增大等),均采用4级 响工作和休息)。排除活动性消化道溃疡,严重高血压,中度 评分,O一无,1一轻度,2I_中度,3一重度 疗效指数=(治疗 以上糖尿病等合并症患者,观察组中发病天数超过1周的不 前评分一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痊愈为皮损资本 在受选范围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见表1).两组在性别、年 消退,疼痛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O ;显效为皮损火部分消 龄、发病天数、治疗前疼痛程度评分上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退.局部疼痛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 ;好转为皮损 分消 (P>0.05),具有可比性。 退,疼痛减轻,疗效指数≥3O%;无效为皮损小部分消退,疼痛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无减轻,疗效指数≥3O 。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 量资料采用(-r±s)表示,分别采用t检验和 检验,以P≤ 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及病程见表2 观察组在平均止 1.2治疗方法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予阿昔洛韦750 mg/d 疱时间、止痛时问、结痂时间、病程上具有显著统计学意 (P 静脉滴注;维生索B 110 mg.Tid,口服:炉甘石洗剂外涂。对 <0。01)。 2.2疗效见表3。观察组有效率94.4 ,对照组65.4 , 作者单位:安徽省红十字铜陵医院皮肤科 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1,1.08,P<0.O1)。 邮 编244000 收稿日期2OlO一1O一09 新陈代谢,同时,谷胱甘肽也是细胞内最重要的非蛋白巯基化 tocols to prevent or reduce contrast media nephropathy[】].Mi— 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在临床上的 nerva Cardioangiol,2005。53(i):49—58 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临床上广泛用于保护肝功能及 [2]Liistro F,Falsini G,Bolognee L.The clinical burden of contrast 解毒中,本研究表明,造影后GsH可以显著减少高危患者 media--induced nephr0pathy:J].hal Heart,2003,4(10):668— CIN的发生。由本研究可知,使用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水化疗 676 法后RCIN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乙酰半胱氨酸对 [3]Walsh SR,Tang T,Gaunt ME,[k}yle JR.Contrast~induced— RCIN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nephfopathy J].J Endovasc Ther,2007,14:92一一1oo 参 考 文 献 [13 Briguori C,Airoldi F,Morici N,et a1.New pharInacol0gicaI pro— Journ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2010,Vo1.31,No.21 表2两组患者的止疱、止痛,结痂时间及病程比较 裹3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J 在疼痛减轻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上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P<0.01),而两组在皮损结痂消褪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但对于带状疱疹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的问题,目前 尚有争议。有作者认为:由于中老年人可能并发青光眼、糖尿 2.3 PHN发生率观察组发生PHN 1例,占0.02 :对照 病及高血压病等并发症,因此口服激素必须权衡利弊[1 。另 组发生9例,占17.3 //。两组比较PHN发生率,有显著性差 o有作者认为:激素可减少PHN的发病率,但有可能使疾病播 异()c 一7.41,P<0.01)。 散 。 2.4其他观察组中未发生面瘫、Ramsay--hunt综合征,对 本组使用三联疗法治疗头面部带状疱疹,即阿昔洛韦 照组中发生1例面瘫,2例Ramsay~hunt综合征。 750 mg/d静脉滴注;隔日一次皮下注射转移因子3 mg;泼尼 2.5 不良反应 观察组出现3例胃肠道不适,1例血压升 松采用小剂量、短程递减式治疗,并与阿昔洛韦组进行比较, 高;对照组出现1例胃肠道不适。均未影响治疗。 两组在平均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病程上具有显著 3讨论 统计学意义,两组有效率及PHN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头面部带状疱疹的发生率仅次于胸、腰段,是由于水痘一 本组使用糖皮质激素未出现青光眼、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等并 带状疱疹病毒侵入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面神经膝状神经节 发症,也未出现带状疱疹播散情况,可能与激素剂量较小、疗 及颈神经节所致[3]。Fabian等 ]提出带状疱疹的神经损害为 程较短有关。 炎性脱髓鞘改变,此过程是可逆的。因而积极有效的治疗是 笔者认为:头面部带状疱疹发病急骤,症状较重,如无禁 关键。 忌症可常规早期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口服阿昔洛韦 阿昔洛韦对病毒DNA多聚酶产生强大的抑制作用,从 生物利用度低,仅为1O ~2O [1 ],可采用静脉滴注提高疗 而阻止疱疹病毒DNA的复制,有效地防止病毒的扩散,促进 效。转移因子价格低廉,使用方便。三者联合治疗头面部带 皮损愈合及减轻疼痛。转移因子参与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 状疱疹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多数细胞因子对免疫应答起正调节作用,从而调节细胞免疫 参 考文 献 和体液免疫功能;对神经及内分泌功能具有调节作用,促进神 [1]Johnson RW,WhittonTL.Management of herpes zoster(shin— 经组织损伤的修复[5]。糖皮质激素能干扰补体激活,减少炎 gles)and postherpetic neuralgia[J].Expert Opin Pharmacoth— er,2004,5(3):55l一559 症介质的产生,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增强血管 [2]林志淼,杨勇,李若瑜.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J].临床皮肤 扩张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局部充血减轻,减少体液外 科杂志,2010,39(6):394 渗,从而阻止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和破坏作用,并能抑 [3] 杨磊,苏长海.头面部带状疱疹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及处理[J]. 制炎症后期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防止粘连及瘢痕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1995,9(4):211 形成,从而有效减轻带状疱疹神经痛。赵辨等[6]认为老年患 [4] Fabian VA,Wood B,Crowley P,et a1.Herpes zoster brachial 者如无明显禁忌症时,早期给予泼尼松可以减轻炎症,阻止病 plexus neuritis[J].Clin Neuropathol,1997,16(2):61—64 毒对神经节及神经纤维的毒性和破坏作用,减少带状疱疹后 [5]穆亚宏,刘小玲.转移因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 遗神经痛,且不影响特殊免疫球蛋白I gG的形成。冯和平 因素[J].航空航天医药,2002,13(1):6 等 在12例中老年重症带状疱疹患者病程早期给予泼尼松 [6]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每日2O~40mg口服,结果未出现1例PHN,而在98例一般 2001:302 患者中只给予阿昔洛韦口服,结果出现9例PHN。黄巍等 ] [7]冯和平,常建民.带状疱疹309例l临床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 为了观察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 志,2007,36(6):356 [8]黄巍。樊起。涂亚庭.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 疹的疗效,设立观察组(A组)50例采用泼尼松15 mg/d,两个 状疱疹的疗效观察[J].华中医学杂志,2004,28(2):101—102 对照组分别为B组5O例及C组46例,使用较大剂量激素(分 [9]周静.糖皮质激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老年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观 别为泼尼松30 mg/d和60 mg/d),均予阿昔洛韦联合治疗, 察[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8,23(3):255 其他治疗方法和措施相同。结果,A组在止疱时间、疱疹消退 [1O]Tyring SK.Management of herpes zoster and postherpetie neu— 时问及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上与B、C组均无显著性差异 ralgia[J].J Am Aead Dermatol,2007,57(6 Supp1):S136一 (P>0.05)。从而得出结论:对无禁忌症的老年急性带状疱 S142 疹患者早期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泼尼松15 mg/d)辅助治 [11]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 疗可收到较好疗效,同时能避免大剂量应用可能产生的副作 献出版社,2005:i43—302 用。周静[g]研究后认为:与未用泼尼松组相比,加用泼尼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