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实践

谈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实践

来源:华佗小知识
谈谈《计算机应用基础》模块化教学在中职教学中的实践

发表时间:2012-07-17T10:39:00.2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9月总第期供稿 作者: ◆ 郭占义[导读] 这种方式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融入整体考核之中,淡化了期终考试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郭占义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职业技术学校 016000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相关领域从业者的计算机使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当今时代,办公自动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人们使用微型计算机编辑文件、制作报表、查阅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设计产品展示、召开网络视频会议,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已经成为中职毕业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中职学校作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应针对社会的人才需求,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快速高效地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中职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正是为达到以上目的而开设的。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要做到在有限的时间内培养出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才,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很适合。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应减少理论部分的课时,增加实践课所占比例。在考核方式上,应采用动手操作与上机操作的形式,另外,也可以将一些教育部和劳动部组织的计算机等级考试作为考核的形式。为此,我们提出了以知识单元模块+过程能力型考核为模式的模块化教学体系。 一、按知识单元划分课程模块

1.操作系统模块。基本内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技能训练;鼠标使用的技能训练;键盘使用的技能训练;在操作系统下文件操作的技能训练;文字输入方法的技能训练;文字录入速度的技能训练;操作系统初级环境配置的操作。本模块的目标: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具备熟练使用键盘和鼠标的能力,能够以较快的速度完成文字的录入,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各部分功能,能够在操作系统下完成各种工作。

2.文字处理模块。基本内容:文档基本操作的技能训练;文档排版的技能训练;表格设计的技能训练;图文混排的技能训练;页面设置和打印的技能训练。本模块目标:通过以上内容的训练,学生具备熟练的文字处理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完成诸如各种报告的文档的录入和处理。

3.数据处理模块。基本内容:工作簿的基本操作训练;录入数据的训练;格式化工作表的训练;数据图表的训练;工作表中的数据处理的训练;工作表打印训练。本模块的目标:通过以上内容的训练,学生具备熟练的数据处理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和处理、绘制图表。

4.演示文稿模块。基本内容:演示文稿的基本操作训练;幻灯片基本操作训练;幻灯片格式、幻灯片母板设置操作的训练;幻灯片中插入、编辑对象的训练;对象的动作和动画设置的训练;幻灯片的切换与放映训练;演示文稿的打包与解包训练。本模块的目标:通过以上内容的训练,学生具备熟练的演示文稿制作能力,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能够完成诸如产品展示、课件制作等工作。

5.网络模块。基本内容:通过IE浏览器浏览信息的训练;通过搜索引擎搜索资源的训练;收发电子邮件的训练;常用工具软件的训练;多媒体实时通信的训练。本模块的目标:通过以上内容的训练,学生具备熟练的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和使用相关工具软件的能力,能够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以解决学习、工作中的问题,能够通过电子邮件和多媒体实时通信工具和他人沟通。 二、进行交互式技能训练

这是模块化教学的主体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把基本目标分解成为相当于知识点或技能要点的若干子目标。根据各个子目标来设计作业,教授学生操作技能。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以人机之间的交互式技能训练为主要方式,教师负责个别指导。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讲授只是基础环节,除了依据模块中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课堂讲授外,学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上机学习或者在实验室中实践,以完全自然的、无拘束的方式学习特定的技能,即讲求少而精、学到手。通过上机实践和作业设计等一系列规范化的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将所学的技能综合运用,并加以发挥,直至应用到其它执行同样任务的软件上。整个教学过程重能力,学习任务作业化。这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操作的能力,同时也为教师因材施教、进行个性化指导提供了条件。 三、进行综合的个性化考核

过程式考核由任课教师负责,根据每个模块的要求完成学生评估记录表。考核内容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由于知识点蕴涵在操作能力之中,我们主要考核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而非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式称之为过程性考核。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只记成功不记失败,不但允许失败而且提供纠错机会,直到成功。

学生在通过该模块所要求的各项技能的考核后,可根据该模块作业设计部分的要求和自己的兴趣,完成一篇具有实际意义的作业设计,使学生在解决一个完整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和发挥所学的技能,并针对该模块目标的各项要求,在指定的时间内在微机室参加上机测试。学生的作业设计及上机测试经评审合格后方可结束本模块的学习。这种方式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融入整体考核之中,淡化了期终考试的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进行模块化教学后,学生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起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职学校应深化《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模块化改革,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南岳 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5。

[2]黄克孝 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