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如何认识浪费

如何认识浪费

来源:华佗小知识
如何认识浪费

作者:崔永涛

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7年第5期

四年前,由热心民众发起的、餐饮企业加入的吃尽盘中餐——“光盘行动”要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餐桌文明。对此呼应社会各界纷纷响应,特别是在高校,青年学生自觉从我做起,争做“光盘一族”蔚然成风。这一行动由此而成为当年十大新闻热词、网络热度词汇,最知名公益品牌之一。“光盘行动”唤起了人们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责任,弘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培育了新的生活观、消费观,实在是一种利国、利民、利己的美德善举,值得大力提倡和实行。可惜的是,如今在很多餐饮店,当初的“光盘行动”提示牌不见了踪影;一些机关单位、学校的食堂里,吃不完的饭菜白白倒掉;自助餐厅里,不少盘子里堆满了食物,却鲜有吃光者,“舌尖上的浪费”又有回潮的迹象。浪费这种现象是社会上常见的,表现的不仅仅是生活方面,在经营管理上也是很普遍地存在的。例如:增加创收,增大利润是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是指企业在预定的时间内实现最大的利润,在这一目标引导下,企业会通过增产提效降成本的方法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从而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从最简单的会计学营业利润的计算: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增大利润的手段很多,其中降低成本是企业管理中的重点。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成本的高低对利润率的影响是直接的。这个公

式应该是经营管理人员都知道的,但我们却发现在各种管理中出现了许多忽视成本管理的现象。

第一种:等待的浪费;第二种:搬运的浪费;第三种:不良品的浪费;第四种:动作的浪费;第五种:加工的浪费;第六种:库存的浪费;第七种:制造过多(早)的浪费,管理者认为制造过多与过早,能够提高效率或减少产能的损失和平衡车间生产力。

以上这些现象都是浪费,这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明显不相符。由于资源在当今社会表现出的有限性,在经营管理中要经常谈论节约,一直提倡拒绝浪费,但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无处无时不存在浪费的现象。大到土地的征用、矿产的开采、水的灌溉,小到办公室的温度调节、商场的灯火辉煌、在饭桌上的吃喝等等。资源有限但却又浪费严重,这是现代管理中我们所要真正面对的一个难题。明明知道要建设节约型社会,但我们为什么仍会大肆浪费?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许多管理者对浪费缺乏认识或认识完全错误,这种认识的差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管理者对浪费的量缺乏数量认识。如中国制造,许多初加工、低产出、无科技含量的产业占据了国内生产总值的绝大部分,众多企业的原始资源消耗也来越严重,许多企业缺乏提高效率的认识,实际上中国近三十年来的资源消耗已经超过了过去三百年的资源消耗总额。国家能源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中国的能源耗费是美国的2.5倍,是欧盟的5倍,几乎是日本的9倍,单电力就有20%是白白浪费了,许多人在对待浪费这件事上是停留在错误的感性认识上。有人通过计算发现,1箱矿泉水重量约为13.2千克,而对于一辆小型汽车而言,行驶1公里多负重1千克,就会多耗油0.00001升。按照平均一辆机动车1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一位司机如果在后备厢里放1箱矿泉水,1年会多耗3.2升汽油,按目前汽油价格计算就是成本增加22.20元,而车上物品分量若增加50公斤,耗油量就会增加5%,达170元左右。无此意识的司机及相关企业,在后备箱中,经常是大包小包非常多,而有此意识的司机在后备厢里,只放备必要工具。有人说,国内相关企业如果对此杜绝由此项造成的浪费,纯利润率至少1 200亿元。浪费的单位分量是弱小的,但它若是广泛存在的,它的总量将是惊人的,管理者对此要意识到不可以“浪费弱小而为之,节约弱小而不为”。

其二,浪费对效益的影响是主动性很高的。许多企业对自己的经营状况大喊难受,经常列出各种客观原因,对此在2016年采取三项措施以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一是全面实施“营改增”,从5月1日起,将试点范围扩大到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并将所有企业新增不动产所含纳入抵扣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二是取消违规设立的性基金,停征和归并一批性基金,扩大水利建设基金等免征范围。三是将1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免征范围,从企业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实施上述,全年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5000多亿元。而到了2017年又出台新的减负,如:为降低人工成本,又降低社会保险费率,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费率降低1个百分点,失业保险金率也降低0.5%,仅此又为企业减负2000亿元。相关专家的(下转195页)(上接178页)统计时,这两年国家通过减负,为各类组织降低成本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若按利润的计算公式,企业净利润应增加1亿元,老板们都应是喜上眉梢,但实际操作中,许多管理者们却总觉得自己难以应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由于企业总是被动地接受好事物,由于被动,造成了机会的错失。而我们经营造成的浪费,却都是自己产生的,主动权在己方手中,能否降低浪费都是本身可以决定的,并不需要别人的同意。也就是说,通过克服浪费来增加企业利润,对企业而言是相对容易的事务,较开发客户、研究市场等事务要简单轻松得多,不可像孔乙己那样,只知研究“茴”字的四种写法。

其三,对浪费产生的机会成本缺乏认识。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是做出选择后的最大损失。一般而言在各种经营活动中,都存在机会成本问题。各种组织在发现浪费后,正常情况下都要采取措施以纠正弥补损失。这时就出现了一个现象,此时投入的资金,经常十分巨大,较浪费没有发生而要防止发生时投入的资金要多得多。如吉林省为挽回浪费4.6亿元,再次投资24亿元。这种情况下,多投入的成本必然会导致其他项目收益的损失,这就为各种组织造成了隐性的机会成本上升,效益的下降,若按同行业的平均收益率对浪费的机会成本进行计算,你会发现它对企业的影响也是很可观的。这个浪费的机会成本问题对企业效益的影响也是众多管理者所没有认识到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综上所述,各种组织中的管理者应认识到:浪费产生的数量是很大的、控浪费对企业效益提高具有主动性、浪费对企业产生的机会成本是远远高于预防成本的。管理者若能对以上观点认真学习,就会对浪费的预防与克服做出正确的行为。

参考文献:

[1] 管理工作中常见的浪费现象[Z/OL].http://www.4008778826.com/

file/114691.html.

[2] 姜志强.利润最大化是企业追求的核心目标[Z/OL].新浪博

客,2008-05-18.

(责任编辑:袁凌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