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爱国叫写好中国字
作者:姚红玉
来源:《新阅读》2019年第02期
2017年2月27日,在祖国的南疆大地上,在疏附教育发展史上,在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历程中,都必将是铭刻在教育发展史册的重要日子。这一天,南疆首个“华文书法教室”建成启用。在學校大力依法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的进程中,以书法教育为重要载体,这对在孩子们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团结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转折,开启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工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新篇章。 如今,这所南疆农村小学时刻牢记2014年4月28日**总视察学校时的叮嘱:“少数民族孩子双语教育要抓好,学好汉语不仅将来找工作方便,更重要的是能为促进民族团结多作贡献。”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校园,书法、快板、中华经典诗文朗读、国画、剪纸工艺学习已经成为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的“标配”,成为孩子们学习成长的“基本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深地知道,学校从一所普通农村学校的华丽蜕变中,离不开**总及各级党政领导对学校的关心和牵挂;离不开自治区教育厅和中国出版集团教材中心、华文出版社对边疆学校书法教育的特别关注;离不开广州援疆和社会各界倾注的深情厚谊;离不开这些默默扎根在边疆无私奉献的农村教师们。
2016年暑期,中国出版集团蒋志臻博士一行冒着夏日的酷暑来学校考察书法教室的选址工作时的情景像昨日一样在我的眼前浮现,一间小小的“华文书法教室”在建成的这一年多里,一节节书法练习课、展示课、汇报课、交流课等课程见证着书法教育在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发展和蜕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书法教育已经成为了学校优质化办学过程中打造的一张响亮的名片,亮出了我们办好教育,守护好教育阵地的信心和决心:我们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我们的孩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爱国、感恩、向上的成长。我们虽然地处祖国的边疆,但是我们的心始终与**同志为核心的党紧紧地贴在一起,紧紧地连在一起。
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开展书法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近年来,自治区着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促进各民族学生“五个认同”意识,立足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战略地位,从2011年秋季开始,先于全国在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书法教育课程。在自治区、的重视支持下,在自治区教育厅的全力推进下,在相关各方的协作下,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成效显著。迄今为止,已在9个地、州(市)建成13所“华文书法教室”,为书法教育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得到上级关注支持,建设“专用书法教室”,为书法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创设良好的软硬件环境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教基二〔2013〕1号)“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专用书法教室”的工作部署,我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2017年2月,由教育厅、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共建的南疆首个“华文书法教室”在我校建成并投入使用,这间专用书法教室在肩负起书法专业教学、观摩研讨与培训等功能的同时,为南疆地区书法教育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发挥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经由多措并举,包括中国书法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校得以发扬光大,为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讲普通话、学规范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探索,学校形成了书法教育与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有效结合的教学模式。书法在学生第二课堂和综合素质考核、教师基本技能评比、“手拉手·心连心”书信往来民族团结融情教育等活动中都得到了有效的展示和体现。
通过书法教育,各族师生熟练掌握了汉字书写基本技法,所表现出的良好习惯和品德,成为书法教育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最好的体现;对学习中国书法的热爱和激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是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感恩爱国情感的动情流露。语文教师陈娟娟这样说道:“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这都是我们应该认真做的事。” 提高教师的书法教育教学专业能力,加强书法教师队伍建设
面对书法教师数量不足,综合素质不高的现实困难,学校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是选派教师参加高水平培训,学校连续两年挑选政治合格、有一定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教师参加了自治区教育厅和中国出版集团教材中心联合举办的“中小学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千人计划”和“少数民族书法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百人计划”的培训;二是从广州对口援疆学校邀请国家一级书法教师来校开展支教活动;三是积极寻求各级各类力量支持,将参加“书法教学名师南疆送教活动”的自治区首个“书法教育教学能手培养工作室”主持人窦智老师“请进来”,给学校师生上示范课,传经送宝;四是邀请书法家协会等书法教育学术团体的书法名家来校开展培训活动;五是注重专业书法教师招聘和培养,开展书法教育校际交往活动,积极参加县市“三笔字”大赛。通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支以专业书法教师为主体、培训语文教师为专兼职相结合的书法教师队伍。
为充分挖掘书法教育“育德、启智、健体、审美”的育人功能,书法教育已经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每周培训、每月展示、每年比赛,学校已经形成“一年有队伍,三年有规模、五年有品牌”的良好效应。在开展书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是先学者、先行者、实践者,教育者首先受教育,可爱的老师将自己的所有在日常的教育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书香、墨香、花香”特色化、精细化、人文化小学在我们的青春守护中慢慢地成长。学校已经形成了书
法教育“教师配备专业化,校外辅导员辅助教学化,课堂教学规范化,学生接受教育全员化,书法教材配备统一化,书法教育培训经常化”的格局。
立足新的历史起点,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开创新时代书法教育工作新局面
现在,学校洋溢着浓厚的学习书法的氛围和各族师生感恩爱国的精神面貌、校园风尚。我校也因此得到了上級领导的关注、肯定。令我校师生难忘的是,2017年6月17日,教育部陈宝生莅临学校视察。他指出,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就是多掌握一门知识和学问,多了一双观察世界的眼睛,也为今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同时,对学校双语教学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评价,对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的努力表示赞赏。2017年6月22日,时任政治局委员、广东胡春华同志视察学校,高度评价学校德育工作、双语教育和国学教育取得的成绩,并专门走进由自治区教育厅联合中国出版集团联合打造的南疆首个专用书法教室——“华文书法教室”视察。2018年6月26日,政治局委员、广东李希,政治局委员、维吾尔自治区陈全国一行莅临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华文书法教室”视察,陈全国表示,在少数民族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很有益,要让孩子从小学习和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陈全国指出,这些年,“问题教材”毒害了大量的青少年,要重视教材工作。随后,两位领导被坐在前排的四年级学生努尔赛比同学专注、认真地书写书法作品所吸引,全程观看努尔赛比同学写出“感谢广东”四个大字,夸奖她笔拿得稳、一撇一捺很规范,并叮嘱学校一定把孩子们从小教好!“ 知恩、感恩、报恩”的校训,“北京,你好!”“感谢习爷爷”等爱的诉说,都在见证着孩子们的爱国心。
不忘初心,牢记嘱托。我校将继续挖掘学校文化潜能,积极开展包括书法在内的中华经典诵读、京剧艺术、舞狮、国画、快板表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打造主题书法教学模式,让懂书法、会朗诵,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学生的“基本功”。继续积极发挥学校书法教育的示范窗口和教研培训基地的作用,努力培养更多的书法教师,力争把学校建设“书法教学示范基地”。同时,积极推进书法数字化教育实践,带动整个南疆的更多书法教育示范校的建设,促进书法教育事业健康丰富蓬勃的发展。
如果让我给爱国下一个定义的话,我想说“写好中国字,说好中国话,做好中国人,做人从小有底色,长大以后做事才有底气”。有一种情感叫爱国,我们把爱国用笔下的方块字来深情诉说,作为一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学校,我们会坚定地做好书法教育,因为这就是爱国。
我们坚信,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在自治区教育厅的大力推进下,在各界的支持、协作下,书法教育必将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围绕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促进各族青少年互学互助、团结进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