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电厂危化品特性及健康操作规程
一、浓硫酸
1、浓度: 98%
2、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有刺鼻性酸味。
3、溶解性: 易溶于水,溶于碱液。
4、禁配物: 碱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5、健康危害:接触其挥发物,可引起呼吸困难,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气管炎等,皮肤接触可致灼伤。长期接触其挥发物,可能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6、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酸性污染。
7、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有极强腐蚀性和氧化性,可致人体灼伤。
8、健康操作规程:
1)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操作前应对硫酸储罐、卸硫酸泵、管道等系统进行细致检查,保证硫酸车与卸硫酸泵入口管道连接可靠,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发生泄漏事故;
4)应保证硫酸现场标识性安全标志牌完整,损坏后应及时补充完整;
5)卸硫酸人员作业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执行专业操作规程;
6)硫酸现场必须备有应急设施和急救药品;
7)卸硫酸前10小时之内严禁饮酒;
8)卸硫酸人员必须按规定每年体检一次,按时参加专业安全培训。
9、若操作人员不慎发生浓硫酸泄漏伤害,应立即采取下列急救措施:
(1)浓流酸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再以0.5%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
(2)若浓硫酸溅到衣服上时,应迅速脱去浸有浓硫酸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被浓硫腐蚀的身体部位至少15分钟以上;
(3)以上工作做完后应联系厂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协助处理或将受伤人员迅速用到厂区医院急救。
10、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2)奖罚规定: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生产管理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育;
3)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单独存放防护衣服,及时清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1、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12、泄漏应急处理:
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出入。
2)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3)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4)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清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5)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盐酸
1、浓度: 31%
2、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易挥发液体,有刺鼻性酸味。
3、溶解性: 易溶于水,溶于碱液。
4、禁配物: 碱类、碱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5、健康危害:接触其挥发物,可引起呼吸困难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气管炎等,皮肤接触可致灼伤。长期接触其挥发物,可能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牙齿酸蚀症及皮肤损害。
6、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酸性污染。
7、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8、健康操作规程:
1)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操作前应对盐酸储罐、卸盐酸泵、管道等系统进行细致检查,保证盐酸车与卸盐酸泵入口管道连接可靠,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发生泄漏事故;
4)应保证盐酸现场标识性安全标志牌完整,损坏后应及时补充完整;
5)卸盐酸人员作业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执行专业操作规程;
6)盐酸现场必须备有应急设施和急救药品;
7)卸盐酸前10小时之内严禁饮酒;
8)卸盐酸人员必须按规定每年体检一次,按时参加专业安全培训。
9、若操作人员不慎发生浓盐酸泄漏伤害,应立即采取下列急救措施:
(1)盐酸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再以0.5%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
(2)若盐酸溅到衣服上时,应迅速脱去浸有盐酸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被盐酸腐蚀的身体部位至少15分钟以上;
(3)以上工作做完后应联系厂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协助处理或将受伤人员迅速用到厂区医院急救。
10、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2)奖罚规定: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生产管理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育;
3)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单独存放防护衣服,及时清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1、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碱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12、泄漏应急处理:
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出入。
2)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3)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4)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清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5)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三、液碱
1、浓度: 50%
2、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涩味和滑腻感。
3、溶解性: 易溶于水,溶于酸液。
4、禁配物: 酸类、两性金属、易燃或可燃物。
5、健康危害:接触其挥发物,可引起呼吸困难急性中毒,出现眼结膜炎,鼻及口腔粘膜有烧灼感,气管炎等,皮肤接触可致灼伤。长期接触其挥发物,可能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皮肤损害。溅入眼内,不仅损伤角膜,而且可使眼睛深部组织损伤,严重者可致失明。
6、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碱性污染。
7、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8、健康操作规程:
1)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操作前应对液碱储罐、卸液碱泵、管道等系统进行细致检查,保证液碱车与卸液碱泵入口管道连接可靠,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发生泄漏事故;
4)应保证液碱现场标识性安全标志牌完整,损坏后应及时补充完整;
5)卸液碱人员作业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执行专业操作规程;
6)液碱现场必须备有应急设施和急救药品;
7)卸液碱前10小时之内严禁饮酒;
8)卸液碱人员必须按规定每年体检一次,按时参加专业安全培训。
9、若操作人员不慎发生液碱泄漏伤害,应立即采取下列急救措施:
(1)液碱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再以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1%的醋酸清洗皮肤;
(2)若液碱溅到衣服上时,应迅速脱去浸有液碱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被液碱腐蚀的身体部位至少15分钟以上;
(3)以上工作做完后应联系厂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协助处理或将受伤人员迅速用到厂区医院急救。
10、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2)奖罚规定: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生产管理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育;
3)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单独存放防护衣服,及时清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1、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酸类、两性金属、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12、泄漏应急处理:
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出入。
2)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3)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4)小量泄漏:用砂土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清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5)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四、氨水
1、浓度: 20~25%
2、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的强烈的刺鼻性气味。
3、溶解性: 易溶于水,溶于酸液。
4、禁配物: 酸类、卤族元素、易燃或可燃物。
5、健康危害:接触其挥发物,可引起呼吸困难能对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系统产生损害。长期接触其挥发物,可能引起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皮肤损害。溅入眼内,不仅损伤角膜,而且可使眼睛深部组织损伤,严重者可致失明。
6、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空气、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7、燃爆危险:本品易燃,空气中含量在16%~25%市可能发生爆炸,具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8、健康操作规程:
1)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操作前应对氨溶液罐、氨水配药泵、管道等系统进行细致检查,保证管道连接可靠,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发生泄漏事故;
4)应保证氨水现场标识性安全标志牌完整,损坏后应及时补充完整;
5)氨水操作人员作业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执行专业操作规程;
6)氨水现场必须备有应急设施和急救药品;
7)氨水操作前10小时之内严禁饮酒;
8)氨水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每年体检一次,按时参加专业安全培训。
9、若操作人员不慎发生氨水伤害,应立即采取下列急救措施:
(1)氨水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再以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1%的醋酸清洗皮肤;
(2)以上工作做完后应联系厂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协助处理或将受伤人员迅速用到厂区医院急救。
10、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防护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2)奖罚规定: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生产管理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育;
3)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单独存放防护衣服,及时清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1、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12、泄漏应急处理:
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出入。
2)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3)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4)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清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五、联氨
1、浓度: 40%
2、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的刺鼻性气味。
3、溶解性: 易溶于水。
4、禁配物: 氧化性物质、易燃或可燃物。
5、健康危害:接触其挥发物,可引起呼吸困难。在空气中易发烟,对呼吸系统、皮肤粘膜、鼻子、咽喉均有损害,尤其是对肝脏有损害
6、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空气、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7、燃爆危险:本品易燃,空气中含量在46%~100%市可能发生爆炸,具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8、健康操作规程:
1)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操作前应对联氨溶液罐、联氨配药泵、管道等系统进行细致检查,保证管道连接可靠,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发生泄漏事故;
4)应保证联氨现场标识性安全标志牌完整,损坏后应及时补充完整;
5)联氨操作人员作业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执行专业操作规程;
6)联氨现场必须备有应急设施和急救药品;
7)联氨操作前10小时之内严禁饮酒;
8)联氨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每年体检一次,按时参加专业安全培训。
9、若操作人员不慎发生氨水伤害,应立即采取下列急救措施:
(1)联氨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再以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1%的醋酸清洗皮肤;
(2)以上工作做完后应联系厂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协助处理或将受伤人员迅速用到厂区医院急救。
10、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防护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2)奖罚规定: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生产管理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育;
3)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单独存放防护衣服,及时清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1、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12、泄漏应急处理:
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出入。
2)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3)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4)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清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六、亚氯酸钠
1、浓度:8%
2、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具有刺鼻性气味。
3、溶解性: 易溶于水。
4、禁配物: 氧化性物质、酸类、易燃或可燃物。
5、健康危害:接触其挥发物对呼吸系统、皮肤粘膜、鼻子、咽喉均有损害。
6、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空气、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7、燃爆危险:本品不易燃。
8、健康操作规程:
1)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操作前应对亚氯酸钠溶液罐、亚氯酸钠配药泵、管道等系统进行细致检查,保证管道连接可靠,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发生泄漏事故;
4)应保证亚氯酸钠现场标识性安全标志牌完整,损坏后应及时补充完整;
5)亚氯酸钠操作人员作业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执行专业操作规程;
6)亚氯酸钠现场必须备有应急设施和急救药品;
7)亚氯酸钠操作前10小时之内严禁饮酒;
8)亚氯酸钠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每年体检一次,按时参加专业安全培训。
9、若操作人员不慎发生氨水伤害,应立即采取下列急救措施:
(1)亚氯酸钠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再以2%的稀硼酸溶液,清洗眼睛或用1%的醋酸清洗皮肤;
(2)以上工作做完后应联系厂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协助处理或将受伤人员迅速用到厂区医院急救。
10、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防护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2)奖罚规定: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生产管理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育;
3)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单独存放防护衣服,及时清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1、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12、泄漏应急处理:
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出入。
2)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3)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4)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清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七、阻垢缓蚀剂
1、浓度:固形物含量不低于32%
2、外观与性状:淡黄色粘稠状液体,具有刺鼻性气味。
3、溶解性: 易溶于水。
4、禁配物:碱类。
5、健康危害:接触其挥发物对呼吸系统、皮肤粘膜、鼻子、咽喉均有损害。
6、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空气、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7、燃爆危险:本品不易燃。
8、健康操作规程:
1)密闭操作,注意通风;
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操作前应对阻垢缓蚀剂溶液罐、阻垢缓蚀剂配药泵、管道等系统进行细致检查,保证管道连接可靠,及时消除隐患防止发生泄漏事故;
4)应保证阻垢缓蚀剂现场标识性安全标志牌完整,损坏后应及时补充完整;
5)阻垢缓蚀剂操作人员作业必须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执行专业操作规程;
6)阻垢缓蚀剂现场必须备有应急设施和急救药品;
7)阻垢缓蚀剂操作前10小时之内严禁饮酒;
8)阻垢缓蚀剂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每年体检一次,按时参加专业安全培训。
9、若操作人员不慎发生氨水伤害,应立即采取下列急救措施:
(1)阻垢缓蚀剂溅到眼睛内或皮肤上时,应迅速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再以0.5%的碳酸氢钠溶液清洗;
(2)以上工作做完后应联系厂医务人员到达现场协助处理或将受伤人员迅速用到厂区医院急救。
10、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防护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2)奖罚规定: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生产管理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育;
3)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单独存放防护衣服,及时清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11、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12、泄漏应急处理:
1)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出入。
2)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护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3)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4)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清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发电一部化学专业
20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