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重复 教学设计

重复 教学设计

来源:华佗小知识
数学广角:重复问题

教学流程:

一、情景引入,感受新知 (1)播放课件:理发师的困惑?

某理发师正在给客人理发,就听一声门响: “叔叔”我和爸爸要剃头”又一声门响“师傅,给我和我父亲剃个头”。这时,理发师抬起头一看他很纳闷?

师提问:你们猜猜理发师为什么纳闷啊?

期待生成:学生纷纷猜测,可能回答“我认为是他该给几个人理发?”或是“该用什么顺序给他们理发?”

开始学生会觉得是四个,继续猜想,可能是三个人。

【设计意图:设计悬念、理解感受、鼓励猜想、引发多元思维】 (2)揭示原因:

师:为什么是三个人?真有同学猜对了!可为什么是三个人? 期待生成:鼓励学生积极表述。(教师此时应作茫然态) 【设计意图:制造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 (3)师生互动:师追问:这里没有爷爷呀? 期待生成:那个他既是儿子的爸爸,又是爷爷的儿子 【设计意图:蕴含重复的缄默】 (4)共同揭示:手指演示 师:问题出在谁身上?

期待生成:一个人代表了两个身份

板书:既„又„

【设计意图:“既„又„”实现学科间整合】 二、活动体验,揭示新知 游戏体验 (1)抢椅子游戏

师:找两个同学,两把椅子进行游戏。

期待生成:学生马上表示无法游戏,提出应该如何安排人数与椅子数。 【设计意图:制造冲突,再次体验新知,同时让所有学生真正参与】 (2)猜拳游戏 师:闯关晋级

期待生成:学生们用猜拳的方法决定游戏选手。 【设计意图: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体现游戏公平】 三、深度体验,理解新知 师生对抗

(1)呼拉圈的解释〈学生活动,体会集合圈〉

参加猜的游戏的同学把名字贴到黑板上,并站到呼拉圈里。 参加抢的游戏的同学把名字贴到黑板上,并站到呼拉圈里。出现冲突,有的同学从第一个圈里又跑到第二个圈里,但第一个圈又把她套进来。 提问: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

总结:他既参加了“猜”的游戏,又参加了“抢”的游戏。感悟集合,师生共同将呼拉圈固定在黑板上,把名字放在正确的位置。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纠正经验

偏差。

感受集合思想,在形象与现实中完成数学化的过程,形成抽象的数学认识】

(2)贴名字的技巧 拿着两个名字怎么办?

学生可能回答“重叠起来”、“重合起来” 【设计意图:理解重复的本质意义】 四、问题解决,运用新知 多媒体:花名册里的故事

◆三年级一班有女生19人,男生17人。 ◆戴眼镜的同学8人,不戴眼镜的同学28人。 ◆三年级一班有男生17人,有三好生11人。 师:他们之间有重复吗?怎样求总人数?

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哪种情况是重复,哪种没有重复?

【设计意图:在没有重复的反向思维中加深对重复的理解,防止学生出现思维固化,巩固理解,合理运用】 五、回归情景,拓展新知 市场小调查:

(爸爸抽烟、喝酒情况)一个数学圈代表抽烟的爸爸圈,一个数学圈代表喝酒的爸爸圈。(黑板显示两个交叉的圈)学生们正确贴好名字,特别是确定既不喝酒又不抽烟的爸爸的位置。 【设计意图:渗透全集概念,并板书:既不„,也不„】

结束语:重复长大叫“集合”,你们长大后可别不认识它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