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培养途径分析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培养途径分析

来源:华佗小知识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培养途径分析

作者:耿丽辉

来源:《商情》2011年第24期

[摘要]: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几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法律意识 培养途径

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基本的治国方略,要实现这一治国方略,需要全民的法律意识提供基础和保障。所谓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于法和有关法律现象的观点、知识和心理态度的总称。法律意识是一种观念的法律文化,对法的制定和实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后备军,也是未来社会的支撑主体,其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影响到公民的法律素质和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 一、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有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增多,而且目前仍有增长趋势,如曾引起轰动的“马加爵事件”、“大学生伤熊事件”、“药家鑫事件”等。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致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侵犯和损害,有些大学生在就业、勤工助学过程中被骗,有的大学生上网交友陷入不法之徒布下的陷阱…… 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呈现出如下特点: 1.大学生整体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意识淡薄

普遍看来,大学生法律方面的知识较为贫乏,像连普通老百姓都非常关注的法律文件,如:《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等,他们也知之甚少,有的同学甚至连这些法律文件的名称都没有听说过,更别提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认识了。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在这样的背景下,这些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也是相当淡薄的。比如,很多学生不知道《》赋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不清楚什么是法治国家,不确定自己什么时候才是个完全行为能力人。甚至有学生认为中国不需要建立法治社会。大学生(尤其是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法律意识如此薄弱,其危害可想而知:对大学生本人而言,其会无法判断自己的合法权益何时受到侵犯并无法采用合适的法律武器来进行自我保护;对国家而言,会延缓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进程。 2.不少大学生轻视法律的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很多大学生受到我国传统法律文化消极因素的影响,轻视法律的作用。多数大学生们很少接触社会,其心理状态还没有完全成熟,往往只看到社会上存在的阴暗现象,从而在内心不相信法律。这在主观上和客观上制约了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仰,大学生法律虚无主义思想严重,淡漠法律,甚至蔑视法律。

3.很多大学生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

我们曾对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做过问卷调查,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70.1%。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现象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的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这种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导致了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 二、造成大学生法律意识缺乏的原因分析 1.学生方面的因素 (1)缺乏兴趣

目前大学生们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很多人愿意将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专业科目的学习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将来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也就可以了,不必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学习法律等与专业不相关的知识上。而且,多数大学生认为法律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因而,很少有大学生会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对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只求考试过关,不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2)缺乏实践

对于大学生而言,法律知识要能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但是现实中很多大学生反映,课堂上老师讲的知识是懂了,但是根本不知道如何应用法律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长时间后,知识便逐渐淡忘。 2.学校、教师方面的因素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我国各高等院校在非法律专业都开设有《法律基础》这门必修的公共课程(从2006年开始该课程和思想品德修养合二为一,更名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该课程学生学习的状态和结果都不令人满意,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主要是由于学校对这门课程不够重视,为了节约资源常常合班上课,上课人数多,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另一方面,法律课程只开设一学期,课时非常有限,不可能学到和拥有扎实的法律知识,这严重地制约了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提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教师不够严格,教学方式沉闷

法律知识相对于其他学科,比较枯燥,老师一般按大学教学大纲死板授课,极少联系实际,导致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昏昏欲睡,失去上课的兴趣。不少老师不严格要求学生,学生上课时可以自由看自己喜欢的专业课书或是课外读物,只要保持课堂安静就可以了。老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自然也不够用心。由此,学生得到的法律知识更加缩水了。 三、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1.健全法律运行机制,创造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法治环境和环境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大学生思想开放,时代感强,关心国家法制建设,但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因此,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做到立法民主化、科学化,执法程序化,守法自觉化;大众传播媒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应利用模范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生动的法制宣传,创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环境,这对于培养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高校应营造“依法治校”的氛围

高校应积极营造“依法治校”的氛围。首先,各高校都有权制定本校的规章制度,在制定本校的规章制度时必须以现有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不得自行一套;其次,教育法赋予学校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的权利,学校在行使其权利的时候,必须严格依照相应的规定进行;再次,在日常管理中,学校的管理举措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理决定,必须照章处理,不能因人而异、因人而改,更不能侵犯学生的权利。各高(下转第2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