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l2期 长江流域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朱有龙 (安徽省滁州市种子管理站,安徽滁州239000) 摘要介绍了长江流域水稻机插秧育秧的优点及其育秧技术。包括育秧准备、育秧播种操作、苗期管理、栽前管理、起秧运秧等方面内 容,以为机插秧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bz插秧:育秧 中图分类号¥5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1)12一O064—02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机插水稻育秧技术打破了传统 的种植模式,将现代农业机械和现代农艺措施相结合,是一 项提高水稻种植比较效益的新型栽培模式。 1机械插秧的优点 1.1增产增收 机械插秧使单位面积基本苗数得到保障,同时不需经 过人工拔秧、深栽造成秧苗损伤的过程,具有返青快、低分 蘖、多分蘖、快分蘖的特点。由于机械插秧规格标准统一,实行 了浅栽、宽行、定穴、定株,边际效应充分发挥。通风透光,病 虫害发生大幅度降低,农药使用量也相应减少,水稻品质好。 1.2节本增效 一是成本较低。插秧时节,水稻种植户的拔秧、插秧、人 工费、生活费等工效成本平均花费1 050~1 500元/hm 。而机 械插秧只需6OO一750元/hm 。二是节约育秧农田、用水用电 和肥料。机械插秧水稻大田与育秧秧田比为100:1,而人工 插秧水稻。则为100:12。由于育秧面积大幅度减少,灌溉用 水、用电、肥料等农用物资也随着大幅度减少。三是节省劳 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1台手扶式插秧机机械插 秧1 333.34—2 000.O1 m2/h,1 d可插秧1.3-2.0 hm ,接近40 个劳动力工作量,而乘座式插秧机工作效率就更高了。 1.3防灾避灾 机插水稻育秧所需的农田面积很小,既可以在房前屋后。 又可以在旱地水田进行育秧,结合塑料薄膜、拱棚覆盖等农 艺措施,在旱涝、暴雨、低温条件下都能对秧苗及时管理和 控制,可有效避免和降低自然灾害对秧苗造成的损失。 2育秧准备 2.1营养细土准备 营养细土来自耕作熟化的农田土壤,或是在早春时节, 施用过畜禽农家肥、氮、磷、钾复合肥的农田中取土制作。有 条件的地方,最好使用鱼塘淤泥。细土用量:机插水稻大田, 需7 m2育秧面积,准备100 kg细土即可。当土壤含水量在 15%左右时,选择晴好天气过筛,过筛细土粒径要求小于5 mm,其中2 ̄4m/n粒径的达到60%以上。过筛后,每100kg 细土可均匀拌入0.5~0.8 kg壮秧剂,使其成为具有培肥、调 酸、助壮秧苗作用的育秧营养细土。做成的营养细土要求手 捏成团,落地即散,并用农膜覆盖堆闷,充分熟化,避免使用 时烧苗。营养细土的pH值应在5.0~6.5范围内。 作者简介朱有龙(1964一),男,安徽来安人,农艺师,从事农作物种子 管理、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工作。 牧稿日期2O1l-04—19 2.2秧床准备 选择排灌分开、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作为秧 田,制作秧畦(南方叫作秧床)。按照机插水稻1:100留足面 积。旱地育秧秧床为畦面宽1.4 m。水田育秧秧床为畦面宽 1.4 1'/1,秧沟宽25 cm,深15 em。水田秧床做好后排水晾板, 使床面沉实,播前2 d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并充分拍实,最 终达到“实、平、光、直”{1-2]。 2.3种子准备 双膜育秧由于要切块除边,用种量略高于软盘式育秧, 一般机插水稻大田应精选52.5 kg/hm2左右干稻种。根据秧 田与大田l:100计算,育秧秧床就需播0.5 kg干稻种 。 2.4药剂浸种 水稻稻种带菌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 和条纹叶枯病等,这些病害均可用药剂浸种的方法来防治。 浸种时可选用“使百克”或“施保克”2 mL,加入10 mL“毗虫 琳”对水6-7 kg,可以浸种5 kg。 2.5催芽 根据种子生长萌发的过程和特点。催芽可以分为高温 破胸、适温催芽和摊晾炼芽3个阶段。①高温破胸阶段。当 稻种种胚突破谷壳露出时,称为破胸阶段。种子吸足水分 后,在30~38℃的条件下,生理活动旺盛,破胸迅速而且整 齐。必要时进行翻拌,使稻种受热均匀,促进破胸整齐迅速。 ②适温催芽阶段。催芽时将种子装入编织袋中,用温水浸泡 20 min。水温手感不烫即可,40℃左右取出后包上稻草保温, 并将温水倒入稻草上,大约12 h种子根芽均匀长出。③摊晾 炼芽阶段。为了增强芽谷播种后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催 芽后还应摊晾炼芽。一般在稻种芽催完成后,放置室外摊晾 5 h即可播种,也可在播种现场摊晾。 3育秧播种操作 3.1软盘育秧操作步骤 一是铺软盘。每块秧板横排2行,依次平铺,盘边相互 重叠,紧密整齐,盘底与床面紧贴。二是铺营养细土。铺撒准 备好的营养细土,厚度为2.0~2,5 cm,土面平整,厚薄均匀。 三是补水及消毒。旱田育秧即湿润育秧。要浇足底水。在播种 前直接用喷壶洒水,使秧床土壤含水量接近85%左右。用 65%敌克松对水配制成1:1 000药液,进行喷洒消毒。四是精 细播种。播种量按盘称种,每盘均匀播破胸露白芽谷120 130go手工播种时先要细播,然后补播,做到播种均匀。四是 均匀覆盖素土。盖土厚度以看不见芽谷为准,大约O.5 cm。应 注意以下几点:①覆盖的素土不能添加任何肥料和药剂,避 朱有龙:长江流域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 免芽谷烧伤;②素土覆盖后不宜浇水,避免素土干后结块, 病等秧苗期应密切注意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对症用药防治。 抑制芽谷破土萌发。六是封膜盖草、搭建拱棚。覆土后,在床 在一叶--,L,期用“吡虫啉”有效成分2 mL加水80 喷施。 面上等距离平放芦苇杆或细竹竿作为支撑物,平盖农膜。膜 5栽前准备 面上均匀加盖稻草,盖草以基本看不见农膜为宜,目的是防 5.1送嫁肥 止阳光灼伤芽谷。早稻播种时,如气温较低,要搭建拱棚,利 一般在移栽前3~4 d施用。用肥量及施用方法应视秧苗 用目光、灯光增温保湿,促使齐苗。棚内膜内温度控制在28~ 颜色而定,叶色褪淡的秧苗,施尿素6O.O~67.5 kg,hm 对水 35℃。温度升高时,要在拱棚两头和中间揭膜通风降温,同 7.5 t/hm ,于傍晚均匀喷洒或泼浇,施后并喷洒1次清水,以 时在秧床边沟内灌水保湿。 防肥害烧苗。 3.2双膜育秧操作步骤 5.2控水炼苗 双膜育秧与软盘育秧原理大致相同,操作上稍有差别。 控水炼苗一般在移栽前5~7 d进行。控水方法:晴天保 在秧床上平铺带孔塑料薄膜,并使其近贴秧床,两侧固定木 持半沟或浅沟水,中午秧苗卷叶时可洒水补湿。阴雨天气要 条,然后铺放营养细土,并刮平,铺土厚度与秧床两侧固定 盖膜遮雨,并排干秧沟积水。防止床土含水量过高而影响起 的木条高度一致,为2.5 cm。播种量按秧床面积称重计量, 秧和栽插。 略高于软盘育秧,均匀撒播芽谷0.6~0.7 kg/hm2o封膜盖草, 5.3带药移栽 必要时搭建拱棚。 机插秧苗由于苗小,个体较嫩,易遭受螟虫、稻蓟马及 4苗期管理 栽后稻橡甲的危害.栽前要进行1次药剂防治工作。在栽前 4.1高温高湿促苗 1~2d,按照对症下药原则,进行药剂喷雾。在螟虫发生区,防 经催芽的稻种,播后需经一段高温、高湿立苗期,出苗 治时采用苯吡唑类杀虫剂。如使用悬浮剂农药,用量为1 mL 才能整齐。因此,应根据不同育秧方式和茬口,采取相应的 对水50~60 kg,均匀喷洒在秧苗植株上,抑制病毒传播危害, 增温保湿措施,确保安全齐苗。拱棚最适于气温较低时的早 做到带药移栽,一药兼治。使用悬浮剂农药必须经过2次搅 稻育秧。但是在幼芽出土后,晴天中午棚内、地表温度要控 拌稀释,先用空瓶对水摇动稀释,倒入喷雾器对水进行2次 制在35℃以下。 搅拌稀释后使用。 4.2揭膜炼苗 5.4起秧运秧 揭膜炼苗盖膜时间不宜过长,揭膜时间因当时气温而 软盘育秧方式起秧时,先慢慢卷起秧块,在卷的过程 定.一般在秧苗第1叶抽出时开始揭膜炼苗。揭膜原则:晴 中.拉断穿过盘底渗水孔的少量根系。 天早上揭,阴天中午揭,小雨两侧揭,大雨两头揭,低温推迟 双膜育秧起秧方法与软盘育秧不同。起秧前要将整板 揭,并做到曰揭夜盖。当最低气温稳定在15℃以上时方可 秧苗用切刀切成长58 cm、宽27.5~28.0 em的秧块,切块深 拆除塑料薄膜拱棚。 度以割破底层带孔地膜为宜,而后起秧卷块。切块后多余秧 4.3湿润管理 苗用于插秧机工作区补秧。为了不使秧苗压坏,秧块运输时 揭膜时可用喷壶、喷雾器补水。同时清理畦沟,做到雨 最多堆放2层,秧块运至田头时应随即卸下,要做到随起随 天秧床边沟无积水。保持旱育优势。若秧苗在中午出现卷 运随插。为了避免烈日伤苗,也可成卷田头摆放,防止秧苗 叶,可在傍晚或清晨人工喷洒水1次,喷水时尽量让喷嘴 失水枯萎,但放置时间不宜过长。最好直接摆放在插秧机的 贴近秧苗。保持土壤湿润。 秧架上,即插即用。 4.4用好“断奶肥” 6参考文献 [1】朱和平.水稻机插秧苗培育技术[JJ.现代农业科技,2011(5):65. 一般在一叶一心期秧床用对水稀释过的腐熟农家肥液 [2】黄重亮,邹香元.水稻机插生产与栽培技术特点研究[J】.现代农业装 体7.5 t/hm .或者用尿素75~105 kg/hm 对水7.5 t/hm ,于傍 备,201l(1):102—104. 晚喷施。 [3】王丽香.浅谈水稻机插秧标准作业….农业技术与装备,2011(4): 4.5防病治虫 62.65. 【4】艾仁俊.景谷县水稻机插秧技术及发展浅析【JJ.农家之友,2o10(18): 秧苗期病虫主要有稻蓟马、灰飞虱、立枯病、条纹叶枯 43-44. (上接第63页) 和稻飞虱,确保高产、丰收。同时,由于科优8377米质较优, 浆期干湿交替,养根保叶至成熟,后期不宜过早断水,以免影 而老鼠对优质稻危害特别严重,所以整个种植期间,都应抓 响干粒重。 好灭鼠工作 。 5病虫鼠害防治 6参考文献 病虫防治以综合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根据病虫发 [1】夏宝军,陈仕界,朱忙才.水稻超高产基本特征及栽培技术[JJ.现代农 生情况和植保部门的病虫情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 业科技。2010(15):84. 【2】张宏.江淮中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J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 药.及时喷药防治。该组合在建阳市试种期间稻瘟病、白叶 27 1-272. 枯病虽未发生,但由于科优8377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不具 【3】钟桂林,陈贵善.杂交水稻晚造栽培技术Ⅲ.农村新技术,2OLO(8): 抗性。因此。在秧苗期应注意叶瘟的防治,分蘖期注意防治 4—5. 【4】张旭峰,梁春勋.杂交水稻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 稻纵卷叶螟、二化螟、三化螟,破口后重点防治穗瘟、纹枯病 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