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资料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中华文明的结构和机制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成熟的协调模式,它充分体现了古人高度的政治智慧和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是我们建立团结和睦多民族国家的基石。时至今日,在我们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一国两制”等政治制度,无不缘于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追求“人格完善”的人文精神素质,强调“和合中庸”的和谐社会关系,重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与价值,在当今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是指作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其优秀的精华部分是符合国际潮流的,不仅对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功能,而且对世界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中国有几千年封建农业文明的深厚基础,在进行现代化变革时,我们不应该简单地学习西方的思想体系,由于中国人不同于西方的背景和性格,在走同样的现代化之路时,才能有创新性的发展。不能为了进入西方现代化的轨道而否定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中国人只能在考虑如何让自己的性格充分地发挥其创造力,树立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心。以中国人的实际为中心以中国人为本的思路去改造社会,去做文化宣传,去充分利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创造有中国人特点的现代化文化。我们坚信,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是符合国际潮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需要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中,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必将再现辉煌。

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提出

(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所创造的巨大成就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不衰,是世界上五大文明中唯一特有的现象。中国文化对世界史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如早在公元前,我们就有“诸子百家”争鸣;汉唐文化孕育了辉煌的汉唐盛世,形成了汉、唐帝国;贯通西方的丝绸之路;中国的“四大发明”„„这些都对欧洲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作用。而现在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又遭到一些人的贬损呢?这都是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的。

从新中国建立到经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从一个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进入工业经济为基础的国家,可以说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五千年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过程中也几次遇到灭顶之灾,但凭着中华民族特有的韧性,都能绝处逢生,在长期奋斗过程中,开成了一种不断寻求与命运决战的征服者意志和民族的英雄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民族精神的视角看,中华传统文化有两种基本功能:是一种精神纽带,一种基本的精神特质,同时,又有一种道德教化的功能。

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从生活资料的简单朴素到生活资料的多样繁华,从物质文化享受到精神文化需求,从没有文化到拥有文化,其中是否体现了人类不断进取的精神?这种精神无疑会随着人类实践内化到人类创造的文化中;人类创造文化也可视为人类对自身的一种关怀,这种关怀精神也必然表现在人类创造的文化观念上。于是,古代出现了大量具有表征人类顽强不屈、进取豪迈精神的文化现象。如中国的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等,所有这些神话文化都寓有激励鼓励鞭策人奋发向上的精神;于是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观念与命题,这些观念与命题含有丰富的精神价值,如“厚德载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宇宙乃吾

心,吾心乃宇宙”、“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民,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厚德载物”告诫人们,大自然,载物者也,大自然风雨博施没有偏爱,光大明正而富仁者情怀,故可载物也。对人而言就是要积蓄德行,才能百行无忧。这就是一种文化的精神。人只要读到它,会不自觉地为之震动。“吾心乃宇宙,宇宙乃吾心”,则是说人与宇宙为一物,天人血气贯通,故人对宇宙、社会应有博大的担当精神,将个人生命提升为宇宙生命从而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与道德水平。可见,历史上的很多观念、命题之所以延承下来并不断为人所引用,就在于这些命题或观念中寓有鼓舞人、激励人或感化人、升华人的精神价值。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是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成份,它是人类文化价值的提炼和浓缩,对人类进步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推动作用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传统文化本身具有两面性:既有历史地沉积的糟粕,又有历史地提炼的精华。它既可能成为中国文化前进的重荷,也是中国文化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深入研究、科学利用先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不断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古罗马帝国曾盛极一时,最终衰落,其根本原因是受到先进文化的打击。我们进行的和谐文化建设,既不能“抛弃”传统文化,也不能“割裂”传统文化。中华文明自上古诞生之日起,就如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绵延至今。共同的心理特征,文化特质是在广阔而漫长的历史舞台上形成的,并且已经在中华民族深深扎根,不可替代,不可更改。任何外来文化只是对我们的民族精神的丰富和补充。我们挖掘、整理传统文化,继承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要充分认识,全面考察传统文化,就是要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认识传统文化对创建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基础性作用,这对我们找到历史坐标,找准历史方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切实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提高道德修养、培养道德规范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特别注重道德修养。其中心环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必然结果。修身是立身之道,也是立国之道,主张通过自身的修养和学习,成为高尚的人,有理想的人,其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是实现人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统一及协调发展。孔子的儒家学说,确定以“仁”为核心,以“义”为价值准绳,以“礼”为行为规范的道德模式,把个人的道德修养和价值实现定位在对他人、对群体、对社会的关爱和奉献上。这一传统的积极意义在于造就了无数个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志士仁人,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些优秀道德规范在建设和谐文化过程中,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产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支柱和灵魂,它对于塑造民族的品格和风貌,对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增强,作用之大不可估量。而传统文化正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所以我们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时,离不开传统文化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首先是要弘扬爱国主义,这是民族魂。诸如“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

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等等。在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冲击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这些民族精神的精华,必须通过认真的梳理、挖掘,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热情,“使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文化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使当代中华文化更加多姿多彩、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它的现代价值,首先表现在对其它文化的开放性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生作用的一个基本的前提。但传统文化或儒学的开放性还有它特定的意义,那就是主张每一个体对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国家的开放性,强调个人对社会国家具有参与感。这种参与感的特点是重在参与的实践过程本身,而不是过分看重当下的功利性的结果。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们能够暂时忍受艰难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这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文化动力。

在科学已经成为群体和社会的取向的氛围下,在群体的要求下接受和追求科学也就成为了约束自己行为的道德自律的真实内容。修身养性的自我品格锻炼可以转化为树立、培养和坚守对科学文明的向往和信念。在某种意义上,当代中国的科学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伦理在促成和助长这一趋势过程中的积极的作用。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求变,《周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大张旗鼓地宣扬通过变革以求发展的精神。可以说,变革与发展的互动,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就人生价值来说,传统文化突出地强调了人的精神需求的重要性,而当鱼(生命)和熊掌(道义)不可兼得时,舍生取义便成为了人的自觉的选择。如此的\"正气\"塑造出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维系着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但传统文化并非不重视物质生命的价值。以物质生命承传为基础的孝道思想,使承载于生命的道德意识和自然知识的传播推广受到重视,不论是为功名、为财富、为名声,它都鼓励人的积极努力。尽管这个\"为\"的有意识追求本身在宋明以后成为\"人欲\",但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它实际上支配着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价值追求。正因为如此,德国思想家马克斯•韦伯认为儒学与现代化无缘的绝对化的观点实际上是不恰当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