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常州市公园绿地建设研究

常州市公园绿地建设研究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37卷第4期2010年8月

文章编号:1001-7380(2010)04-0019-05

江 苏 林 业 科 技

JournalofJiangsuForestryScience&TechnologyVol.37No.4Aug.2010

常州市公园绿地建设研究

芦建国,连丽花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摘要:解析了常州市公园绿地建设的4个发展阶段和5种公园绿地建设形式,分析了公园绿地植物应用概况。关键词:公园绿地建设;常州

中图分类号:TU986152 文献标识码:A

ThestudyonconstructionofparksinChangzhouCity

LUJian2guo,LIANLi2hua

(LandscapeArchitectureAcademy,NanjingForestryUnriversity,Nanjing210037,China)

Abstract::Fourstagesofdevelopment,fivekindsofconstructionformsingreenspacesandplantsapplicationwereanalyzedinChangzhouopenspaces.

Keywords:Parklandconstruction;Changzhou

伊利尔#沙里宁曾说过:/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0如果说城市是一本书,那么公园绿地的建设恰是书卷中[1]

的华章,充溢着人们对理想生活环境的憧憬。

1 常州市概况

1.1 自然地理条件

常州位于江苏省南部,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与上海、南京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了苏锡常都市圈。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均穿城而过(见图1)。

常州现辖金坛、溧阳2个县级市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和戚墅堰5个行政区,市域面积4385km。别称/龙城0是江苏省13个省辖市之一。北临长江,南接太湖,濒临东海,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于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2]

2

图1 常州周边概况

州古文明的见证

[3]

。首先,在文学方面,历代常州

1.2 人文经济状况

常州是一座拥有2500a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底蕴深厚,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距今3000a以上的淹城遗址中曾出土过大量的文物,亦成为常

收稿日期:2010203222;修回日期:2010205220

人才辈出,著作浩瀚,蔚为大观。2005年,在常州市

中心关河西路和怀德北路交叉口东南角,市斥资近亿元建设了第1个具有文脉传承意境的公园)))椿桂园。公园以常州府学名教授、常州科举三鼎甲、常州两院院士等三幅巨幅铜雕壁画,以及萧

作者简介:芦建国(1962-),男,河北易县人,教授,学士,园林植物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植物造景等教学、科研工作。

20

江 苏 林 业 科 技第37卷

统、刘勰、陈济、赵翼、段玉裁、吕思勉和府学课堂等7组神形具备的青铜雕塑,充分表明常州历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1.3 城市水文

常州南临太湖,北枕长江,星罗棋布的河塘湖泊,大小河道构成了江南水乡的景观特色。据调查,常州市水体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617%,拥有大小河道1700条以上。在常州老城区内,内环水系主要由市河构成,总长约611km,外环水系则由京杭大运河和关河围和而成,加上环状水系外呈放射状分布的北塘河、丁塘河、横塘河、采菱港、龙游河、南运河、后塘河等河道,常州市的市区呈现出城河相依的城市格局。

目前,常州市水系绿化主要集中在主河道2边和滆湖周围,错综复杂的河系绿化构成了常州市公园绿地建设的骨架。

1.4 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就是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工厂及车辆排热、居民生活用能的释放、城市建筑结构及下垫面特性的综合影响等而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常州市热岛效应分布图见图2,分别为高温集中区、次高温区和过渡区及低温地区。常州市高温区发生的地区集中在新北区(见表1),其大部分地区为技术开发区,热源较多。次高温区主要集中在天宁区,因其为城市建设的老城区,建筑密集,人口分布较为集中,产生热量的能源和方式较多,且道路密布,汽车尾气排放严重,自然成为高温集中地,另一处高温区则位于武进区东南角,距离太湖约5000m的范围内,该处高温区分布较为分散,这里有洛阳工业集中区等,众多的工厂,较低的绿化水平使之成为高温的第二大集中区域。城市的低温区主要位于人口稀少、植被丰富、水域广阔的

表1 热岛效应分布区域

类型高温区

分布范围

新北区沪宁路南部、天宁区西北部、戚墅堰区东北部、钟楼区东北部、武进区东南部

主要分布在天宁区,其他地区均有分布,但面积较少90%分布在武进区,戚墅堰区和钟楼区也有大面积分布

在城市中心区无低温区,低温区主要分布在滆湖和太湖周围

滆湖和太湖附近。

图2 常州城市热岛效应分布

1.5 植被资源概况

从地带性植被来看,常州应属于常绿阔叶林向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过渡类型。植被资源多分布在多山地区,如茅山风景名胜区、溧阳的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太湖椒山岛丘陵地,湖荡地区有部分自然植被,其余平原地区均为人工植被。森林建群种为马尾松、青栲、青冈、苦储、石栎、木荷等,其中落叶阔叶树如槲栎、麻栎、栓皮栎、朴树、枫香树、化香、白栎、三角枫等树种在其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近年来,由于人为开发与破坏,已造成森林植被质量下降,森林景观逐渐单一的危险境地。在常州主城区、风景名胜游览点、寺庙、古墓遗址、名人故居、教堂等处,生长着许多苍劲挺拔、翠云如盖、体态巍然的古树名木。常州市现有古树名木370株,不含盆栽和苗圃中临时假植的树木,其中古树348株,名木22株,分属27科42属49种。植物种类有高大挺拔的银杏、青檀、榉树、朴树;也有树姿婆娑、蜷曲如龙的紫薇、瓜子黄杨、构骨等;还有绿荫如盖的广玉兰、桂花、香樟;还有花香四溢、枝繁叶茂的灌木腊梅、山茶、牡丹以及攀援植物紫藤等。

次高温区过渡区低温区

2 常州市公园绿地发展动态分析

2.1 公园绿地发展阶段

从1949年到2008年的60a间,常州公园绿地

第4期芦建国等:常州市公园绿地建设研究

2

21

面积呈现大幅度增长,公园绿地类型不断丰富,绿化质量不断提高(见图3),常州的绿地发展概况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hm,绿地率增加了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了4m。

2.2 公园绿地建设形式

由于公共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旅游价值、满足人们休闲娱乐、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从上个世纪末,常州市就未曾停止过对城市绿地的建设。但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常州市城区缺乏丰富的自然资源条件,因此,常州人民千方百计地采取多条途径建设公共绿地、多个渠道筹措绿化资金、多种形式领养认管绿地,并在公共绿地建设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

图3 常州市公园绿地面积统计(1949~2008)

常州市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五五绿化工程0开始,加速了公园绿地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几年来,财政对公园绿地的建设资金呈几何级数增长,尤其是在2006~2008年的2a间,公园绿地建设面积呈直线上升。公园绿地的建设途径和资金渠道也由单一的建设部门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2.2.1 规划建绿 根据5公园设计规范6的要求,公园设计应突出植物景观,绿化面积应占陆地总面积的70%以上,植物配置合理,富有特色,规划建设管理具有较高水平。在此基础上,常州市规划部门和市园林部门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要求,参照公共绿地服务半径的原则,在市民居住、活动较为集中的区域,保证居民出行300m有1处面积300~

2

3000m的小型公园绿地、出行1000m有1处面积2hm的中型公园绿地供游憩之用,每个城市组团至少规划1个20hm以上的大型公园绿地,又结合旧城房屋拆迁、道路交叉结点改造、工厂企业搬迁等制定控制性规划,以投入为主体,规划建设公园绿地,如近年来改建和扩建的圩墩公园(1988年)、东坡公园(1954年)和新建的武进新天地公园(2007年)、青枫公园(2008年)等大型公园和五星公园(2003年)、毓秀公园(2005年)、翠竹公园(2006年)、椿桂园(2006年)、荷园(2007年)等中型公园以及广化桥绿地(1997年)、政成桥小游园(2006年)、同济桥小游园(2006年)、戚大桥游园(2008)等广大中小型游园绿地。

2.2.2 项目带绿 项目带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政道路工程、大型文体项目、交通建设项目、人防设施、古迹保护等相关项目带动公共绿地建设。结合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的绿地有青洋匝道游园(2002年)、娑罗巷小游园(2006年)等;结合大型文

2

2

2.1.1 起步阶段(1949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处于百废待兴的局面。在战乱中,一些私家园林被毁,或逐渐荒芜,常州园林大多名存实亡。公园绿地面积仅为1hm,行道树480株多,城区绿化覆盖率不足012%,人均绿地面积只有0105m。这个时期的公园绿地面积不仅少,而且分布不均,年久失修。

2.1.2 重建和缓慢发展阶段(1950~1978年) 新中国成立后,常州的公园绿地建设随之开展。在这期间,改建了人民公园、于1954年新建了面积达40hm的东坡公园。1958年,改建了首个大型综合性公园)))红梅公园并对公众开放,成为常武地区最大的公园绿地。截止1978年,常州市区公园绿地总面积达40hm,拥有各类树木314万株。2.1.3 相对稳定增长阶段(1979~2001年) 1978年后,常州园林重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到1998年底,市区公园绿地面积为3hm;人均公园绿地5103m,绿地率1817%,绿化覆盖率3015%。1999年以来,常州积极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绿地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改善常州生态环境这个目标,遵循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的原则,号召/见缝插绿0、/拆墙透绿0、新建了一大批公园绿地。截止到2001年

2

底,常州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已达到516m。2.1.4 科学发展阶段(2002~2008年) 2002年以来,绿化建设步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由以往的/见缝插绿0进入/规划建绿0的时代。2004年,、市提出创建江苏省园林城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目标。城市绿化建设大刀阔斧地开展,仅

2

2008年,城市公园绿地面积就增加了150hm。在2002~2008年的6a间,公园绿地面积增加了500

2

2

2

2

2

2

22

江 苏 林 业 科 技第37卷

体项目兴建的绿地有体育广场绿地(2006年)、新北区科技园广场(2006年)等;结合运河、关河整治建设的绿地有桃园滨河绿地(1999年)、新城绿地(2007年);结合兴建人防设施项目带动的绿地有怀德广场绿地(1998年)、武进市民广场(2007年);结合古迹保护方面建设的绿地有淹城广场绿地(1988年)和即将正式启动建设的南市河东段青果巷历史文化保护区绿地。

2.2.3 拆墙透绿 1995年,大连市开始/拆墙添绿0工程,公园、路街主干线2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封闭式砖墙全部被推倒,取而代之是造型典雅的通透的欧式栏杆。在随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拆墙透绿活动在全国各大城市如火如荼的展开。

常州市通过城市道路建设、企事业单位围墙的通透改造,一部分绿化条件较好的单位围墙根据场地开阔情况适当向里建设,原沿街的单位绿地改做公园绿地,如兰陵路西侧的绣品手帕厂游园(2003年)、丽华路西侧的红梅齿轮厂游园(2006年)以及东侧牵引电厂的五一园绿地(2006年)等,西新桥二村老小区绿地(2009年),兼有单位绿地和公共绿地的双重功能。2.2.4 开发配绿 开发配绿主要是以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于居住小区的街头公园绿地,如天安房地产开发公司的常澄路西侧天安工业村绿地(2001年)、武房集团的晋陵北路东侧桥头的时代广场绿地(2004年)、新世纪房地产开发公司的竹林南路北侧的红梅假日广场绿地(2008年)等。2.2.5 整治增绿 通过城郊结合部及中心城区馅心村的市容卫生综合整治和市河水环境整治,对一些脏乱差的卫生死角或荒废用地改建为游园公共绿地,如市容环境整治方面的戚大街南侧八号桥绿地(2000年)、红东与竹林新村之间的红东小游园(2006年)、河道整治方面的北环横塘浜西支小游园(2007年)等。

2.2.6 企业认建 由企业采取冠名、设立主题雕塑、共建、认捐或认建等形式建设公共绿地,是当今绿地建设的一个趋势。如博爱路椿庭桥西由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承建的博爱苑小游园、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之一美国亚什兰公司认领的常州高新区标志性公共绿地蓝港广场、怀德南路由红星家具集团公司捐助部分资金建设的勤业桥绿地、常戚路戚墅堰机车车辆厂提供用地共建的东方广场绿地、武进奔牛镇由常州液压成套设备厂有限公司捐资重建的奔牛公园等。

3 常州市公园绿地植物应用分析

公园植物景观作为公园综合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公园绿地的服务质量。

在公园绿地中应用的园林绿化植物种类共计277种(包括变种、变型及栽培品种,见表2),其中乔木类153种,灌木类76种,藤本植物类有14种、竹类16种、水生植物类7种、地被植物类18种。这277种植物隶属于60科161属,其中,裸子植物6科19属29种,被子植物54科136属248种(其中双子叶植物51科130属228种,单子叶植物3科6属20种),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种数比例约为1B9。

通过粗放调查发现,常州市公园中常用植物主要有棕榈、银杏、水杉、雪松、黑松、罗汉松、香樟、广玉兰、女贞、枇杷、垂柳、垂丝海棠、红叶李、红枫、梅花、桂花、三角枫、石榴、石楠、樱花、紫薇,这些植物在绝大部分公园栽种,其中广玉兰、香樟2种植物在所有的公园都有栽种,重复率达100%。以上结果反映出绿化群落中树种组成雷同现象比较严重,群落结构比较简单,缺少丰富的组合和变化(见表3)。

表2 植物种类统计

类型数量/个

乔木153

灌木76

竹类16

藤本14

水生植物

7

地被植物

18

[4]

4 讨论

评价一个城市的绿地建设质量,有很多指标,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以及绿量等。这几项指标的特点在于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绿化的整体水平,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做横向比较时较为直观,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这些指标又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公园绿地建设的另一个更为重要的评价因子是公园的可达性,即居民到达公园的便捷程度以及公园绿地带来的生态效益。

常州水系众多,从目前调研结果来看,常州市的水系利用还处在初步阶段,对于自然条件较好、居民集中、工程实施难度较小的水系要合理利用,营建水景秀丽的滨河绿地等。

公园绿地建设要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植物景观的优劣与绿地生态效益的发挥有着直接的联系。首先,多层次的植物群落形式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研究表明多层次植物群体比单植草坪的生

第4期芦建国等:常州市公园绿地建设研究

23

[5]

态效益高7倍;其次,要充分挖掘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种类,营造独特的植物景观类型。

表3 主要公园绿地应用植物一览

分类系统郑万钧系统

亚门

科名

1.苏铁科2.银杏科3.松科4.杉科5.柏科6.罗汉松科

生活型

种名

裸子植物门

乔木

小乔木

苏铁、银杏、金钱松、雪松、日本五针松、白皮松、黑松、湿地松、马尾松、云杉、杉木、柳杉、日本柳杉、水松、落羽杉、池杉、水杉、墨西哥落羽杉、日本香柏、侧柏、花柏、柏木、圆柏、龙柏、塔柏、中山柏、竹柏、刺柏、翠柏

灌木线柏、绒柏、蜀桧、铺地龙柏、金球桧、铺地柏

意大利杨、毛白杨、加拿大杨、垂柳、金丝垂柳、旱柳、龙爪柳、银芽柳、杨梅、胡桃、枫杨、美国山核桃、茅栗、锥栗、板栗、苦槠、栓皮栎、石栎、麻栎、青冈、白榆、榔榆、榉树、朴树、小叶朴、珊瑚朴、青檀、桑树、柘树、构树、无花果、木莲、鹅掌楸、杂交鹅掌楸、广玉兰、白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厚朴、含笑、乐昌含笑、深山含笑、香樟、浙江樟、枫香树、杜仲、悬铃木、山楂、枇杷、石楠、椤木石楠、木瓜、白梨、棠梨、豆梨、红叶李、紫叶李、梅、杏、桃、樱桃、樱花、日本晚樱、合欢、皂荚、黄檀、刺槐、国槐、龙爪槐、臭椿、苦楝、香椿、重阳木、乌桕、黄连木、构骨、冬青、大叶冬青、丝棉木、五角枫、元宝枫、鸡爪槭、红枫、羽毛枫、茶条槭、三角枫、七叶树、栾树、全缘叶栾树、无患子、枣树、拐枣、杜英、木芙蓉、木槿、青桐、山茶、厚皮香、紫薇、银薇、君迁子、柿树、女贞、泡桐、梓树、黄金树、木本绣球、荚蒾、琼花、棕榈牡丹、日本小檗、紫叶小檗、十大功劳、阔叶十大功劳、南天竹、蜡梅、馨口蜡梅、素心蜡梅、夏腊梅、山梅花、溲疏、绣球、海桐、金缕梅、蚊母、檵木、红花檵木、麻叶绣线菊、红花绣线菊、李叶绣线菊、喷雪花、平枝栒子、火棘、木瓜海棠、贴梗海棠、月季、棣棠、榆叶梅、郁李、紫荆、花椒、枳、山麻杆、雀舌黄杨、瓜子黄杨、龟甲冬青、卫矛、大叶黄杨、金心黄杨、金边黄杨、茶梅、金丝桃、金丝梅、结香、胡颓子、牛奶子、石榴、八角金盘、红瑞木、四照花、洒金桃叶珊瑚、山茱萸、杜鹃、毛叶杜鹃、连翘、紫丁香、白丁香、迎春、云南黄馨、探春、金桂、丹桂、银桂、四季桂、小蜡、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白花夹竹桃、重瓣夹竹桃、海仙花、八仙花、栀子、六月雪、珊瑚树、锦带花、凤尾兰中华常春藤、爬山虎、扶芳藤、凌霄、葡萄、薜荔、野蔷薇、紫藤、木香花、金银花、藤本月季、络石、洋常春藤

恩格勒系统被子植物门

1.杨柳科;2.杨梅科

3.胡桃科;4.壳斗科5.榆科;6.桑科7.毛茛科;8.小檗科9.木兰科;10.蜡梅科11.樟科;12.虎耳草科13.海桐科;14.金缕梅科15.杜仲科;16.悬铃木科17.蔷薇科;18.豆科19.芸香科;20.苦木科21.楝科;22.大戟科23.黄杨科;24.漆树科25.冬青科;26.卫矛科27.槭树科;28.七叶树科29.无患子科;30.葡萄科31.杜英科;32.锦葵科33.梧桐科;34.山茶科35.藤黄科;36.瑞香科37.胡颓子科;38.千屈菜科39.石榴科;40.珙桐科41.五加科;42.山茱萸科43.杜鹃花科;44.柿树科45.木犀科;46.马钱科47.夹竹桃科;48.玄参科49.紫葳科;50.茜草科51.忍冬科;52.禾本科53.棕榈科;54.百合科

乔木

小乔木

灌木

藤本

竹类

刚竹、毛竹、乌哺鸡竹、箬竹、黄皮刚竹、早园竹、孝顺竹、凤尾竹、大明竹、茶杆竹、菲白竹、金镶玉竹、斑竹、佛肚竹、紫竹、阔叶箬竹菖蒲、荷花、睡莲、水葱、千屈菜、芦苇、花叶芦竹

红花酢浆草、紫叶酢浆草、常夏石竹、虎耳草、马蹄金、二月兰、萱草、吉祥草、麦冬、阔叶麦冬、万年青、紫萼、玉簪、石蒜、葱兰、鸢尾、紫露草、金叶过路黄

水生花卉地被

局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9.

参考文献:

[1] 李 伟,胡 玎.由外及内)谈大型开放式公园布局模式[J].

园林,2006(1):16217.[2] http://www.

23670.htm.

[3] 荚德平.GIS和RS技术支持下的常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

jssb.

gov.cn/jstj/fxxx/sxfx/200404/t20040409_

[4] 常州市.常州市公园绿地建设管理创新.

2009,526.

[5] 谢星安.常州公园绿地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及建议[D].南

京:南京农业大学,2007.

[6] 唐继刚.城市绿地规划的理论基础与模式研究[M].北京:中

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3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