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一轮复习专题二古代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课时练习69
班级 座号 姓名
( )1. 四大发明是外国对灿烂的中华文明的高度肯定。按照余秋雨的理论,中国古代发明应该包括“历法和中医”。那么,关于四大发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造纸术出现在105年
B.火药的发明不是炼丹家的贡献,就是中药文明的总结 C.其中,出现最早、经历时间最长的成熟发明是指南针 D.东学西渐,掀起了资本主义时代“人的发现”运动 ( )2. 唐朝时期的人不可能做到的是
A.借助罗盘针进行航海活动B.阅读用印刷术印制的诗歌 C.火药用于战争D.在长安城里逛市场
( )3.柳诒征《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 )4.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中国第一座试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 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④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 )5.“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以上材料反映了
①竹简和丝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 ②“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 ③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④造纸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6.沈括《梦溪笔谈》记载:“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是
A.活字印刷术效率高B.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正比 C.印刷数量与印刷速度成反比D.雕版印刷术麻烦
( )7.中国古代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三大发明成就都取得重大突破是在
A.战国时期 B.唐朝C.宋朝 D.明朝
( )8.“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这主要表明的是
A.儒家主张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B.儒家认为人与社会、自然不可分离 C.中国古代不重视人自身和科学研究D.中国古代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 ( )9. 党和政府重视科技、教育发展,以下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提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②中共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③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④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
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C.③①④② D.④③②① ( )10.2010年10月1日18时,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美联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 )11.从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到2003年“神舟5号”、2005年“神舟6号”飞船完成载人航行,我国的尖端科技一步一个新台阶,取得了重大突破。科技的重
1
大突破,生动地说明
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②中国开始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③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④对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1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利用中国的三大发明都进行了哪些奋斗(探索)。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对欧洲产生的最终作用是什么?
材料二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2)据材料二在利用人类文明成果方面,中国社会存在着什么问题?火药、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在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
大突破,生动地说明
①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②中国开始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③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已经迈进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④对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有重要意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1 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了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强大的杠杆。”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利用中国的三大发明都进行了哪些奋斗(探索)。中国的三大发明传到欧洲后对欧洲产生的最终作用是什么?
奋斗: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促使人们的思想解放;开辟新航路,形成了世界市场;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作用:推动西方国家社会的进步。
材料二 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2)据材料二在利用人类文明成果方面,中国社会存在着什么问题?火药、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问题:主要是当时中国人民的愚昧落后,人口素质偏低。
说明:如何充分利用人类文明成果,并服务于社会,受社会制度、社会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社会对科学技术的认识等方面的制约。
材料三 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在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差异:西方:向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迈进;中国:在落后的封建农耕文明中徘徊。
主要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强化,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3
1.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已经发明早期造纸术,东汉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故A项不正确。
2.A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借助罗盘针进行航海活动是在宋朝。所以A项符合题意。
3.A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可知,私人藏书很多,主要得益于宋朝时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得以大量印制,为士大夫藏书提供了方便。
4.C [解析] 本题考查了我国重大科技成果的时间,这几项经常考到。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中国用自制的“长征l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预定轨道。本题选C项。
【能力提升】
5.B [解析] 本题考查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材料中只提及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背景和概括,因此①②符合;③说法是错误的,纸张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是在魏晋时期;④为造纸术传入西方后产生的影响。
6.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北宋时期的活字印刷术的特点,考查材料的阅读理解和对有效信息的获取能力。“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极为神速”,强调的是印刷术因为印数多而速度快。毕升的胶泥活字版印书方法,如果只印二三本,不算省事,如果印成百上千份,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了,不仅能够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印刷的速度和质量,比雕版印刷要优越得多。
7.C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是在北宋、火药应用于战争是在唐末宋初,活字印刷术发明是在北宋。
8.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材料表明儒家认为研究人类社会应该从人本身着手,而不是从自然科技方面进行。正是因为持此看法与主张,导致了他们反对对自然科学进行研究和探索,这是在以儒家为正统思想的古代中国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9.C [解析] 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①是在1977年复出后提出的;②是在1995年;③是1973年;④是1988年。
10.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教材的把握程度。根据所学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东方红》乐曲随着卫星响彻宇宙,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11.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航天技术的成果及其影响,①③④属于航天技术的影响。中国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是在1956年提出的口号,故排除②。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