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企业如何做好精细化管理之我见
(南京际华三五〇三服装有限公司原名中国人民第三五○三工厂,创建于1940年9月,隶属于总后勤部。2001年9月,工厂正式移交国家大型企业工委,更名为“南京三五○三服装总厂”,隶属新兴铸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又于2009年9月按公司法重组改制为南京际华三五○三服装有限公司。)
笔者在服装企业工作近30年,深刻感受到了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与我们的核心理念:“在学习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有关,也与我们企业市场观:“以智抢市场,以勤占市场,以质保市场,以诚扩市场”密不可分。但是,就我们服装企业的整体发展来说,发展的空间还很大,做好精细化管理是拓展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现就服装企业如何做好精细化管理方面谈一点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服装企业管理现状透视
不能回避的是,服装企业还处于粗放管理阶段,管理浮于表面,停留在理论或制度层面,缺乏对具体管理方法和手段的研究,针对性、操作性和稳定性不强;组织构架和职能定位不够合理清晰,管理层次较多,管理中存在众多交叉、盲点和结合部,造成管理效率低下;满足于“差不多、过得去”,远未达到精确、量化和规范的要求,一些职工的标准意识不强,工作粗枝大叶,有的工作看似做了、实际不到位,有的做了、但细处不够,商机的错失和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等各种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为此,服装企业必须坚决摒弃粗放式管理,积极探索精细化管理模式,通过优化管理来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提高服装企业管理效率和经营效益。
二、精细化管理与服装企业的关系
精细化管理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强调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精细”一词取“精”字中完美、周密、高品质的词义,取“细”字中细节、细致的词义。“精细”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精细化是“精细”的系统化,精细化管理是“精细化”的理论化,精细化管理远远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细节”、“精细”,它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细节”和“精细”。
服装企业发展到今天,说到底服装企业今天的竞争就是细节的竞争,细微之处见功夫。细节的宝贵价值在于,它是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无法重复的。细节影响品质,细节体现品位,细节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在这个讲求精细的时代,细节往往能反映服装企业的专业水准,突出服装企业内在的素质,提高服装企业产品品质,提升服装企业自身形象。所谓“针尖上打擂台,拼的就是精细”。精细已经成为服装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精细化管理也已经成为决定未来服装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
差距开始于细节,成功与失败,辉煌与无为,其差别一开始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大,而是远比人们想像的要小得多。“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小的地方看不到、做不细,就会造成大漏洞;小的地方看得到、做得精做得细,就会延长生命力,提升竞争力。
如果服装企业在产品或服务上有某种精细的改进,这也许只给用户增加了1%的方便,然而在市场占有的比例上,这1%的精细就可能会引出几倍的市场差别。对于用户的购买选择来讲,正是这1%的精细优势决定了100%的购买行为。如此一来,服装企业微小的、精细的差距往往是市场占有率的决定因素。
三、服装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路径
服装企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无论处于什么阶段,都应该以系统化的眼光来看待它的动态发展,即在服装企业的粗放式管理阶段就应该去探索精细化管理之路。那么,服装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路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专业化、系统化和观念创新应该是服装企业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路径。
(一)专业化是精细化管理的最大特点。它要求传统的管理者从侧重操作、凭经验做管理,转变到具有较强专业能力、能以系统的管理方法与管理工具来处理企业问题。要控制过程就必须对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控制到位,这除了需要执行力外,更需要执行这些动作的专业能力。所以,专业化是精细化管理的首要条件,管理欠缺专业能力,精细化管理就不可能成功。专业化不只是对管理者的专业能力提出了要求——它要求管理者必须持续学习,以提供工作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同时,它对管理者的工作方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譬如:传统的财务管理人员以办公室为办公地点,以核算数据、提交财务报告为主要工作,而精细化管理则要求财务管理人员必须成为财务管理与控制方面的专家,他必须将工作中50%以上的时间用深入到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包括对产品、生产工艺、作业流程等内容),了解企业成本流及主要的成本中心,找到成本控制点,以提出可行的成本控制方案。这些都是专业化的管理工具,它要求企业管理者必须学会并利用它们来处理工作。
(二)系统化对管理这项工作提出了系统性思维要求。它要求管理者将服装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开的事物,从全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并发掘发展机会。系统性在服装企业中的具体运用例子莫过于“PDCA管理循环”了。如果管理者拟定了工作计划,却没有人执行计划;有人执行计划,却没有人检查计划有无偏离预期目标;也许有人监督、检查,但结果往往是只监不“控”,无人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形成改善动作,那么,“PDCA循环”就会出现断裂。
在整个“PDCA循环”中,精细化管理特别侧重于“总结和改善”这个环节。因为“总结和改善”所形成的生产力正是前面三个动作的价值所在。否则,管理行为就无法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管理行为就无法得到固化、优化,服装企业就不能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势。
(三)精细化管理,对管理者的观念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观念创新,在
精细化管理阶段中,除了要求专业能力、产品技术等得到创新外,更重要的是管理者的观念要得到创新,要有精细化的管理意识。现实中,保持观念的同步创新往往被服装企业所忽视。
观念创新要求服装企业做到的是,首先,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理念是“持续改善”,它要求服装企业具有追求完美的管理精神。这种完美包括对细节的确定,不搞工作或数据上的“模糊”战术。其次,要激励服装企业员工不断实施创新行为,要在服装企业中营造一种“容许失败的创新行为存在,但不能容许无所事事的行为存在”的创新文化。第三,精细化管理要求全员作战,搞群众运动,而不是管理者的。它要求每个员工都有工作目标,并能自我进行目标管理。同时,也能对服装企业的工作提出改善意见。第四,将管理关系演变为“管理+经营”的这种双重关系。管理者必须将精细化管理视为一项事业来做而不仅仅是打打工、混混日子的短期行为,服装企业必须将市场压力分摊到组织内部的各部门、各环节中去,此时,管理者承担的不再仅仅是管理责任,更有经营的权利和责任。第五,它要求企业各模块紧密相连,高度开放。特别是要有良好的沟通氛围。沟通,本质上不是以人际关系的改善为主要目标,而是以工作的改善为关注要点。通过沟通将“研、销、供、产”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整体运作。
总之,打造服装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就是在打造核心竞争力,也是拓展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