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1期(2018年1月)黑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IHE UNIVERSITYNo.1 2018doi:10.3969/j.issn.1674-9499.2018.01.086草木染的色彩应用分析
殷 俊
(安庆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安徽 安庆 246000)
摘 要:作为我国古老的传统手工艺草木染,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现代的化学染料已经不能被人们所认可,而具有环保价值的草木染又重新登上舞台,得到现代人的喜爱和推广。如何将草木染更大范围地推广到日常生活中,让草木染发挥更大的价值,值得研究和思考。通过阐述草木染色彩和技术,分析了草木染色彩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草木染;色彩;环保
中图分类号:TS19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499(2018)01-0173-02
草木染指的是采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织物上色的印染方法。草木染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的染料,通过漫山遍野花朵与果实的根、茎、叶、皮,用温水浸渍来提取染液,当时,草木染已受到特别的重视。这段旅程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周朝,当时,已经设有掌管染色的染人职官,也称之为“染草之官”。并且在古代,矿物质与植物成为最主要的天然染料,特别是草木染使用更加广泛。
秦朝更设有“染色司”“染院”等机构,对植物染实行纺织专业分工制度。中国的传统色彩是前辈先人经验与智慧的积累,带给后人无穷宝贵的知识财富。现代的年轻人应该在前辈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色彩文化所重新赋予的意义,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力,才能深刻体会到先人对大自然守护珍惜、爱惜一草一木的生活态度。
一、草木染的取材
一株植物经阳光、雨露,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经有余温的双手采撷。而后,熬制、浸染、手工制作。在每一个节点都与温度发生着微妙的关系。这是植物染的过程,更是一颗带有生命温度种子的美妙之旅。沾染世间草木的灵性,获取自然生灵的能量和守护。在过往的历史中,人类都是从自然中取得天然的颜色,草木染便是其一。那时的色彩灵性而神圣,来自蔬果,来自花草,也来自药材木料。草木染取材于自然,使用过后色素又能分解而回归于自然,永续循环,正如生命的轮回源于泥土。如若说草木有情,草木染便是植物书写给布料的情书[1]。
随着环保问题越来越受老百姓重视,大家意识到化学合成染料造成的化学物质给水资源和土地等带来严重污染,而且很多化学物质是不能分解的。致力于环保理念的草木染是大自然的馈赠,从自然中取材,使用后色素能够分解又回归于自然,像利用这种自然资源循环永续的方法,恰恰正符合
现代社会绿色环保的理念。草木染虽然是传统手工艺,但是染色效果非常耐看,可以通过多次染色染出经典优雅的色彩层次感,通过不同颜色的反复染,染出高纯度的鲜艳色彩,还可以通过不同颜色的叠加染,染出相对复杂的有厚重感的肌理色彩。所以,在传统手工艺染色技艺日渐没落的现在,希望年轻的一代能够从先辈的传统技艺中,重新复燃草木染的星星之火,让健康环保、自然质朴的色彩在现代生活中重现[2]。
二、草木染植物色素的提取
在植物染色中,你会发现就算是相同的一种染料,因工艺、次数、程式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效果,呈现不同的细节。更重要的是,因为是天然染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与外界的接触,从大自然借来的这些植被颜色,部分又会还给大自然。自然界中能提供红色染料的植物有很多,茜草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茜草古名“茹虑”,生于路边草丛、灌丛、山坡,产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茜草和很多茜草属的植物广泛分布于地球的温带地区,是许多地方最常用的红色染料。合成染料发明前,茜草是欧洲重要的商业染料,在荷兰和法国等地被广泛种植。英服亮丽的红色外套,狐狸猎手的猩红色外套,都由茜草染成[1]。除了茜草,指甲花、朱草等植物也可提取红色染料,中国人还用红花、玫瑰和苏木等植物染红。红花的花瓣作为染材,花瓣中产生色素成分,红色的红花素可直接用在棉麻毛丝等各类天然纤维植物中。
除了红色染料,自然界中能提取黄色染料的植物也很多。藏红花、石榴皮、姜黄就是其中的代表。中国人使用栀子、槐花和丁香等植物染黄。栀子主产于中国湖北、湖南、江西、江苏、福建等地。果实可做黄色染料。栀子实际是一种中药材,就是植物栀子的成熟果实。栀子色素主要来源之一是其中的藏红花素等,藏红花素在棉织物、丝绸和毛织物
收稿日期:2017-12-16
基金项目:2017年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草木染的传承与创新”(SK2017A0321)作者简介:殷俊(1978—),女,安徽安庆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平面设计研究。
173
2018年第1期(2018年1月)语言文学艺术研究No.1 2018 的染色上使用较广泛,可以将织物直接浸染成黄色,还可以用媒染剂染出不同深浅色调的黄色。槐花在我国大多数城市广为栽植,槐花是一种黄色染料。拓木又名“黄金木”,可做黄色染料。拓木在中国是名贵木材,有“南檀北拓”之誉。
如果说红色、黄色和蓝色的染材在大自然中较为常见,那么能染出绿色等色的染材就非常稀少了。自然界有很多“绿色植物”,但植物本身的颜色和染出的颜色并不总是一致。用蓝色染料和黄色染料套染出绿色,是流行于世界的染绿方法。中国人除了用套染的方法,也用鼠李科植物“冻绿”染出独特的“中国绿”。洋葱原产于中亚和西亚,作为食材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除了食用,洋葱肉可染出绿色。
获得紫色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先将织物染蓝,再用红色套染。除了套染,在茜草中加入明矾作为媒染剂,在巴西苏木中加入硫酸或碳酸钾也可以染出紫色。北印第安人从枫叶中提取紫色,中国人则使用紫草、紫草茸和五倍子等本土染材。紫草茸又名“紫胶”。是紫胶虫吸取寄主树树液后分泌出的紫色天然树脂,产于我国、等地,可做紫色染料。
除了这些相对鲜艳的颜色,自然界也有很多植物可以染出棕色和灰色。中国人用栗子壳、花生皮等材料染棕。用黑豆皮、鼠尾草、佛耳草和茶叶染灰。黑豆原产于中国辽宁、吉林、安徽,现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亦有种植。鼠尾草又名“南丹参”。因为叶片修长,酷似鼠尾而得名,原产于中国及日本,可做灰色和黑色染料。佛耳草又名“鼠曲草”,广泛分布在中国各地,多生长在低海拔干地和湿润草地上,可入药,也可用作灰色染料。
三、草木染的固色技术
素容易分解,即使染色成功,也难耐日晒水洗。在不断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在染色时,加入盐、醋、明矾等物质,可以让织物染出美丽又持久的颜色。这些物质被称为“媒染剂”,使用媒染剂有不同的作用,盐可以让颜色牢固,不易褪色;醋可以增强红色和紫色的效果;明矾是最常用来固色的金属盐媒染剂,可以让颜色不易褪去;铁可以让颜色变深;锡和铬可以让颜色变明亮。人类通过有限的植物染获得了缤纷的色彩[3]。
除了媒染技术工艺,复染和套染工艺也扩大了植物染的颜色范围。复染是将织物反复浸入同一种染液中多次着色,使颜色逐渐加深的工艺。这种工艺的典型代表是靛蓝染色,随着染色次数的增多,织物可以染出越来越深的蓝色。套染是将织物浸入两种以上不同的染液中混合染色,以获得不同颜色的中间色。将织物染红之后再用黄色套染可以套出橙色;染蓝之后用黄色套染可以套出绿色。自然界可以获得中间色的植物不多,而复染和套染工艺让有限的染材染出更丰富的色彩。除了为织物染上不同的颜色,人们也希望在染色时染出不同的图案。在中国、日本、印度和东南亚的其他地区,人们采用“防染”的工艺为织物染出多种图案[4]。
四、结语
环保意识的崛起使很多人对植物染色产生浓厚的兴趣,人类对人类、人类对自然、人类对未来都有了一种警示,环保运动让大家清楚看到,我们需要一个绿色的地球。每个人对绿色世界的责任心被强调,人与人、人与环境都是一体的。植物带给人们的智慧无穷无尽,人们需要的是提炼颜色,有人类观点的颜色。参考文献:
在植物染工艺中,提取植物色素是染色前的前提和准备,通过煎煮的方式提取植物色素,历史最悠久,也是适用于大多数染材的方法。除此之外,榨取植物汁液,将植物置于不同的溶液中,是提取色素的不同方法。大部分的植物色
[1]谷雨,郭大泽.恋恋植物染[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6:26.[2]马毓秀.四季缤纷草木染[M].台北:远流出版社,2015:39.[3]董旸,刘威.染织[M].沈阳:辽宁出版社,1998:12.
[4][美]凯特·布鲁顿.创意手工染[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53.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the Color of Vegetation
Abstract: As an ancient traditional handicraft, people began to use vegetation dyeing in ancient times. Along with people’s enhanc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modern chemical dyes haven’t already been accepted by the people and the vegetation dyeing with environmental value return to the stage, getting popular and promoted among modern people. It is worth studying and thinking to apply vegetation dyeing more widely into people’s daily life and to let the vegetation play a greater value, The paper states the color and technique of the vegetation dyeing and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he vegetation dyeing.
Key words: vegetation; col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责任编辑:李慧慧]
Yin Jun
(School of Arts,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 Anqing 246000, China)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