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星星班科学《影子在哪里》教学活动设计
孤山镇中心幼儿园 张敏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光被物体挡住会出现影子的现象。 2.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经验。 3.激发幼儿对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1.灯、手电等光源。 2.各类玩具。 3.选择有阳光的地方。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的兴趣
师:我们大家都见过影子,可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有影子吗? 幼:有太阳的时候会有影子。 幼:晚上开灯的时候会有影子。 幼:有月亮的时候会有影子。 师:什么东西有影子。 幼:人有影子。 幼:小狗有影子。 幼:洋娃娃也有影子。
(幼儿回答问题时很活跃,有些幼儿也想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苦于这方面的经验很少,较着急;激发了幼儿对这一现象的探索兴趣。)
2.通过实验了解影子形成、变化的原因
(1)师:为什么会有影子?影子会变吗?怎么变?鼓励幼儿运用
教师提供的各种材料:手电筒、台灯、投影仪、玩具等进行试验。(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2)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实验结果 幼:有光就会有影子。
幼:“小象”和“小兔”的影子不一样。 幼:“汽车”的影子会变大变小。 师:怎么会变大变小的?
幼:“汽车”靠近灯的时候影子变大,拿远一些影子会变小。 幼:我发现我把手电筒拿到“大象”前面,影子没有长鼻子,把它拿到“大象”旁边,影子就有长鼻子。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光源不断转动位置,影子也会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