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 整理和复习
第1课时 绿色出行
【教学目标】
通过计算, 设计调查表, 分析调查结果联系交通现状, 体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进一步应用代数及统计等知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讲授
教师:同学们今天都是怎么来到学校的呀?是坐汽车的多呢还是骑自行车或者步行的多呢?翻开课本105页, 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绿色出行.
1.组织学生阅读绿色出行相关材料, 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对材料的理解, 其他同学补充.
2.讲授第1题.
教师:根据题中要求的数据, 我们需要用到材料中的哪些量? 组织学生思考, 举手答复.
学生:①2021年末汽车数量;②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路程;③2021年末私人轿车数量.
教师:很好, 那么请同学们用上述数据求出第1题的结果. 汽车:49620000×
×15000=119088000吨
私人轿车:43220000×0.16kg=6915200千克=6915.2吨, ×15000=103728000吨 3.讲授第2题.
教师:刚刚我们求出了全国的排放量, 下面我们帮小明算一下, 他们家的排放量.
学生思考, 交流检查, 教师评讲. 板书:小明爸爸从家到单位的距离: 20÷60×45=15千米
一年上下班行驶路程:15×2×245=7350千米 排放的二氧化碳量:7350×0.16=1176千克 4.反思.
教师:根据前面的信息, 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①妈妈的单位和爸爸的单位一样远; ②妈妈坐地铁比爸爸开车快; ③小明的交通方式最环保.
5.组织学生设计调查表, 调查本班学生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 “你知道吗?〞.
组织学生就“绿色出行〞展开小组讨论, 相互交流. 教师讲解统计材料中的同比和环比. 二、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局部内容旨在用实际知识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用相关数学知识, 本课的讲解中对统计的讲解比拟弱化, 教师应注意后面课时的加强.
第2课时 平均分〔二〕
【教学内容】
教材第9页例2及练习二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平均分的根本方法、了解平均分的根本操作. 2.通过分一分活动,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平均分〞, 在分东西的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材第8页例2情境图片以及实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出示教材教材第8页例2情境图, 先让学生自主观察, 引导学生读懂题意, 捕捉信息, 发现问题.
2.通过仔细观察后让学生说一说了解到的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教学例2, 尝试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书第9页例2提出: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2〕请各组用实物图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 怎样分的, 分的结果.
〔4〕教师归纳平均分的方法: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 可以每次每份分一个或几个. 最后, 要使每份分得同样多.
2.进行平均分.
〔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矿泉水, 完成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2〕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 怎样分的.
三、稳固拓展
1.完成练习二的第1题.
提问:把8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强调“平均分〞 〕, 下面有三种分法, 哪种分发对?
学生判断, 交流反应:分法1不是平均分;分法2是对的;分法3是平均分, 但不是平均分成4份, 所以是错的.
2.完成练习二的第2题.
提问:一共有几个贴纸?平均贴在3条线上, 是指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每条线上应贴几个?
尝试解决, 并画一画. 3.完成练习二的第3题.
提问:把12个风车平均分成3份, 每份〔 〕个.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四、课堂小结
师:请学生回忆一下,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 可以每次每份放一个, 也可以每次每份放两个……最后, 每份分得同样多.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 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 用你发现的平均分现象和同学、老师、父母一起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表内除法〔一〕 第2课时 平均分〔二〕
平均分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分, 几个几个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