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同济大学中医大师班教学探索与改革

同济大学中医大师班教学探索与改革

来源:华佗小知识
医学信息 ・4526・ No.09 2011 表2两组学生能力方面自我评价结果 MEDICAL FORMA.I1oN 3.讨论 医学教育 经过PBL教学,学生学习中医学的兴趣提高了,成绩也同传统教学模式 差异显著。分析原因:以“灌注式”讲授中医学,中医学理论抽象,学生难学、 难记、易忘,理解中医理论有困难,又由于课时较少,影响了中医学的学习。 而P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认知水平,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以分析评价、质疑问难,形成探索性、创造性思维,有利 于中医知识的掌握。 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学教学中应用,培养了各种基本能力: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经过自学、小组讨论和教师的适当指导,使学生学 会了认识的手段和方法,培养了继续学习的能力。PBL模式教学过程中,强 调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小组共同完成任务,最后的结论是小组同学讨论后的 结果,成绩也是小组成绩,使同学具有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合作,培养了 协作完成跨学科项目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同时培养了实践能力。 }P<0.05。}}P<0.01。 能让学生把所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3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的比较。两组学生在中医学结课成绩方面,成 PBL教学模式在中医学教学中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绩分布情况差异显著,(见表3)。 表3两组学生考试成绩的比较 与应用。 参考支献 [1] 张效云,董明纲,等.浅谈PBL教学模武[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2, 19(3):8O一8l_ [2] 尹瑞兴.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思路[J].广西医科大学学 报,2004,(21):4o一41. [3] 王海林,贾春华.论地方医学院校<中医学>教学内容的改革[J].承德 }P<0.05。 医学院学报,2000,17(4):177. 同济大学中医大师班教学探索与改革 李露露 韩鑫冰李桃桃颜新 同济大学中医研究所。上海200092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同济大学中医大师班教学经验,对加强中医大师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探讨和思考,认为中医传承人才的培养要探索师承 学习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经典学习,注重名师指导,注重临床实践,引导学生向理论与实践结合,思维与能力结合的方向发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中医传承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doi:10.3969/-_issn.1Oo6—1959.2011.o9.352 文章编号:lOo6—1959(2011)一o9—4526一O2 医德医风。 1.教学内容改革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医学科学,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 年而不衰,至今仍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重要作用。中医药学的科学内涵符 合当今生物、生理、社会整体医学发展之趋势。但近些年来,中医本身优势 特色淡化,致使出现日渐式微的趋势。因此,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一个紧迫问 题首先是中医药传承问题,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继承和创新中医药 教学内容以自学和集中培训相结合形式,主要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经典原著理论学习和实践,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以及现代医 学前沿知识等。 事业的关键之所在。要发展中医药,首先要传承中医药,一定要坚持“继承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传承人才培养的根本。一个民族的文化传 不泥古,发展不离宗”的原则,继承中医药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充分吸收现代 统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而形成的,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中国传 科技成果,促进中医药科研、人才培养、临床等各方面发展,以更好为社会进 统文化是中医人才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它不仅渗透于中医教育中,而且 步和人民健康服务。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的意义,把中医药现代传承 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使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 作为弘扬民族文化,建设医疗卫生体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国家中 重属性。 医药管理局王国强也强调“要紧紧抓住中医药发展的战略,提高对中医 医德教育也是中医人才培养的核心,我国古代的医德思想强调“仁者爱 药人才培养在中医药事业中重要作用和地位的认识”,“要以读经典,跟名 人”,“人命至重,贵在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夫医道者,以济世为良, 师,多临床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为培养模式,培养有感情、有悟性、医德医风 以愈疾为善”。纵观历代名医,他们无不学识渊博,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如 西晋皇甫谧就是一位集医、史、哲于一身的典型儒医。中医学根植于传统文 好的优秀中医临床人才”。 同济大学基于优良的医学传统,力争跨越式发展,相继推出重视中医药 发展,中西医并重的举措。根据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 理局等l6部委20o7年联合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oo6—202O年)》所提出的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和要 求,同济大学于2008年8月启动了“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项目(简称中医 大师班)”,采取师承学习与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一批中医高级I临 床人才,是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创新举措。 同济大学的中医大师班探索实践师承教育模式,以著名国医大师颜德 馨、邓铁涛、路志正、张琪、周仲英、朱良春等教授为导师并亲自带徒执教,同 时还聘请全国中医药大学著名教授和知名专家担任集训教员,采取传统跟 师与强化集训相结合方式进行培养。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坚持研读经 典,坚持多做临床,坚持名师指导,坚持悟性培养,坚持大医精诚理念和良好 化,若不了解传统文化,中医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就无法理解中 医学理论的深刻涵义,也无法继承和发扬这种文化中所孕育的医德医风。 1.2中医经典是中医传承人才培养的基础。中医经典著作既是中医 药理论体系、临证规范、诊疗方法的代表,又体现了医、文、史、哲与自然科学 知识的融合。研读经典,既是中医药继承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创新的重要 源泉。中医经典医著构建了中医基本理论框架,涵盖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 是中医理论根基所在。中医经典医著除了理论性外,对临床实践也有重要 指导作用,是培养中医思维模式的根源。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为代表的著作确立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含着中医学的思 维模式和诊治经验。现代中医传承人才的培养必须将经典教育放在首要位 置,熟读四大经典,背诵药性赋、汤头歌诀、濒湖脉学等仍是打好中医基本功 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熟读经典,在临床应用中才能做到“触机即发,左右 +课题项目:中医大师传承人才培养项目。 作者简介:李露露。女.1981年生,安徽合肥人。同济大学中医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颜新。 医学信息 中西医汇讲及综述 逢源,孰能生巧,别有会心”。 MEDICAL INFORMATION No.09 2011 ・4527・ 究,这种临床跟师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既是科研创新,也是传承模式 1.3师承是中医传承人才培养的关键。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和l临证经 创新。 验课程的目的在于深化中医基本理论与基本思维方式,传承导师的l临床经 l临床跟师中学生与导师联系采取“多对多”模式,以博采众长,融会贯 验。着重培养学生具备全面中医基本理底并系统传承导师学术思想及 通,“一师带多徒”,“一徒跟多师”的跟师模式有利于导师采取临床带教、专 临床经验。以导师指导为主,以导师擅长基本为纲,随师查房、门诊:研习导 题讲座、学术研究、病例讨论及整理医案多种带徒方式,有利于全面提高学 师著作、医案,了解其学术渊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整合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应用中医理论、方法能力,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和实 践能力。师承教育传授导师的理论知识及学术经验,通过l临证又进一步加 深对理论理解,着重学生悟性思考,培养方式具有主体性教育思想特点,强 调“因人施教”,培养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形成临证思维模式,在导师的指导 下,能较好的继承其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有利于传承人才的培养和学术理 论发展。因此师承教育是中医传承人才培养的关键。 1.4现代医学前沿是中医传承人才培养的补充。本课程教学内容以 生命科学前沿进展,生物医学领域热点专题作为主要内容,组织优秀专家围 生中医综合能力,培养较为全面的临床技能。临床跟师与科研实践相结合 模式不仅有利于大师个体研究经验总结,提高大师学术经验的传承水平,也 有利于探索新型中医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 2.3经典学习和创新教育相结合。继承和创新推动着中医的不断发 展,创新足在继承基础上突破和发展,继承则是对创新的扬弃和延续。中医 经典医著学习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对中医经典医著的继承,创新也无 从谈起;创新则推动中医学不断探索和发展。在i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尊重 实际,融合中西,勇于探索的精神,重视辩证思维培养,加强对中医传统理论 的理解和临床实践需要的认识,培养学生树立“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造 绕学科前沿热点,世界生命科学发展趋势,国家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和未来方 性思维。 向等进行专题讲座,展示生命科学领域学着专家创新思路和观点。目的要 2.4集中培训与交流访问相结合。教学过程中采取每月集中培训的 在了解生命科学热点、方法等基础上,大力推进基于中医药自身优势的科学 方式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中医经典理论、国医大师临床经验、现代医 研究和锻造,培养能够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新型复合人才。 学前沿多方面知识的培训。在学习期间,安排境内外学习交流。中医大师 2.教学模式改革 班于2010年6月下旬赴港澳进行学术交流和访问,先后走访了澳门大学、香 2.1 师承模式与院校教育相结合。中医高等教育经过5O多年的发展, 港浸会大学、广华医院、理工大学等,就中医药发展,中医人才培养等方 已形成了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并举,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 面进行了交流,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J临床业务水平。 后等多层次、多规格的中医教育体系,培养了一大批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人 3.教学方法改革 才,院校教育承担当代大量中医人才培养的任务,是当代中医传承的重要模 3.1 加强基本功训练。中医基础知识为科研和临床各项能力的提高 式。目前院校模式很大一部分是参照西医教育和其他高等院校模式,忽略 打下重要基础,教学过程中反复强化对中医经典理论的理解及临床应用能 了中医教育的规律及特殊性,院校教育中很难做到“因材施教”,重理论而轻 力,以达到融会贯通,举~反三的作用。 实践,忽略对传统文化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深厚的治学基础和创新能力。 3 2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教学中重视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 同济大学探索传统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依据中医学自身特 和训练,采取问题式、讨论式、启发式教学开展学生研究、专题讲座、临床带 点和规律,探索当代中医教育新模式,以多元化思路发展中医教育,是对当 教及病例讨论方式,强化学生中医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以不断提高中医临 代中医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创新。传统师承模式和院校教育模式各有优点, 床疗效。 如能兼收并蓄,形成中医特有的教学模式,必能促进中医传承人才的培养。 3.3案例教学法。医案是医生对病证发生转归,对疾病辨证论治具体 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的结合首先在理论学习阶段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学 形式的记录,是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是名家医学经验的总结,是实践与理 习,在文、史、哲各方面重点熏陶和培养,为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医理论提供广 论的结合。通过对病案分析,使学生了解医学中理论问题和辩证要领,有利 阔的空间。注重中医经典医著的学习,重视基本功训练,为中医理论和l临床 于提高学生的辩证水平,并能启发思维,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 打下坚实基础。l临床阶段跟随导师学习、实践、总结、继承导师的学术思想 力,为学生i临床提供有益借鉴。 及临床经验,使理论和实践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4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 2.2临床跟师和科研实践相结合。国医大师都是德艺双馨的名医,他 模式,充分发挥计算机及网络的音像、文本及网上交流等技术优势,把中医 们有着高尚的医德,良好的医风和敬业精神;他们熟谙经典,精于临证,治验 学许多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直观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兴趣,提高学 丰富,技艺超群。学生在临床跟师学习过程中,要多临床、多实践、多总结, 生基本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将理论与实践合二为一,随师侍诊中将中医经典的原文、方药与导师的临证 4.考核方法的改革 思路和经验,互相印证,以加强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促进临证水平的提升。 重视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考核,掌握大师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情 中医大师班的学员大都是拥有中医学博士学位的临床医生,有一定的理论 况,结合大师的学术经验,对本学科领域的某一方面提出新的见解或观点。 基础、临床经验、科研能力并热爱中医的中青年学者,大多承担着多项中医 考核方式采取笔试、临床跟师、病案总结、专业文章或论著、科研课题等。以 药科研项目的工作。学生在临床跟师过程中,可开展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和 考核发挥正确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向理论与实践结合,思维与能力结合方向 临证经验的研究工作。科技部先后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一五” 发展。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究计划(973计划)等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 通过上述对同济大学中医大师班教学的不断探索和改革,目前已初见 设立多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项目。应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科研方面的优 成效,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发展完善,为中医传承人才的培养模式多 势,对国医大师的临床经验、思辨特点、学术思想、成才之路进行全面传承研 做探索,以期能培养更多的中医高级人才。 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肝组织的保护作用 何小女 易辉亮 江西中医学院,江西南昌330004 【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考察白花蛇舌草提取物对肝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0.1%CC14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AL1’和T—Bj1、 肝脏重量指数,显微镜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结果:连续7d灌胃给予30、60g生药/(kg-d)白花蛇舌草不同提取物,能明显抑制肝损伤小鼠血清AI|T活-】生 和T—Bil的升高,降低肝脏指数。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效果最好(P<0.01),通过病理学切片观察,能明显改善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论:白花蛇舌草各种 提取物对CC14引起的小鼠急性肝损伤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乙酸乙酯萃取物效果最好。 【关键词】白花蛇舌草;提取物;肝组织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1.09.353 文章编号:1006—1959(2011)一09—4527—02 白花蛇舌草为茜草科(Rubiaceae)耳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日本 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若配伍得当,可治疗多种疾病。主治恶性肿瘤、 以及中国的南方等地,生长于海拔1,8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地岩石 各种急慢性肝炎、肝损伤、胃炎等病症,具很高研究价值。白花蛇舌草能显 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白花蛇舌草Oldenlandia diffusa(Willd.) 著抑制四氯化碳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加速肝细胞损伤的恢复 。现代 Roxb.(Hedyotis diffusa Willd.)的干燥全草…,其性昧苦、甘、寒,人心、肝、脾 医学和药理学研究显示,其保肝功能受到广泛关注。 三经,功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在I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