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测试

必修三第二单元复习测试

来源:华佗小知识
必修三第二单元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这反映了古希腊先哲的精神实质是 A.理性主义 B.个人主义 C.怀疑主义 D.人文主义 2.苏格拉底和孔子是处在同一时代的东西方先哲。苏格拉底说过:“我愿意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听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下列孔子思想中与苏格拉底该观点相似的是

A.有教无类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温故而知新 D.因材施教 3.苏格拉底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这表明他倡导

A.人要勇于认识自己 B.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C.美德即知识 D.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4.皮科在其《关于人的尊严的演讲》中反复强调,上帝不仅创造了人和宇宙,而且还让人处于一个的位置,使人容易观察到世界的一切;同时,上帝在用其法则去其他一切生灵的本性时,却赋予人自由意志,让人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自由地发展和塑造自己”。据此判断,皮科应是

A.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B.宗教改革的领导人 C.启蒙运动时代的思想家 D.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5. 右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 》。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

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这件作品的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在 A. 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B. 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C. 宣扬罗马教皇的精神权威 D. 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6.美国学者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一书中写道:“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并不是非教徒。的确,人文主义者经常用纯粹世俗的方式来处理道德问题„„他们对教会经院哲学琐碎的考证辨析和纠缠于细枝末节的问题给予了有力的抨击。”据此,对人文主义者的正确理解是 A.彻底摆脱与教会之间的联系 B.注重从现世和世俗的立场思考问题 C.对经院哲学批判局限于细枝末节 D.要建立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新教会

7. 在韦伯看来,新教之所以为资本主义精神的成长提供沃土,是由于新教的理性化,下面路德教的哪些内容能证明上述结论

A. 强调“因信称义”,靠虔诚的信仰得救 B. 鼓动教徒购买赎罪券

C. 重视用宗教圣礼仪式来“驱邪避灾” D. 宣扬“预选法”,能否救赎是上帝先定的 8.一位法国书商的订书单:“这是我要订购的哲学书籍,列表如下:《穿着睡衣的修女——被揭穿的教的书》、《东方制度起源的考察》、《自然之道》„„”这份订书单可能写于 A.14世纪 B.15世纪 C.16世纪 D.18世纪 9.康德说:“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能够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理智,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并为之献出生命的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薄伽丘 D.马丁·路德

10.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常以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思想作为武器攻击法国的封建君主制度。这主要说明了 A.中国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反封建的 B.中法两国的封建君主制度根本不同

C.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 D.伏尔泰对儒家思想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11.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B.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12.对于伏尔泰、卢梭的评判,歌德说:“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赫尔岑则说得更为坦率: “当伏尔泰还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他们的评价主要是针对卢梭的

A. 天赋 B.倡导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C. 人民主权 D. 人是万物的尺度 13.如果说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在宗教方面,主要口号是“砸烂可耻的东西”,即消灭宗教的狂热和不容异说。那么,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在政治方面的关键性用语当属

A.主权在民 B.社会契约 C.三权分立 D.开明 14.“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 15.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答题卡

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材料题(共40分)

16.(20分)17世纪,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把欧洲启蒙运动推向高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

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材料二 卢梭的社会公约认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其自身及其全部的力量共同置于公意的最高指导之下,而且我们在共同体中接纳每一个成员作为全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于是,这一结合行为立刻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与集体的共同体,以代替每个订约者的个人。 材料三 在伏尔泰的心目中,“奉行儒学的中国是开明君主制的典范,那里有真正的信仰自由,„„从不规定国民的宗教信仰。”“中国的政治又是和儒家道德原则结为一体的。这种政治与道德的统一,也为对现实不满的法国人提供了一种榜样”。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要观点并指出两者的相同之处。这两者在政治、经济方面有何相似的时代背景?(10分)

(2)据材料三并结合伏尔泰所处的社会环境,分析伏尔泰高度赞赏中国儒学的原因。结合材料一指出伏尔泰的认识有何局限。(6分)

(3)18世纪法国的进步思想推动了法国大的迅速爆发,而17世纪中国的进步思想却很快沉寂下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两种不同状况的根本原因。(4分)

17.(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材料二 : 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材料三 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四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水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体系中得到体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

摘自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种设想有何进步作用?(6分)

(2)材料三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8分)

(3)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你如何评价启蒙运动?(6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