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捏脊配合护理干预对秋季腹泻婴幼儿55例的影响

捏脊配合护理干预对秋季腹泻婴幼儿55例的影响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年8月第24卷第16期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macy,2015,Vo1.24,No.16 ・95・ 捏脊配合护理干预对秋季腹泻婴幼儿55例的影响 徐凤宜邓海珊欧阳意霞 佛山528100 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三水医院,广东【摘要】 目的:分析捏脊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秋季腹泻婴幼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10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 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采取捏脊配合针对性护理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捏脊治疗。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大便情况,发热和腹泻 消失的时间,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和腹泻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的总显效率 69.1%,对照组总显效率为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捏脊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秋季腹泻婴幼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 单纯捏脊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捏脊;针对性护理;秋季腹泻 【中图分类号】R72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095—01 小儿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好发于秋 季,致病原因多为病原体感染,以轮状病毒感染较为常见, 临床主要表现为频繁腹泻、发热、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等 临床体征,评价治疗效果 。显效:患儿治疗3d内腹泻症 状消失,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患儿治疗3d内腹泻症状好 转,全身症状消失;无效:治疗3d,患儿腹泻症状体征无 缓解。总显效率为显效例数与各组总病例数的比值。 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的…。近年来,我院采取捏脊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治疗秋 季腹泻的婴幼儿,治疗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 选择2014年7月至2014年11月到我院就 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1一般资料诊的110例腹泻患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患儿54例, 女性患儿56例。所选病例均符合第二届全国小儿腹泻会议 制定标准及国家中医管理局1988年制定的小儿泄泻疗效评 2.1 两组患儿发热及腹泻消失时间比较经过不同的治 疗,两组的腹泻和发热情况均有所好转,发热消失时间要 定标准 :①每日腹泻超过4次,病程2d以上。②大便呈 早于腹泻消失时间;实验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和腹泻消失时 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两组患儿发热及腹泻消失时间比较(d。 ±s) 稀便甚至水样便,无粘液脓血便。③大便常规结果提示未 见红细胞和脓细胞。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实验 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捏脊结合针对性护理治疗,对照 组仅采用捏脊治疗。其中,对照组55例,男性患儿27例, 女性28例;年龄2月至3岁,平均年龄(178.1±34.1) d;母乳喂养41例;实验组45例,男性22例,女性23例; 年龄1月至3岁,平均年龄(175.6±32.8)d;母乳喂养 注:与对照组相比, P<O.05。 39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母乳喂养史等无统计学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2.2两组患儿疗效比较实验组显效38例,有效17例, 总显效率69.1%;而对照组显效24例,有效31例,总显 效率为43.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 表2。 表2两组患者疗效评价的比较 【例【%)】 1.2治疗方法两组所有患儿在给予抗病毒、补液、止泻 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的同时,均给予中医传统 手法捏脊治疗 :取儿俯卧位,使背部平坦松弛,从尾骨 到颈椎,沿督脉的路线由下到上依次提捏,遵循捏、按、 拿、推、捻、提、放的手法,连续6遍,最后用手掌根部 轻擦脊柱5遍,肝俞穴、肾俞穴、脾俞穴、胃俞穴各按揉 1min。在以局部温热为宜,每日捏脊2次,3d为一疗程。 对照组仅做如t-处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针对 性护理干预,在基础护理同时还包括:①饮食护理:调整 注:与对照组相比, P<0.05。 3讨论 饮食结构,提倡易消化饮食,减轻肠道负担,暂停饮牛奶, 主张进食藕粉、菜汁、果汁、软面和稀粥等。②家属心理 干预:让患者家属了解病情,消除焦虑情绪,尽可能多的 婴幼儿因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容易感染病毒细菌等病 原体,进而引起发热和腹泻等。另外,婴幼儿的抵抗力较 弱,个体差异大,缺乏患儿自主描述病情的机会,在一定 抚摸、亲近患儿,满足其情感需求。③传染护理:隔离标 准按照肠道传染病要求进行,每次肠道护理前后要认真洗 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3效果评价患儿就诊期间详细记录患儿的大便情况和 程度上增加了诊断的难度。但及时处理,一般能有较好的 预后。 (下转第97页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3讨论 2015年8月第24卷第16期Chinese Journal of Ethnomedicine and Ethnopharrnacy,2015,Vo1.24,N0.16 ・97・ 雌激素的分泌,使E2不能形成排卵前的高峰,对下丘脑和 腺垂体的正反馈效应减弱,从而出现无排卵。在黄体期, 目前,导致女性不孕的原因非常多,其中生殖内分泌 紊乱是导致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盆腔炎症破 正常女性体内P水平应持续升高,而不孕患者P水平则明 显下降,而LH及PRL水平升高,上述情况提示黄体功能 不全,从而影响LH高峰形成,患者子宫内膜发育不良影响 孕卵着床,从而引起不孕。本研究显示,黄体期PRL升高、 坏卵巢功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从而使卵泡发育、排卵 以及黄体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引起不孕 J。女性性激素主 要有FSH、LH、E2、P、PRL、T,其呈周期性变化,影响 着女性的生殖功能。FSH可促进卵泡发育成熟,还可促进 P降低,排卵期LH升高,子宫内膜活检无分泌期表现,提 示无黄体周期。 雌激素和孕激素分泌。PRL可维持黄体细胞膜的完整性及 黄体细胞膜内LH受体的数量。E2是生育期妇女体内主要 的雌激素,由成熟的卵细胞分泌,可促使子宫内膜转变为 慢性盆腔炎症破坏卵巢功能,使体内性激素水平在卵 泡期、排卵期及黄体期分泌紊乱,影响排卵,使卵泡不能 正常发育成熟或破裂,或者影响黄体功能,导致子宫内膜 发育不良影响孕卵着床,从而引起不孕。总之,慢性盆腔 炎可影响女性体内性激素水平,而性激素的紊乱与女性不 孕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增殖期,其浓度在排卵前期开始增加,排卵期达到高峰, 后期下降。其水平直接反映女性卵巢功能,E2水平降低, 提示卵巢功能不足。T可调节卵泡生长和卵子成熟,并且 具有拮抗雌激素的功能,研究显示T值增高可能引起不孕。 P由黄体分泌,主要作用是促进子宫内膜由增殖期进展为 分泌期。 [1]潘延恒,郑志华.探讨盆腔炎性疾病与女性不孕不育的相关性分析 [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7):3796.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345—347. 有研究显示,对于盆腔炎引起的不孕患者中卵泡期 PRL和P升高,而FSH、LH、E2、T常降低 J。本研究结 果也基本证实了这一结论。需要指出的是,盆腔炎症可引 [3]高金,张佩珠.现代优生学[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209 起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导致FSH、LH异常升高,而PRL升 高可干扰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抑制FSH、LH的功能, 从而影响卵泡的发育、成熟与排卵,因此,在对患者进行 检测时,FSH、LH常常处于低水平。在排卵期,本研究结 201. [4]罗欣,漆洪波.盆腔炎性疾病与不孕不育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产科 杂志2011,24(4):256—257. [5]吴晓锋,海燕.盆腔炎性疾病与女性不孕不育的相关性分析[J].河 北医学,2012,l8(6):822—824. 果显示,对正常对照组比较,除了PRL升高外,其它各项 检测指标均下降,PRL升高,抑制了性腺轴,从而抑制了 (收稿日期:2015.05.11) (上接第95页) 小儿秋季腹泻I临床主要采取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传统 中医还有捏脊疗法。捏脊疗法主要刺激肝俞穴、肾俞穴、 脾俞穴、胃俞穴,在振奋阳气、调整脏腑功能等方面具有 显效24例(显效率43.6%),有效31例,两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捏脊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秋季腹 泻婴幼儿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捏脊治疗的效果,值得临 床推广。 参考文献 突出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加患儿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功 能的作用 。另外,小儿护理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婴幼 儿针对性护理干预主要包括饮食干预,感染护理及针对患 儿家属心理干预等全方位系统护理。护理人员不仅扮演者 医护工作者,同时也要是患者的亲友和心理医师。这要求 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的护理操作及观念,还要有 [1]胡赛英.护理干预对秋季腹泻患儿治影响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 南,2011,8(11):161—162. [2]姚维玲,陈真堂.捏脊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的影响 [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8):158—159. [3]陈永红,童建明.护理干预对小儿秋季腹泻治疗及预后的影响[J].齐 鲁护理杂志,2012,17(10):25~27. 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做到不仅提供生命支持,还 要提供心理支持和人际支持,有助于消除患儿家属的的紧 张焦虑情绪,减轻心理压力,提高患儿家属的依从性,有 利于患儿健康的恢复 J。 [4]胡宏超,郭倩.揉穴捏脊治疗4,JL腹泻580例[J].陕西中医,2009, 29(10):1381—1382. [5]刘冠军现代针灸医案选[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350. [6]徐文亮.针刺配合捏脊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J].中国针灸,1997, 17(2):95—96. 本研究表明,经过不同的治疗后,两组的腹泻和发热 情况均有所好转,发热消失时间要早于腹泻消失时间,实 验组的发热消失时间和腹泻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收稿151期:2015.06.17) 实验组显效38例(显效率69.1%),有效17例,而对照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