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C.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2.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碘盐
B.苏打水
C.米醋
D.蒸馏水
B.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D.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3.科学家采用“组分转化”技术,将 CO2和H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 + 6H2 = X + 4H2O中,X的化学式是
A.CH4 B.C2H4 C.H2CO3 D.H2C2O4
4.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某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B.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原子 C.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1:3 5.华为折叠手机屏幕用到的聚酰亚肢塑料属于 A.金属材料
B.复合材料
C.合成材料
D.无机材料
6.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所产生的气体约是负极气体体积的2倍且能燃烧
7.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发生事故,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A.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火 B.家用电器着火时,应立即用水浇灭 C.煤矿的矿井注意通风并严禁烟火 D.厨房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油烟机
8.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A.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单质形式存在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Na+、Mg2+、Cl-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则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入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加快,则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9.t℃时,在 5g 水中不断加入固体物质A,溶液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80g/100g 水 B.溶液 2、3都属于饱和溶液
C.溶液 1、2、3 溶质的质量分数依次增大 D.无法判断 A 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
1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由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从中获得信息错误的是
A.该元素的符号是CO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
B.该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 D.该元素原子核带27个单位正电荷
11.分析推理是化学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同种分子构成的 B.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酸性溶液 C.碳酸盐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加稀盐酸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D.置换反应一定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12.下列除杂质的实验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A.MnO2 (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BaSO4(BaCO3)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CuO(Cu) 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KCl(K2CO3) 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
13.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改变,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对于化学反应
A+B=C+D,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该反应也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B.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C.若A、B分别为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D.若C、D分别为盐和水,反应物A不一定为酸和碱 14.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硬度都很大 B.都是黑色固体 C.都能导电 D.都是由碳元素组成
15.将O2、C、CO、CuO、Na2CO3、稀硫酸六种物质两两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根据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和下图的信息填空:
甲图中所示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_____,丙图所示粒子符号是_____,甲、乙图中所示二种元素的单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剧烈反应的产物是_____(填名称)。A、B、C、D表示4种物质,微观示意图如下表所示。 物质 A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微观示意图 ——硫原子 ①A、B、C、D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②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此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若有34gA,则需_____gB与之恰好完全反应。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回答下列问题.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①汽车使用乙醇汽油作燃料,排放污染较低.乙醇的化学式为_____. ②完成车用铅酸电池充电的反应:
_____.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密切相关.
①铜常用于制作导线,因为其有良好的延展性和_____.
②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回收再利用生锈的铁制品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某废铁粉中含20%为铁),若回收100t这样的废铁粉可以得到铁_____t。
③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该反应是_____(填放热或吸热)。 ④硅是信息技术的关键材料.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学方程式为_____.
18.(8分)济南市近年来逐步加大对黄河两岸生产、生活燃料结构的调整,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例如:提高居民家中天然气的使用率,改善家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天然气是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
①写出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其理由是_____。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Na2CO3),主要流程如图1在①~③三个过程中,发生分解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反应可制得高纯度的硅,同时生成氯化氢.该反应的化
(其余
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
取纯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t1℃时,Na2CO3的溶解度是_____。
②t2℃时,NaCl的溶解度_____Na2CO3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③要从海水中提取NaCl,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④若把10g的Na2CO3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t1℃的Na2CO3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碱石灰”是指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它在空气中久置会变质.某实验小组为探究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流程,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使碱石灰样品充分溶解后再进行操作
二,操作二的名称是___.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固体A中一定含有___.溶液B溶质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②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Na2CO3;④Ca(OH)2和___.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探究哪个猜想正确,同学们设计如下方案步骤并进行实验: Ⅰ、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___,溶液不浑浊,证明猜想④不成立.
Ⅱ、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有同学认为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但是立即有同学反对,他的理由是___.
为进一步确认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他做了如下实验,请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①___ 检验溶液B中溶质的存在 液; ②___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猜想___正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参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D 【解析】
A、溶液不一定无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错;
B、面粉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的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故B错;
C、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一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此时还可以溶解其它溶质,故C错;
D、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会降低,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熟悉常见物质溶于水伴随着的能量变化. 2、D 【解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详解】
A、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属于混合物,故A不正确; B、苏打水中含有水和碳酸钠,属于混合物,故B不正确; C、米醋中含有醋酸和水等,属于混合物,故C不正确; D、蒸馏水是水分子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3、B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2C、4O、12H,反应后(X除外)有4O、8H,所以x中有有2C、4H,X的化学式为 C2H4,故选B。
点睛:要顺利解答此题,必须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并会灵活应用,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的差量即可推断出X的化学式。 4、D 【解析】
A、该反应有单质氢气参加反应,生成了水,氢元素在反应前是0价,反应后是+1价,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改变,错误;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分子,不是原子,错误;C、该反应是化学反应,符合
质量守恒定律,错误;D、由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2+6H2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CO2和H2分子个数比为2:6=1:3,正确。故选D。
C2H4+4H2O,由方
点睛: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C 【解析】
塑料属于合成材料,故选C。 6、A 【解析】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会发出耀眼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C、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错误; D、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体积比是1:2,故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7、C 【解析】
A.油锅着火应立即用锅盖盖灭,切不可用水浇灭,以免发生危险,故错误; B.家用电器着火时,不能用水浇灭,以免发生触电,故错误;
C.煤矿的矿井内弥漫着可燃性的瓦斯气体,遇到明火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煤矿的矿井注意通风并严禁烟火,故正确;
D.煤气具有可燃性,煤气泄漏时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可能会引起爆炸,所以煤气泄漏时不能开油烟机,故错误。 故选:C。 8、D 【解析】
A、大多数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只有少数不活泼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故不符合题意;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二者的分子构成不同,两者的化学性质也不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C、Na+、Mg2+、Cl-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但是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一定为8,也有可能为2(一个电子层时,2个电子也是稳定结构),例如锂离子最外层是2个电子,等等,故不符合题意;
D、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入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加快,能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故符合题意。
9、D 【解析】
A、向溶液2中加入2gA,溶液3有剩余A未溶解,但是未溶解的A的质量无法确定,故物质A的溶解度无法确定,错误;
B、向溶液2中加入2gA,溶液3有剩余A未溶解,但是未溶解的A的质量无法确定,故无法确定溶液2是否还溶解了物质A,故无法确定溶液2是不是饱和溶液,错误;
C、如果溶液2刚好饱和,向溶液2中加入2gA未溶解,则溶液2和溶液3的溶质质量分数是一样的,错误; D、溶解过程中未改变温度,故无法判断A 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正确。 故选D。 10、A 【解析】
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该元素的符号是Co,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故选项说法正确;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7,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7,表示原子序数为27;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原子核带27个单位的正电荷,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 11、B 【解析】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而纯净物不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例如氯化钠是纯净物,但不是由分子构成的,而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酸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所以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一定是酸性溶液,符合题意;
C、碳酸盐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加稀盐酸能产生气体的物质也可能是较活泼的金属,不符合题意;
D、置换反应一定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例如,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B 【解析】
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Ba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
取的方法错误;
D、K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睛】
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3、C 【解析】
A、若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一定没有化合价的变化,该反应也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正确; B、若该反应是置换反应,一定有化合价的变化,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正确;
C、置换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若A、B分别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物不一定是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故C错误;
D、若C、D分别为盐和水,反应物A不一定为酸和碱,例如,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也生成了盐和水,故D正确。故选C。 14、D 【解析】
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是自然界中最软的物质,故选项不正确; B、金刚石是透明的正八面体结构,石墨是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片状结构,故选项不正确; C、金刚石不导电,石墨能导电,故选项不正确;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选项正确。 15、C 【解析】
试题分析: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均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碳酸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故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6个,选项C正确。 考点:考查碳、氧气、一氧化碳、酸、盐的化学性质的知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12 Mg2+ 氧化镁 BD 置换反应 16 【解析】
元素周期表小方格的左上角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表示元素符号,中间表示元素名称,正下方表示相对原子质量,且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详解】
(1)甲图中所示元素为镁元素,原子序数=核电荷数=12;丙图核内质子数为12,是镁元素,核外电子数为10,质子数比核外电子数多2,是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Mg2+;甲、乙图中所示二种元素的单质即是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剧烈反应,生成的产物是氧化镁; (2)
①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图示可知A是由氢原子和硫原子构成的硫化氢分子,属于化合物,B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属于单质,C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水分子,属于化合物,D是由硫原子直接构成的硫单质,则属于单质的是BD;
②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即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由题意可知该反应为硫化氢(A)和氧气(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水(C)和硫(D),设需要B物质(氧气)的质量为x,
解得x=16g,即若有34gA,则需16gB与之恰好完全反应。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C2H6O PbO2 导电性 76 CaO+H2O=Ca(OH)2 放热 2H2+SiCl4【解析】
(1)乙醇的化学式为C2H6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左边含有2个Pb,2个S,10个O,4个H,右边含有1个Pb,2个S,8个O,4个H,所以缺少PbO2,空白处填PbO2;
(3)铜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常用于制作导线; (4)100t
中铁的质量为
,其余20%为铁,所以回收这样的废铁粉可以得到
Si+4HCl
铁56t+20t=76t;
(5)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CaO+H2O=Ca(OH)2,该反应过程放热; (6)高温下氢气与四氯化硅反应生成硅和氯化氢,方程式为:2H2+SiCl4
Si+4HCl
18、CH4+2O2
点燃 CO2+2H2O 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 ③ 18g 小于 蒸发结
晶 59 【解析】
(1)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点燃 CO2+2H2O;
故填:CH4+2O2
点燃 CO2+2H2O;②甲烷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故填: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
和水,对环境无污染;
(2)在①〜③三个过程中,①、②反应物不是一种,不是分解反应,③中发生的反应是:2NaHCO3
加热Na2CO3+H2O+CO2↑,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所以发生分解反应的是③;故填:③;
(3)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Na2CO3的溶解度是18g;故填:18g;②t2℃时,NaCl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故填:小于;③结晶有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两种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适合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适合降温结晶,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要从海水中提取NaCl,应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④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18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碳酸钠,所以把10g的Na2CO3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t1℃的Na2CO3溶液的质量是:50g+9g=59g;故填:59。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过滤 碳酸钙(CaCO3) NaOH 碳酸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有白色沉淀生成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③ 【解析】
(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定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过滤的原理是分离液体和不溶于水的固体,所以操作二的名称是过滤;
(2)碳酸钙不溶于水以及能和稀盐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固体A中一定含有:碳酸钙(CaCO3);
(3)[猜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还会吸收二氧化碳变成碳酸钙,氢氧化钠会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但氢氧化钙和碳酸钠不能共存;所以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Na2CO3;④Ca(OH)2和NaOH;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Ⅰ.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溶液不浑浊,说明无氢氧化钙,证明猜想④不成立.
Ⅱ.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有同学认为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但是
立即有同学反对,他的理由是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也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CaCl2+Na2CO3=2NaCl+CaCO3↓,加入足量CaCl2溶液这样会除掉全部的碳酸钠,避免干扰NaOH的检验;猜想③正确,说明氢氧化钠是部分变质,故还会看到无色的酚酞试液会变成红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