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91
·临床监护·
优质急诊护理方法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杨华莎1,李家华2,王建磊3
(1.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新乡;2.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河南新乡;
3.河南省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河南新乡)
摘要:目的 探究优质急诊护理方法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 将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死亡病例及致残病例明显比观察组高,但对照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不如观察组。可以优化整个抢救过程,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采取优质急诊护理措施,
缩短患者的转诊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优质急诊护理;脑梗死;致死率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6.91.187
0 引言
在临床上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脑部血液出现供应障碍,局限性脑组织的软化或缺血性坏死是由缺血、缺氧所导致的。目前,我国脑梗死的患者在随着我国人口不断老龄化不断增加,脑梗死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所以需要及时对患上此病的患者进行救治,在对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1]。应用护理流程的前提是提高护理效率,目的是改善护理质量,使得急诊护理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高,现整理报告如下:
让患者尽快熟悉住院的场所环境,可以使用病房的各种相关仪器等。对于患者遇到的各种与疾病相关的问题护理人员要耐心解答,可使得可预见的风险得到有效预防[3]。1.2.5 提高护理自身素质
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要进行改善,不同工作年限和学历的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分层次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技术得到提高,对工作的责任心和热情得到提高;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去参加讲座,保持热情的服务态度,对于患者的决定要给予尊重。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致残率、致死率、抢救成功率及抢救时间进行对比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在2016年1-10月这段期间在我院急诊接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急诊护理方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按照急诊护理流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其中观察组有22例女性、28例男性;年龄在42-63岁左右、平均年龄为(52.8±6.8)岁;对照组有21例女性、29例男性;年龄在40-62岁左右、平均年龄为(53.1±7.3)岁。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及性别等基本资料,不具有明显差异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结果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以均数±标准差(±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P<0.05,具有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和急救情况:对照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死亡病例及致残病例明显比观察组高,但对照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不如观察组,具有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情况及救治效果的比较(±s)
组别例数抢救时间(h)急救成功死亡病例致残病例护理满意度观察组5035.28±12.30(80%)
0(0)
2(4%)
88.27±8.42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亲属或急救车将患者
急送到医院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确诊症状较轻的患者后可直接对患者进行急救,确诊重症的患者可对其开通绿色通道进行急救。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1.2.1 成立急诊护理流程小组实施急救
由经过急诊护理流程培训的责任护士、急诊护士、专科医师组成急诊护理流程小组;较强的配合能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每一位小组成员都需要具备的,各成员明确分工任
[2]
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自工作。1.2.2 建立良好的病房环境
将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提供给患者,病房的湿度和温度要保持适中,将相关的健康宣传画册张贴在病房内,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1.2.3 患者心理护理
及时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地疏导,详细地对患者解释疾病的情况,还要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使得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缓解,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自身的信心。1.2.4 积极的对急性脑梗死疾病的相关风险进行预见
由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较大,且疾病具有特殊性,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有非常高的专业知识要求。医护人员要
对照组5047.31±16.2630(60%)3(6%)6(12%)73.28±10.25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神经内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包括急性脑梗死,容易导致患者肢体残疾,严重时进一步引发患者死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时对脑梗死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和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使得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得到有效降低,患者的预后恢复得到提高,具有重要意义[4]。对观察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措施,可将良好的病房环境和心理护理提供给患者,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得到改善,患者处于温馨舒适的环境下可以保持舒畅的心情,患者的不良情绪也可以得到缓解。护理人员及时疏导患者的心理问题,使得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进一步缓解,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采取优质急诊护理措施,可以优化整个抢救过程,缩短患者的转诊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下转第236页)
投稿邮箱:sjzxyx666@163.com
236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o1.16 No.91
参考文献
[1] 陶建兰.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影响[J].按摩与康复
医学,2012,33(24):143-144.[2] 李艳丽.人性化护理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中
医药咨讯,2012,04(2):370-370.[3] 程光磊.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临床护理杂
志,2014,14(8):329-330.[4] 冯雪婷.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100例护理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旬
刊,2012,03(4):155-156.
能够有效预防并改善病人的低氧血症。针对体位不同,选择不同的引流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排出气道分泌物,加强呼吸道的畅通。叩击胸背部,不仅能较好地排出痰液,还可以促
[4]
进病人的肺部血运,尽早吸收并且消退炎症。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对比,表明:采取适当的综合护理肺炎患儿,能够改善患儿的疗效,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在治疗支气管肺炎患儿中,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值得临床推广。
(上接第231页)
参考文献
[1] 杨雪贞,蔡少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47例急救护理体会[J].山东医
药,2010,50(45):113-114.[2] 郑玉栋.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重症支气管哮喘院前急救中的应用[J].菏
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8,20(3):35-37.
[3] 王月凡.综合护理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重度发作患者急诊抢救中
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8):24.[4] 杨雪贞,蔡少清.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性发作47例急救护理体会
[J].山东医药,2013,61(23):57.
(上接第232页)
多饮水、多排尿,必要时服碳酸氢钠片以碱化尿液。
在积极做好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本病出血变化快、置引流管、长期卧床和致残率高的特点,缜密观察并做好生命体征、引流管护理,采用积极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对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窦佩娥.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术后护理[J].海南医
学,2010,21(15):144-145.[2] 湛金梅.脑出血病人行微创穿刺引流术后的护理体会[J].贵阳中医学院
学报,2012,34(5):194-195.
(上接第233页)
参考文献
[1] 张冬阳.老年精神病患者药物不良反应302例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康
医学,2010,22(14):1848-1849.[2] 裴艳梅,李利.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坐位、卧位、立位血压、脉搏的观
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31):34-36.
[3] 银春燕,白克镇.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对代谢综合症的影响研究进展[J].
西南军医,2009,11(1):81-83.[4] 沈宣,徐静文,谢关宝,等.精神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
图影响的调查[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5):458-460.
(上接第234页)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
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02(2):16-19.[2] 舒慧敏.优质急诊护理方法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西医
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9):160-161.
[3] 罗菊珍,杨进标,王延红,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
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420-422.[4] 欧红艳.低分子肝素联合早期护理干预下治疗急性脑梗死85例的观察
[J].中外医疗,2015,6(32):87-88.
投稿邮箱:sjzxyx66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