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倾听效果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首先教师要做到以身作则。我们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的建议等,这样做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便可以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一、给“快嘴”者机会
现代的孩子获取知识的渠道已不只局限于课堂上,网络、电视、书籍等可以为他们提供很多科学知识,也为他们在课堂上抢话增添了筹码,往往教师或其他同学刚刚提了个头,那些“快嘴”的小家伙就迫不及待的表现起来,他们的抢话不但影响教师教学情节的展现、其他同学的发言,也影响了其他同学地倾听,针对这些“快嘴”的孩子我采取的是停止我的讲述,把表现的机会让给他,请他认真地为大家讲解,能够讲清楚的给以赞赏,并且谢谢他为我们做的讲解,讲不清楚的也告诉他,自己还没搞明白的知识要善于向别人学习,虚心地倾听别人发言与发表自己的意见同样重要,它既是尊重他人的表现,又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还可以学习别人的知识,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二、猜猜别人说什么?
我们的科学课由自身的特点,活动多,学生动手机会多,汇报的机会也多,但是现在的孩子普遍存在着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不喜欢自己听别人说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开导学生,告诉他们: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往往也是善于思考的好学生,要养成善于倾听的好习惯。当别人要发言时却还有学生只顾在搞自己的试验、讨论时,我会用食指放在嘴边轻轻地提醒大家说:“嘘—猜猜他会说些什么”“想一想他说得是不是你要说
的?”很多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先听别人意见然后再补充自己的说法。
三、提示学生倾听的姿势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通过学生倾听时的眼神就知道他是否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同时通过学生身体动作或手势也可以看出一位学生是否在认真倾听。如:请听老师或者是学发言时,眼睛要看着教材或者黑板,不不要转过身子去看看发言同学的脸,做到神情专一。如果其他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差不多,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有不同意见,等到别人讲完再举手发言。学生养成了这样的倾听习惯,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可以随心所欲。
四、以无声胜有声
“此时无声胜有声”在学生讨论兴奋时,当学生实验得出令人兴奋的结果时,教室里往往一片沸腾,也是课堂纪律最难控制的课。即使老师的大呼小叫,击掌提示,甚至敲黑板,敲桌子,学生依旧只管自家讨论,不理教师提示。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会悄悄走到“发言”最激烈的同学身边,摸一摸他们的头,微笑着静静地看着吵闹的学生,学生反而会突然终止吵闹,并注意起老师的动作、神态和表情。刺激物的运动对注意的影响表现在:在静止的背景上,各种运动着的物体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尤其是那些有规则的断续运动,更能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此时我一般微笑着对大家说:既然我们得到了这样令人兴奋的结果,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成功的喜悦好吗?发言者会意气风发,倾听者也会仔细聆听。因为心理学告诉我们,带有良好情感的倾听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享受良好倾听习惯带来的喜悦。
其实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小学生表现欲强而自制力差,坚持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训练,共同创造一个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课堂氛围。只要我们能够从儿童发展需要的实际出发,不放过每一个时机,严加训练,持之以恒,学生善于倾听的能力就一定能逐步增强起来。
崔菲菲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