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粗粮宝宝总动员
活动背景:
吃“粗粮”曾是许多中国老人经历里抹不去的事儿。现在,极具营养价值的“粗粮”又成了现代中国人青睐的保健食品。 设计意图:
“粗粮”是相对大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一种称呼,要紧是指包括玉米、高梁、小米及各种豆类在内的粮产品。由于其品种繁多,幼儿也缺乏这方面的感知体会,因此本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初步感知一些粗粮品种的差不多外部特点,了解它们的名称;难点是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活动的要紧流程为:谈话引题---观看感知、表达交流---操作感知、体验合作---引向延伸。考虑到现在的大班幼儿已认识了一些汉字,因此在活动中我以图案—文字—实物相对应的方式让幼儿对几种粗粮名称的文字在视觉上进行了感知,但我并不作明确的要求,只是作为一次在活动中引发幼儿无意识记汉字的尝试。关于这些粗粮的进一步认知目标,如植株的形状、产地等我觉得对幼儿的实际生活意义不大,能够放在以后的延伸活动中稍作了解。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粗粮的名称,感知它们差不多的外形特点,并用清晰、正确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
2、能主动地参与粗粮的观看与操作活动,合作地完成操作任务。 3、了解粗粮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明白得要爱惜粮食。 活动预备:
各种粗粮(玉米、高梁、小米等)的实物若干;粗粮宝宝大图谱;各种粗粮食物若干;小框、小盆若干。 活动过程:
一、 品尝粗粮,谈话引出主题——粗粮宝宝。
通过品尝和谈话让幼儿明白粮食能够分成细粮和粗粮,并简单地介绍 粗粮对人体健康的保健作用。
二、 观看粗粮宝宝,并用语言交流它们的差不多特点及名称。 1、 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看和交流,教师巡回参与。
2、 师幼集体交流,教师出示粗粮宝宝大图谱,并依照幼儿的介绍顺序,将相应的袋装粗粮宝宝贴到图谱上,桌子上的幼儿将相应的袋装粗粮宝宝放进中间的小框中。 3、 找找这些粗粮宝宝长得不一样的地点。 4、 丰富其它的粗粮品种,如红薯、南瓜。
三、 幼儿操作,进一步感知粗粮宝宝的外部特点,尝试合作地完成任务。 每张桌子上一盆放了混合了多种粗粮宝宝的小框,请幼儿合作地
将它们分类,放到各自的小盆内,一盆放一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洁净,请优胜组介绍合作体会。 四、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一起把粗粮宝宝的大图谱贴到自然角里,以后和老师一起 种一种,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