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书院模式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书院模式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来源:华佗小知识
<学教育 2。19.〇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mnm书院模式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叶仕半

内容摘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面临较大挑战,不少大学生出现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 等问题。行知书院推行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模式,通过搭建文化、网络和创新等复合空间,将思想政 治教育功能延伸至整个校园,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成长平台,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近年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面临着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冲 击,传统教育形式的实效性受到 较大影响,不少大学生出现理想 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功利主 义突出等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实效性是指对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目标与大学生实际教育效 果的完成度,完成度越高,实效性 越好。行知书院是针对大学生存 在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突出文化 育人、环境育人和实践育人特性, 以培养大学生政治素养、综合素 质、实践能力为着力点,使思想政 治教育与青年学生实际需求相适 应,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感召 力和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性现状分析

1. 理想信念趋于模糊化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精神层面上的“钙”,理想信念模糊,就如同 精神“缺钙”,容易得“软骨病”。受 社会环境、经济、市场特征等 影响,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坚 定,政治参与意识薄弱,缺乏必要 的政治见解。部分大学生确立理 想信念时往往从个人角度考虑, 社会责任感缺失,利己主义思想 抬头,表现个人价值实现与国家 和社会发展相脱节的状况。有些 大学生对思政政治理论学习热情 不高,对国家大政方针持冷漠态 度,造成个人理想信念模糊不清 的现象。

2. 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不仅影响个体的成长成才,也关乎国家和 民族的命运。然而受经济全球化160

和西方文化渗透等诸多因素影 响,对大学生价值取向造成不同 程度的扭曲。不少大学生在政治 价值取向上,对政治问题缺乏理 性分析能力与辨别能力;在道德 价值取向上,对道德行为在人际 关系中的重要作用缺乏客观认 识,导致个人主义突出、行为方式 失范等问题;在择业价值取向上, 缺乏长远性全局规划,功利主义 和世俗化现象普遍存在。

3.社会化尚不健全社会化是指人在社会环境下 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大学生 正处在社会化的关键阶段,部分 大学生由于自身认知局限性和外 界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呈现出社 会适应的偏差性、婚姻恋爱态度 的随意性和自我期望盲目性的发 展态势。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注 重社会实践而忽视专业知识的学 习,对人际关系认知和社会价值 共识出现严重偏差。不少大学生 恋爱责任意识淡薄,婚恋拜金主 义倾向明显。

二行知书院”模式的实施目 的及内涵

作为省内规模最大的汽车专 业学院、宁波市特色学院和国家 产教融合的试点高校,宁波工程 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积极探索 “学院办大学”校区的办学模 式。行知书院不仅仅局限于学生 住宿的空间,更是一个集文化、环 境、实践、成长和教育等多重功能 于一体的复合空间,在组织架构 和人员配置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从传 统的生活区延伸至整个校园。行

知书院突出浸润式的生活教育, 通过公共空间设计、环境氛围营 造和支持性安排,让学生更为积 极地参与行知书院各项活动,增 强学习的主动性和工作的创造 性,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 融、砥砺、浸润,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M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 课堂教学、活动实施、文化育人、 环境熏陶、实践创新等形式来实 现坚定理想信念、明确价值取向、 促进学生发展等教育目标。行知 书院搭建六大教育空间为大学生 的思想养成、素质提高、能力提升 等教育效果提供有效载体。该模 式高度契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的内在要求,有助于优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 有助于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落细落小落实,从而提高大学 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3]

三行知书院”对增强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践路径

1.营造文化育人氛围,搭建文 化交流空间,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行知书院的物质文化有内 涵。书院内部设立汽车研究院、创 新成果展厅、校史陈列室、汽车博 物馆、双创空间、红色会客厅、甬 龙工作室等文化空间。书院在教 学楼、图书馆、学生公寓设置心理 咨询室、师生研讨平台和团队交 流空间等交流空间,构建具有书 院特色的文化交流空间和文化标 识系统。校园绿化美化是书院物 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书 院与合作单位共建“樱花园”,美 化校园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将良

El錄13题

好的育人环境与物质文化有机结 合起来,发挥书院文化育人功能。

行知书院的精神文化有共 鸣。在内容选择上,认真研究学生 平时关注的话题,用勇潮论坛、行 知文化节、交响音乐会、书画艺术 展览、红色旅游等学生喜爱并接 受的文化活动,把书院倡导的政 治观和价值观渗透给学生。在方 式选择上,书院注重打造场景文 化,在图书馆举办书画艺术展览, 让思维严谨、科学的“汽车人”插 上艺术创想的翅膀。在学生公寓 打造门厅文化和走廊文化,在教 学楼打造文化墙,向学生传递积 极的思想意识,与学生内心世界 产生共鸣。在队伍建设上,书院的 管理和服务人员通过他们的一言 一行和对学生真切的关爱,潜移 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 生对生活充满热爱,对他人充满 爱心,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和集 体主义观念。

行知书院的制度文化有温 度。制度本身是一项冰冷的规则, 但通过制度制定者的“热处理”, 会让每一个制度带有温度,形成 的制度文化带有温情。行知书院 在相关制度制定过程中,坚持以 人为本理念,以促进学生发展为 准则,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充分尊 重学生的具体需求,鼓励学生自 主思考、自由创造,推出学生校长 助理工作制度,号召学生参与书 院管理,培养学生完善制度内容 的逻辑思维通力,同时保障制度 的透明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让制 度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增 强书院学生的政治素质,达到“润 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2.坚持环境育人理念,占领网 络学习阵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行知书院成立全媒体中心, 安排实体工作室,组织专业化团 队进行管理,建立官方微信平台, 重视推送信息的质量,注重内容 的丰富性,加强正能量信息的产 出。书院时时关注学生的阅读习 惯和成长规律,定期推送符合大 学生心理特征、贴近他们生活、启

迪他们思想的信息。同时,及时推

送国家、社会的热点时事,鼓励学 生进行点评、转发,成为先进思想 的引导者。书院依托官微平台,围 绕大学生关心的学习、生活、就 业、情感、心理、社交等问题,建立 相应的学生自组织的微信群和QQ 群,打造一个全覆盖、全时空、全 天候的网络空间,最大化地网聚 青年学生,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载体的创新。m

行知书院积极搭建学习空 间,在图书馆中设立“行知书吧”, 倡导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的交 融,培养工科学生的人文素养和 钻研能力,搭建师生之间零距离 交流的学习空间,帮助学生形成 健全的价值观。行知书吧作为图 书馆功能的拓展,推出“私人定 制”服务理念,针对多数学生需求 和推荐,定期采购与更新书籍,激 发学生学习欲望。围绕阅读元素 及创意形式,书吧积极开展与学 习有关的文创活动,如校园快闪 阅读、读书沙龙、新书征集令、学 长赠书等活动,书吧忠实粉丝日 益增多。书吧定期组织开展通识 教育课程,主讲老师聚焦大学生 的关注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 生动鲜活的事例启发大学生思 考,增强通识教育课程的感染力 和吸引力。书吧优雅的学习环境, 贴心的阅读服务,蕴含着书院的 文化积淀,有助于工科学生人文 素养的培育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3.完善实践育人功能,提供成 长创新平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书院致力发挥各类校友资源 来完善实践育人功能,聘任优秀 校友担任学生导师。书院导师对 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思维 方式、习惯养成、性格塑造都能产 生积极的影响,书院通过实施“学 业导师、生活导师、思政导师、创 业导师、成长导师”五导制,积极 搭建学生成长创新平台,进一步 细化书院导师的工作职责和分 工,便于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开展 差异化指导和个性化发展,进而 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2019.的

又学敎育性。

书院的大一学生根据导师情 况进行自主选择结对2-3类导师, 并向书院上交个人成长规划和对 导师的需求清单,结对师生通过 一年的互相认识与具体实践,在 大二第一学期进行再次师生互选 互认,双方均有权进行调整,此后 结对导师将不作调整。书院导师 针对“95后”学生的思维特点,注 重实践体验和分享交流,采用学 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思想教育、 学业规划、创新实践、生活磨砺、 职业规划等内容纳入学生实践教 育体系中,书院导师与结对学生 一起研讨与实践,实践出真知,潜 移默化地感染影响学生,帮助学 生重新认识自我、改进不足,解决 “我是谁”的问题。导师每月推荐 一本图书,每季度与学生开展一 次“对话”,每学期提供一次“研 习”机会,他们用人生的阅历和故 事去感染和帮助结对学生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理性客观 地做好人生规划,解决“我该怎么 做”的问题。书院导师指导学生将 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引导学生 在学习中大胆思考,在实践中开 拓创新,把握学生创新的意图和 方向,进一步拓宽学生思想上认 识,帮助学生找对方法、找准目 标,明确今后人生的努力方向,促 进学生成长成长。S

参考文献

[1] 刘海燕.中国大学三种书院教育模 式讨论[J].大学教育科学.2018(2):68-74.[2] 李会春.书院建设在中国:制度与张 力[J].教育学术月刊,2017(4):50-58.[3]

陈晓晖,胡冉冉.基于精细化管理理

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 教育探索,2016(4):96-ffi.

[4]

殷科.基于微信乎台提升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探析[J].学校党 建与思想教育,2017(1):68-69.

基金项S:本文系2016年浙江省教育 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研究成 果(Y201635053)。

(作者介绍:叶任泽,宁波工程学院讲 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和思政教育)

1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