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思考l 关于会计教学模式的探讨 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会计系王丽仙 【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大量懂业务、会经营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会计教育 模式,强调学生的知识含量、理论体系,而对职业操作能力、职业道德以及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很难 适应企业的现实工作要求,迫切要求会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致力于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挖掘其可持续发展能 力、创新能力。 【关键词】会计教学综合素质教学模式 近年来,高校学生素质普遍下降,用人方、校方深感忧虑, 折射在会计教育领域,会计人才的素质不容乐观。随着经济的 发展,社会环境日益复杂,企业需要精通业务,同时又懂经营 会管理的复合型财务人员,而传统会计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 知识含量、理论体系,而对职业操作能力、职业道德以及解决 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很难适应企业 的现实工作要求,迫切要求会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致力于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挖掘其可持续发展能 力、创新能力。 一、传统会计教学模式分析 (一)传统会计教学模式 (二)传统会计模式分析: 1、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专业知识 的传输,只讲是什么,怎么做,但很少解释为什么,因此会计教 学多是知识的罗列,考核方式期末考试也是最直接、最基本的 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导致学生的思维倾向于接:受明确的具体 化的实证知识、过程知识,而对于不同情境下,真实问题的解 决缺乏灵活的变通能力。 2、体现在教学方式上,教授方式采用单向传输,缺乏师生 沟通交流,教授内容多是知识罗列,没有思维的火花;或是只 顾自己心知肚明,不顾学生一头雾水,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 所以然,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进而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教学 效果很难由教师单方保证。 3、体现在教师队伍的素质上,教师选拔标准片面化、静止 化,注重现有文凭,忽视其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缺乏自我发展 主动性及未来发展潜力,后期又缺乏有效的培训,使得多数教 , 师知识结构僵化,知识更新能力不足,缺乏创新能力,照本宣 科,教法即学法,教师质量无从保障,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只 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创新性的人才。 二、会计教学模式的探讨 (一)会计教育总体目标改革 传统会计教育目标注重学生的会计专业知识、会计专业 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会计教育目标的改革方向,应该定位在素质教育上。人的 素质指人的本质所包含的各要素质量及其相互结合的外在表 现特征。他决定了人的基本要素有机组合所产生的整体功能。 素质大体包括心理及道德素质、身体素质、专业素质、生活及 基本技能、其他素质等。会计教育目标既包括会计职业技能和 职业素养,又涵盖了相关的经营管理知识,致力于提高学生的 综合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使其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会计教学模式改革 影响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在时空上的不同组合模式,直 接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效果,影响着教学的效率、质量, 决定了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1、教学设计首先应进行会计职业分析,确定会计职业不 同岗位所需的知识及技能,教学以提高从业能力为教学目标, 以能力为教学单元,围绕实现能力组织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要 素的选择及其组合,以学生是否具备某种能力作为衡量教学 效果的基本标准,重视因材施教,及时反馈,强调发展学生个 性,培养其创新精神。 2、教学设计既要注重会计专业知识、会计职业能力的构 建,同时注意与通用基础知识、职业素养能力的有机协调,全 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改变传统教育下,会 计人员只专不通的现象。 3、教师制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计划,明确总体目标,以 及将目标分解落实到教学中的具体目标及相应模块,让学生 明白自己的培养目标及实现途径,特别是要明确学生实际要 操作的内容及过程,并明确考核目标、要求及办法,供师生在 教学过程同使用,做到教师有的放矢,学生心中有数。 4、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积极参 与,共同完成教学计划,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教师成为教 学过程的组织者、示范者、监控者,将极大地增强学生自主学 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教学过程中,因为 学生的实际参与水平与能力将决定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学计 25教育观察 前沿思考 划的实施,教师角色的扮演应随机调整,不可僵化。 5、教学实践活动的安排将会计教学理论过程与实践过 程通过教学计划有机的统一在一起,不可割裂.传统的会计教 的熟练度,还应评价其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评价过程的动态性,不仅教学结束后评价,更加注重教 学过程中的实时评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 育,先是理论讲授,然后辅以课后实践活动。如果将二者有机 融合,在学中练,练中学,将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降低学习 习的成就感,也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完成.提高教学效果。 3、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过程中,边实验边评价,考查 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控能 力,学会鉴定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 难度,使学生感觉学有所偿,更便于从整体上提高学生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外通过团队学习的模式,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实践 任务,促进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而且在学习中相互促进,共 素质,教学结束后再通过考试的方式加以事后评价。 4、评价体系的系统性,评价指标要尽可能反映学生的知 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例如学习能力、工作能力、沟通协调 能力、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 (四)教师选拔方式改革 同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并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 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实现教学目标。 (三)考察评价模式改革 目前绝大多数院校采用德智体量化综合测评的方法考评 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直观、透明,但是也有它的缺陷,学生片 面追求成绩。从总体上.我国教育评价制度忽视素质教育、创 新教育。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变静态、单一、应试型为 系统、动态多样化的评价制度。 通过改革传统选拔方式,传统人才标;隹,突破过去片面 化、静止化,注重现有文凭、证书的缺陷,转向注重其专业素 质、综合素质、职业素养、自我主动性及未来发展能力。若师资 力量无从保障,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正如古语所言,问渠哪 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创新性的教师,才会培养出 创新型的人才,只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创建一流的大学。 1、评价内容的全面性,不仅评价所学知识的多少和解题 f上接第155页)形成之后及时强化。 四、重视课堂评价的反馈 如何正确使用反馈是关系到课堂评价是否有效关键因素 自己的状况,清楚自己与标准之间的差距,为他们未来行为指 明方向,同时,也为评价者的进一步调整提供依据。因此,评价 必须明确、简洁,要分层评价,灵活采用不同的反馈策略。 综上所叙,基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地理误 之一。评价者进行课堂评价反馈时,必须要遵循一定的要求。 1及时性。缩短课堂评价信息反馈的时程,提高反馈后的 调节速度,要求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反馈时把握好机会,因势 利导,寻找最佳反馈点,提高反馈的效益。 堂评价应该进一步地优化,继续强势地发挥评价的诊断、激 励、导向功能,这也是保障顺利实施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积极 主动,自主发展的关键。 2真实性。反馈信息应真实可靠,如果失真或受到干扰,就 会降低教学效果,甚至使之处于混乱状态,。因此,教师应对各 种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了解,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3.双向性。课堂教学是教与学耦合运行的信息系统,教师 和学生都通过对方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与学。两种不同 的反馈信息在教学系统中各自发挥自身独特的作用,它们是 参考文献: [11钟启泉,崔允廓,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出 版社:华东师大,2003. f21白文飞.应用激励性评价方法,促进中小学生学习习惯 的养成《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14期 [3】董国英.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刍议《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 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4.针对性。课堂评价反馈的本质目的是要让被评价者了解 4;gQ)2007年()1期. f41李炳南《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湖南大学出版社,1 999. (上接第31页)相同体积分别同时加入两个:晓杯中,接通电 源。 五、培育科学素质,学会探究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行探究式教学,并不是去构建一个 方案六配制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取Iml_上述盐 酸和醋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相同倍数(如1。O倍),再测定稀 释后两溶液的pH。 固定的教学模式,而是施展各种教育技巧,将探究式教学的思 想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过程。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采用探 究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获得终身 受益的自学能力,成为全面高素质的人才。 方案七:配制相同浓度的盐酸和醋酸,分别测定两溶液的 pH。 方案八配制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加入纯度、质 量都相同的同种锌粉。 参考文献: …李佳等,建构探究式化学教学初U].化学教育,2004,(7). f2]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2003社.2003. 利用开放性实验习题,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 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乐趣,领悟知识,感受成 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能力。 【3】张玉梅.探究式教学模式述评D】.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5,(11) 教育观察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