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CO2冷媒应用及技术发展趋势.

CO2冷媒应用及技术发展趋势.

来源:华佗小知识
CO2冷媒应用及技术发展趋势

1引言

节能、环保、低碳是当今相关技术发展的方向,作为自然冷媒的CO2由于其环保、无毒,及特别的跨临界循环,又开始被人们较关注及大范围的使用,日本、欧洲等过相关法规已逐步建立,CO2热泵热水器产品也投入市场,此外环保要求CO2也在欧洲被应用于冷冻、冷藏,而对于中国来说,CO2相关技术及产品处于孕育阶段,今后需大力发展。

2 CO2冷媒特性 2.1 冷媒特性

作为自然工质的CO2,在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被广泛于制冷空调领域,与氨(NH3)一样。作为一种已经被使用过,可以取自于环境并被证明是对生态环境无害的制冷工质,后被性能较好的HCFC、CFD类人工合成冷媒替代;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环保、节能的要求,CO2冷媒凭其环保、安全、稳定、热力性质佳等优势,又一次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尤其是在热泵热水器领域,产业化的商品发展较为迅速。应用于制热循环时,由于其自身物性特点,CO2与现有常用的R22、R410A及R134a等工质的特性存在较大的差异。

表1

环保性:如表1,R410A,R134a与CO2都是对大气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即其ODP值为0。但R410A和R134a的GWP仍较高,分别为CO2的1700和1300倍,属于需要减排的温室气体,只能作为替代工质,而不能长久使用。CO2作为一种在地球生物圈内自然存在的,ODP值为0,GWP值为1(CO2被定义为1,作为基准值),并已经被证明是对人类无害的物质,目前受到了制冷学术及行业界的一致关注; 制冷剂名称 R744(CO2) R22 R410A

工作压力范围(MPa) 高压:9~12 高压:2~3 高压:3~5 低压:2~4.5 低压:0~0.7 低压:0~1.5 单位容积制冷量(kJ/m3) 51868 11385 16759 表2

热力学特性:CO2冷媒单位容积制冷量大,3~5倍于R410A及R22(见表2);CO2处于超临界流体状态,比热大、导热系数高、动力粘度低的性质,使其具有比液体和气体更佳的传输性能和传热特性,传热效率高,如表3。此外,与常规制冷剂相比,C02绝热指数较高,跨临界制冷循环的压缩比较小,约为2 ~4,压缩过程更接近等熵,有利于指示效率的提高

表3

安全性:作为自然冷媒,CO2无毒,不可燃,虽然压力比较高,但由于CO2的单位容积制冷量相当大(见表2),因此压缩机及系统两器可以比目前做的小一些,而且实际上设备的破裂强度和压力与容积的乘积有关,所以CO2的破裂强度与传统工质差不多,其高压爆破危害性在技术上是不难克服。 2.2 循环特性

CO2制冷循环与常规冷媒最大区别就是采用了跨临界循环,如图1,制冷循环有亚临界、跨临界、超临界,常规冷媒机早期CO2均应用亚临界循环,现CO2主要应用跨临界制冷循环。早前虽然CO2制冷技术应用历史已经超过100年,但是由于临界温度较低,了这种制冷剂的应用,19年挪威籍的前国际制冷学会洛伦兹教授(1915~1995)提出了以跨临界循环解决由于CO2临界点偏低,影响其在较高放热温度下,无法实现循环的问题,单一系统就可以在较高的放热温度下稳定运行,使得以CO2为制冷剂的制冷/热泵系统的技术经济性大为改善;

图1 CO2冷媒应用及技术发展趋势

CO2跨临界循环冷却过程全为显热过程并在超临界区进行,整个放热过程为一变温过程,没有相变现象的产生。如图2所示,气体冷却器具有的较高排气温度和较大的温度滑移,这种温度滑移正好与冷却介质的温升过程相匹配,因此适合水的加热,适合于热泵热水器,具有较高的制热效率,使其在热泵循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出水温度可轻松达90℃以上;此外更适合于低温环境,传统冷媒热泵热水器基本在在长江以南应用,而CO2热泵热水器可以应用到长江以北,环境温度低到-20℃;

图2

总体来说,CO2较传统冷媒环保、安全、热物性好,应用在热泵热水器上,低温制热效果及热水温度有较大优势,总体评价见表4 工质 环保性 传热效率 出水温度 耐压安全性 CO2 ○ ○ ○ △ R410A △ △ △ ○ R22 X X X ○ 优:○ 中:△ 差:X 表4

3 CO2冷媒应用

CO2冷媒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在应用了,主要应用在制冷方面,但由于能效较低问题,被R22等HCFC冷媒替代,后由于GWP、ODP等环保问题,CO2冷媒作为自然冷媒的优势又逐渐表现出来,主要应用如图3,主要有冷柜、空调器、机、干衣机、商用展柜、热泵、自动售贩机等;特别是热泵热水器相对其他冷媒的优势,在日本从2001年名为EcoCute家用热泵热水器进入市场开始,日立、三洋、大金、三菱均有自己的热泵热水器产品,到 2008年度销售量超过51万台,预计今年将累计达到320万台;

图3 4 CO2相关技术及现状;

4.1 CO2相关技术

CO2技术为一系统的技术包含了压缩机、换热器、控制阀、系统、生产设别、测试设备、法律法规、售后服务等,如图4;其中核心技术为压缩机、及换热器技术。

图4

4.2 CO2技术及产品现状;

国内对于CO2冷媒及系统的研究高校相对起步较早,已经有多个高校从事CO2跨临界系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包括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对于产品来说,海尔集团曾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项目提供数千台CO2冰箱和商用冷藏设备。但国内目前尚未有家用CO2热泵热水器的批量生产;

正是看到中国未来的市场潜力,日本公司已开始筹划将CO2的优势产品(热泵热水器)投放到中国,日本松下公司计划2010年在中国生产涡旋式CO2热泵热水器用压缩机,日本大金公司和日本三菱电机公司正在为进入中国的CO2热泵热水器市场进行前期工作。

欧洲目前没有具备批量生产家用二氧化碳热泵热水器的企业,产品全部来自日本;不过欧洲地区安装使用二氧化碳商用冷冻冷藏设备较多,在部分国家如丹麦、挪威、瑞典等国家,采用二氧化碳系统是新建商用设施的标准配臵方案。

此外作为系统的核心压缩机的状况如何呢?先对CO2压缩机分一下类,按机械部结构分主要有活塞式、滚动活塞式、涡旋式,其中滚动转子式与涡旋式属于回转式压缩机,日本CO2回转式压缩机已基本量产,主要有日本三菱(转子式)、日本三洋(转子式)、日本日立(卧式涡旋式)、日本大金(摇摆式)、日本松下(涡旋式),日本东芝(转子式),;特别说明一下,由于日本节能要求,CO2压缩机均为直流变频压缩机。其中有壳体内高压、两级压缩壳体内中间压力; 国内CO2压缩机已开始,美芝、日立、庆安、凌达等正在开发CO2热泵热水器专用压缩机,但日本企业与国内较大的区别就是全部是直流变频压缩机,此外还有就是对于CO2压缩机的核心技术申请多项专利进行保护,给国内压缩机厂家研发带来一定的障碍;

中国也从资金方面进行支持,以促进中国CO2技术及产品的发展,由广东美的集团、广东万和新电气有限公司、华南家电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合进行的项目《二氧化碳热泵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得国家支撑项目的扶植。但从法律、行规方面来说还是起步阶段。

CO2冷媒应用及技术发展趋势

5 国内CO2技术、产品发展趋势及方向 5.1 行业及国家标准,

新产品及新技术的普及应用,需要较未完善的行业、国家标准,中国虽制定了相关,但还不完善,需要进一步补充、修订,下边为相关标准的一些

信息

• 欧盟已经在2008年5月发布了EN 378:2008标准,为跨临界空调、热泵系统提供了市场准入依据。日本企业至今已经向欧盟地区销售3万多台CO2热泵热水器。

• 与EN 378:2008要求相近的ISO 5149新版本即将发布,该标准将成为跨临界空调、热泵系统安全设计的全球统一基本要求。

• 目前中国相关标准GB 9237-2001参照采用ISO 5149:1993,随着新版ISO 5149的发布以及GB 9237的修订,将解决跨临界空调、热泵系统在我国的市场准入的安全标准问题。

• GB/T 23137-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附录A参照日本JRA 4050标准规定的CO2热泵热水器的安全要求,由于存在与GB 9237以及ISO 5149新版标准的冲突,实际上无法实施。

• 《家用空气源CO2制冷剂热泵热水器用全封闭型电动机-压缩机》已初步制定,现提交国标委审批; 5.2 CO2产品的推广;

作为新事物必然需要较大的内在、外在的推动力才会很好的普及、应用,对于CO2产品,特别是家用热泵热水器产品初期价格较高,对其推广受限,需要相关加以扶植。例如,日本从2001年开始批量销售CO2热泵热水器,日本为鼓励企业生产、民众使用,对CO2热泵热水器进行补贴,以2006年为例,对热泵热水器的购买补贴预算高达125亿日元,最高补贴比例达到产品价格的40%,平均为25%。2010年新颁布的,家用CO2热泵热水器补贴40000万日元。 5.3 CO2 售后服务体系建立;

这里特别列出来,以说明重要性,CO2产品属高压容器,维修存在一定问题,日本为返厂维修,而对于国内来说售后服务体系还比较薄弱,CO2产品的售后维修存在较大风险,这需要从法规、行规、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完备,方可保证CO2产品的普及、应用。 5.3 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研发费;

国外回转式压缩机起步较早,对于较适合的结构进行较早的研究,加之专利意识很强,目前较优秀的结构,例如中间背压滑片润滑等均申请了专利保护;中国企业起步较晚,面临国外专利壁垒,如何发掘我们特有技术显得比较重要。 5.5新型材料及工艺的开发;

CO2冷媒之前在回转压缩机上应用较少,由于运转压力较高,对材料要求较高,需特殊对应。这里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CO2压缩机用冷冻机油的研发,包括回转式CO2压缩机用油在内的冷冻机油基本由太阳、新日石等日本企业配套开发,国内对于冷冻机油的研发还没有,由于行业垄断问题,冷冻机油价格较高,特别是新开发的CO2油品,因此需要发展国产CO2冷冻机油,降低成本;开发思路可以考虑产学研项目,或、国家支撑项目最压缩机基本技术进行研发。另一发面对于ROTARY压缩机滑片需要特殊的DLC工艺进行处理,保证滑片良好的耐磨性,日企基本均评价合格,国内企业可联系DLC厂家、滑片厂家共同开发,实现此技术国产化,此外也可以找满足耐磨要求的材料或工艺; 5.6 车用空调CO2产品研发;

欧盟规定2011年起新汽车的空调制冷剂GWP必须小于150,到2017年所有汽车必须小于150。成员国承诺也开始从2008年1月做出对应。该决议促进了汽车空调用新型制冷剂的研究和开发,不仅对汽车空调领域产生重大影响,虽然杜邦、霍尼韦尔也推出了HFO-1234yf,但由于其燃烧后产物的剧毒性及材料相溶性评价等相关问题存在,仍需要解决,CO2作为一种环保的趋势,给其在汽车领域应用带来新发展机遇;实际已有BMW、Audi、GM、Ford等多家厂家在应用CO2汽车空调;

对中国来说,今后汽车行业也同样面临冷媒替代问题,特别是中国汽车大企业很多是与欧美等企业合资,其发展方向也会对国内汽车合资企业产生影响;

5.7 功率回收技术

CO2系统制冷能效较低,但其特殊的跨临界循环冷凝过程气体膨胀功率的回收,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其循环的效率;其技术有两种:

第一种膨胀机采用,膨胀机的效率一般在30~50%,对CO2跨临界循环系统 COP 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一般工况看可达到20~40%;日本三菱在普渡论文发布了上部为涡旋压缩机,下部为ROTARY膨胀机的一体式压缩机,如图5、图6;此外上海日立也申请了双缸ROTAR压缩机一缸压缩,另一缸做为膨胀机的专利。

图5

图6

第二种为喷射器采用,原理是高压流体由于加速被减压,将蒸发器出口的流体吸入,然后由升压器减速升压。即先利用喷射器把吸气压力提高,然后再交由压缩机进行压缩,冷冻能力、及能效可大幅提高,图7为喷射器结构原理,图8为系统循环图。

7

图8

6 结论

CO2冷媒最为环境友好冷媒,GWP为0,ODP为1,其应用领域、应用国家将逐步扩大,特别是在各国的扶植下将会有较大的发展,国内CO2研究起步较晚,更需要从自由技术、材料工艺国产化及新的应用领域投入精力研究及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