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高三年级11月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引起发泡
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 ( ) A.NaOH B.Ca(OH)2 C.NaHCO3 D.NaCl 2.下列关于化学学习和研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A.化学模型有助于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B.质量守恒定律是大量试验事实的总结 C.化学家提出的假设都能被试验证明 D.化学基本原理的应用是有一定条件的 3.下列各组物质或概念之间,不符合右图所示关系的是 ( ) ... A B C D X 硫酸 胶体 电解质 酸性氧化物 Y 含氧酸 分散系 化合物 非金属氧化物 Z 酸 混合物 纯净物 氧化物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实验室制备NH3可用NaOH固体和浓氨水为原料方便制得 B.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C.工业制水泥、玻璃、陶瓷都要用到石灰石为原料 D.工业上可利用铝热反应原理制备高熔点金属
5.过碳酸钠是一种有多用途的新型氧系固态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Na2CO3·3H2O2,它具
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过碳酸钠与下列物质均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失效,其中过碳酸钠只发生了还原反应的是 ( ) A.Na2 SO3溶液 B.KmnO4溶液 C.稀盐酸 D.MnO2 6.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 A.加热NH4 Cl晶体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靠近试管口,检验NH3的生成
-1
B.制备Fe(OH)应往沸水中逐滴加1mol·L的FeCl3溶液,并继续加热到 液2胶体时,
体呈透明的红褐色为止
C.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 D.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5. 85克NaCl 7.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 A.NO2通人FeSO4 溶液中 B.CO2通人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AlCl3溶液中 D.SO2通人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它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B.SO2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C.难失电子的原子,得电子的能力一定强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一种元素被氧化,肯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 9.下列化学应用中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1
A.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B.工业上制取单质硅
C.Na2O2作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 D.一定条件下用硫酸铜制CuH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
+- A.NH4HCO3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NH4+OH=NH3↑+H2O
+-2+
B.铜溶解于稀中:Cu+4H+2NO3=Cu+2NO2↑+2H2O
+- C.向氨水中滴入盐酸:H+OH=H2O
-2+- D.碳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混合:HCO3+Ba+OH=BaCO3↓+H2O
11.在室温时,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分别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能生成5种盐的是( ) A.Al2、SO2、CO2、SO3 B.Cl2、Al2O3、N2O5、SO3 C.CO2、Cl2、CaO、SO3 D.SiO2、N2O5、CO、Cl2
12.关于下列实验装置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图①所示实验可比较硫、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B.用图②所示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CO2气体 C用图③可以检验火柴燃烧生成的SO2气体 D.用图④提取海带中的碘
13.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1
A.1L 1mol·L的CH3COOH溶液中含有NA个氢离子
++-1
B.含NA个Na的Na2O溶解于1L水中,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C.0.1mol金属钠在过量氧气充分燃烧,生成的化合物中离子总数为0.15NA D.VLCO和N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为
VNA 22.414.下列有关离子大量共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2+-- A.H、Fe、SO3、NO3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3+2- B.澄清透明的无色溶液中,ClO、MnO4、Al、SO4可能大量共存
3+++-- C.在含大量Fe的溶液中,NH4、Na、Cl、SCN可能大量共存
+-2-- D.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Na、Cl、SO4、HCO3可以大量共存
15.在含2 mol H2 SO4的浓H2 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Zn粉,使其充分反应,则下列推断中
错误的是 ( ) ..
①放出的气体中除SO2外还有H2;
②反应结束时转移电子的总韧质的量为4 mol; ③只放出SO2气体,其物质的量为l mol; ④反应结束后加入KNO3固体,Zn粉继续溶解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 5分)
2
D.只有②③④
注意事项:
1.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中(除题目有特殊规定外)。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16.(4分)
(1)已知亚氯酸(HclO2)不稳定,可分解,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HClO2→ClO2↑+H+Cl+H2O(未配平)。当有3.2mol电子发生转移时,发生分解的
HClO2的物质的量是 。
2+-3+++
(2)有Fe、NO3、Fe、NH4、H和H2O六种粒子,分别属于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反应
物和生成物,则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2+3+3+2-2-17.(8分)某无色溶液X,由K、NH4、Ba、Al、Fe、CO3、SO4中的若干种离子组成,
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白色沉淀甲是 ;
(2)试写出实验过程中生成气体A、B的离子方程式 、 ;
(3)通过上述实验,可确定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尚未确定是
否存在的离子是 。 18.(10分)由Fe2O3、CuO、A1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粉末,取样品进行下列实验(部分
产物略去):
(1)混合气体Y中两种气体的化学式是 ,反应①中生成混合气体X的化
学方程式是 。
(2)通过上述实验及其现象说明,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 ,不能确定是否含
有的物质是 ;
(3)为进一步确定样品中的未知物质,可以用上述反应过程中的溶液,设计一个简单的
后续实验就可以确定,方法是 。
3
19.(17分)甲、乙、丙是中学中常见的单质,X、Y、Z是常见的化合物。在常温常压下,
甲是具有氧化性的黄绿色气体,丙是棕红色的液体,Y与Z含有相同的阳离子,X与Z含有相同的阴离子;它们之间有以下转化关系:丙十乙 →Z;X十丙→Z;X+甲→Y+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___ _、 、___ _; (2)写出X与足量的甲在溶液中完全反应时的离子方程式 。
(3)欲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纯净、干燥的气体甲,然后完成上述反应“X+甲→Y+丙”,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装置B的作用是 ; ③装置C中的试剂为 ;
④装置D中收集气体甲的方法名称是 ;
⑤装置F的主要作用是 ,反应原理的离子方程式为 。
4
20.(16分)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还含有SiO2、Fe2O3)是工业上制备氧化铝的主要
原料。工业上提取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1)沉淀A、B的成分分别是 、 ; (2)步骤②中的试剂a是 ;
(3)试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式 ;
(4)在实验室模拟上述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
在配制250mi。该盐酸溶液时,某同学转移溶液的操作如图所示,图中的主要错误是: ..① ; ② 。
(4)准确称取6g铝土矿样品,加入100mL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向
-1
滤液中加入10 mol·L试剂a的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试剂a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所用盐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样品中Al2O3的百分含量为 。
参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1—5CCDCA 6—10BBAAD 11—15BACA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16.(共4分)
(1)4mol(2分,不带单位不得分) (2)1:8(2分) 17.(共8分)
5
(1)BaSO4(1分)
2-++- (2)CO3+2H CO2↑+H2O NH4+OH NH3↑+H2O(4分) +2-2-+
(3)NH4、CO3、SO4(2分) K(1分) 18.(共10分)
(1)NO、CO2(2分) C+4HNO3(浓) CO2↑+4NO2↑+2H2O(2分) (2)A1(2分) Fe2O3(2分)
(3)取溶液A少许,向其中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色,说明样品中含有Fe2O3;若
溶液不变红色,说明样品中没有Fe2O3(2分) 19.(共17分)
(1)C12 Fe Br2(3分)
(2)2Fe2++4Br-+3C13+-2=2Fe++2Br2+6C1(2分)
(3)①MnO2+4HCl(浓) MnCl2+C12十+2H2O(2分)。 ②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2分) ③浓硫酸(2分)
④向上排空气法(2分)
⑤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2分)C1---2+2OH=Cl+ClO+H2O(2分) 20.(共16分)
(1)SiO2 Fe(OH)3(2分) (2)NaOH溶液(2分)
(3)CO- HCO---2+OH3 CO2+A1(OH)4]=Al(OH)3↓+HCO3(4分) (4)①未用玻璃棒引流;②未采用250 ml。容量瓶(4分)
(5)3.50mol·L-1
(2分,不带单位不得分) 85%(2分,其它表示方式不得分)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