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户外种植活动中劳动教育的实践
与思考
[摘要]:幼儿园时期是劳动教育启蒙阶段,对于后期的劳动教育学期起着重要作用。户外种植活动中蕴含着许多劳动教育契机,是培养幼儿良好劳动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幼儿园户外种植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可以发展幼儿动手、探究、社会交往能力,还能发展良好品质。教师要意识到户外种植活动中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兴趣需求、劳动素养进行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关键词]:劳动教育;户外种植;幼儿园
2020年3月发布的《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1]学前教育是幼儿从家庭走向小学集体生活的过渡衔接阶段,也是实施简单劳动教育、培养良好劳动素养的好时机。劳动教育融合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种植活动作为典型的劳动教育,本文主要围绕幼儿园户外种植活动中的劳动教育进行阐述与思考。
一、户外种植活动中劳动教育对幼儿成长的意义。
大自然是活教材,“幼儿喜欢亲近自然,种植是亲近自然的最佳方式,它融合生活性、合作性、自主性于一体。幼儿不但能在种植活动中感受到植物的生长变化,体验播种、栽培、收获的快乐,更能得到社会能力的提升。”[2]现在很多幼儿园都设有专门的户外种植区域,充分利用户外自然资源供幼儿进行种植活动。种植活动中蕴含生活化劳动,劳动教育贯穿在种植活动的整个过程,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一)户外种植劳动教育发展幼儿动手能力
户外种植是需要幼儿动手的活动,锄地时,幼儿认识劳动工具并学习使用简单的劳动工具进行松土,拔除杂草;种植时,幼儿探究多样的播种方式,不同的种子形态有不同的播种方式,例如秧种、撒种、插种,在播种过程中也在发展动手种植技能;观察照顾植物生长时,需要孩子进行浇灌、移栽等活动;成熟后,幼儿会进行收获,通过拔、采、摘、剪、剥等多种形式收获作物,同时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由此可见,户外种植活动能较好地发展幼儿动手能力。
(二)户外种植劳动教育发展幼儿探究能力
种植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形态,这是植物的生长过程。为了更好地探究植物生长,幼儿常常会对种植物进行观察记录,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与记录,感知植物生长过程,发展观察记录能力。在种植过程中出现了虫洞,小小的虫洞又引发了幼儿一系列的探索:虫洞哪来的?怎样除虫?自制除虫剂、除虫行动……这是由幼儿的发现引发的系列探索活动。作物长大,都挤在一起,移栽活动中,幼儿思考移栽方法,移栽距离,种植统计;天气寒冷,幼儿探究暖棚搭建。户外种植的劳动教育中蕴含着有趣的探究。
(三)户外种植劳动教育发展幼儿社会能力
户外种植形式多样,有小组、集体、实践等,在小组种植活动中,幼儿以组为单位,共同合作照顾植物;集体活动中,有浇水队、除草队、观察队、种植队,幼儿自主协商所需的队伍类型,讨论种植劳动规则,分工进行种植活动,合作进行探究劳动。台风过后,青椒苗倾倒,幼儿合作进行支撑活动,这是幼儿的种植劳动,也是社会性交往的过程。
(四)户外种植劳动教育发展幼儿良好品质
户外种植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观察植物变化,感受收获喜悦,对大自然充满喜爱,对生命产生敬畏。同时,学会了一些基础的劳动技能,愿意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遇到问题愿意尝试去解决,这些都是劳动教育中所需的良好品质,对后期的劳动教育起着关键作用。
二、户外种植活动中劳动教育的组织策略
(一)户外种植活动中的劳动教育要遵循幼儿年龄特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提出3-4岁:“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的动植物是多种多样的。”4-5岁:“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5-6岁“能察觉到动植物的外形特征、习性与生存环境的适应关系。”[3]可见同样是户外种植,但是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要求,教师在设计实施活动时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小班可以注重种植认知方面,中班可以进一步观察感知植物的生长变化,大班种植劳动教育在中班基础上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探究等。
(二)户外种植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应满足幼儿需求
户外种植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应满足幼儿兴趣。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种植经验还是比较少的,所以教师在实施活动前不仅要考虑种植的季节性,还要考虑幼儿经验和兴趣,只有幼儿感兴趣他们才会自愿自主地主动去学习去做。在种植前可以开展谈话调查,了解幼儿的种植兴趣,比如说你想种什么呢?现在适合种什么?怎么种?等。此外,户外种植活动中的劳动教育应该是具有游戏化特征的,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幼儿园的劳动教育也应该满足幼儿游戏化需求,像小组合作、种植挑战、趣味种植实验这样游戏化的活动方式能较好地引发幼儿兴趣。
(三)户外种植活动中发劳动教育要关注劳动素养
劳动素养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与之相匹配的劳动心态和劳动技能的综合概括,它包括劳动心态和劳动技能两个方面。喜爱劳动愿意劳动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幼儿在一个宽松的氛围里慢慢养成,教师要注意关注幼儿户外种植活动中出现的正向的行为,可以适时进行表扬鼓励正强化,对于一些不适宜的行为要及时制止,让幼儿尽可能在充满正向的环境氛围里劳动。“幼儿对自己种植的植物会高度关注,甚至会每天去观察植物的变化,记录每一种植物的生长发展过程,发现差异并猜测原因,由此生成一系列种植活动。”[4]教师要大胆放手,不能包办代替,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植物生长变化、实际操作种植劳动和亲身体验种植过程和成果收获获取种植劳动经验,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对劳动产生热爱,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M].2020.3.20.
[2]曾静玲.幼儿园种植活动促进幼儿合作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以绵阳市H园为例[D].2022: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虞永平.用“全收获”的理念开展幼儿园种植活动[J].幼儿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