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附答案.doc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附答案.doc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中国古典文献学试题(十套)

试题一

一、 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 文献一词最初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一一典籍 -------- ,二是指 ------ 贤才——。

2, 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即一一《诗》;《书》;《礼》;《易》;《春秋》方面贡献很大,也为

后 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

3, 西汉一刘向——和——刘歆——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 录》

和《七略》。

4, 西晋之时,汲郡有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一

汲冢周书 ---------- 。

5,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 868 )刻印之一一《金刚经》 ---------

6, 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通典 ----------- 郑樵的一通志 ------- 和——马端临 --------

的《文献通考》。

7, 清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廿二史考异一、《十七史商榷》、一廿二史

札记 -------- 等考史名著。

8, 金石的“金”指一青铜器 -------- ;金文则指商周 ------------ 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 9, --------- 总集——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

10,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始自--19 -------------- 年,绵延整个20世纪,为中国现代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二、 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汗青;2,辑佚;3,四分法;4,线装;5,索引 1 2 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文献学之辑佚,是指将散见于现存图书文献中的散佚、亡佚文献的残篇散句等各种佚存之文 字逐

一摘录,按一定的方法原则加工后编辑成册(篇),使之集中复现流传的文献整理活动,或以此 为手段的研究方法。

3 4 为主流。

四分法指关于典籍文献的四部分类法。起源于魏晋之际,初步成熟于东晋时期。唐初修《隋 书.线装书为纸书的一种装式,在前后各加一张护页,连同正文用线装订在一起,不包书背。线 装克

经籍志》,继承前代,正式确立经、史、子、集名称,概括各类书籍性质内容。

服了以前各种装帧的缺点,因而最终成为古代图书装帧的主流。线装书约出现于宋代,至明代中 叶以后成

5 索引,古今又称玉键、针线、韵检、通检、备检、引得等。最先出现于明代。“索引” 一词, 原

从日语引进,一度依据英文index译为“引得”。现通行和规范术语为“索引”。 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 试简述伪书产生的主要原因。

2, 试举例说明出土文献与古典文学研究间的关系。

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L 1983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规定“文献”为“记录有——知识 ------------的一切载

体”。《中国大百科全书》则界定“文献”为“记录有一—知识 ----- 和一信息 -------- 的一切载体”。

2, 秦始皇三十四年的一焚书 -------- 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

3, 东汉晚期,经学大家——郑玄 ------ 遍注群经,对文献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4, 明代官方编纂了一部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即一永乐大典 ----------- 。

5, 清据学的鼎盛时期为一一乾嘉 -------- 时期,有惠栋为代表的吴派,戴震为代表的―皖派

-------- 和汪中、焦循为代表的扬州学派等。

6, 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一罗振玉 ------------ 一王国维 ----------- 郭沫若和

董作宾。

7, 我国文献传抄的历史大致经历了由甲骨时代到一金石 ------------ 时代、一竹木(简牍) ---------

时代、缭帛时代、-纸张(纸质) ---------- 时代再到当今电子时代。

8, 古代集部文献的主要类型可分为一总集 --------- 和 ------ 别集一一两大类。

9, 我国古代目录分类主要有四分法和六分法,《汉书•艺文志》继承《七略》,采用的是一一六分法

------ , -------- 四分法一一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书•经籍志》。

10, 严复于《天演论》“译例言”中称译事有三难:一信 ----- ―达 ------ 一—雅一一。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计20分)

1,类书;2,善本;3,讹、脱、衍、倒,;4,伪书;5,理校

1,类书为古代分类式资料汇编的工具书,多采辑文献中有关典故史实、名物制度、诗文词语等方面 资料,

分门别类编排,每一门类下又可分若干子目,供读书写作时查阅、征引。类书搜集资料广泛, 内容丰富,被成为中国古代之百科全书。古代类书还可为科举考试之参考资料。

2, 善本即珍贵难得的古籍刻本、写本,其具有历史文物性、学术资料性、艺术代表性或某一方面的 特殊

价值。原本或接近原本的版本属于善本,经过名家精校的版本均可视为善本。

3, 讹也称误,为文献中最常见的错误现象。文献在传抄或刻印过程中脱漏一字或数字称为脱文,也 称夺

文或阙文。原稿所无而传抄或出版过程中误增的文字称为衍文,亦称衍字、羡字。倒指文献在流 传过程中产生文字前后次序颠倒错乱的现象。

4, 文献学上的伪书是指那些作者不真、年代不实以及内容造假的古典文献。

5, 理校即推理式校勘,是校勘的重要的补充方法。当文献材料存在明显错误,而又缺乏足够资料可 供比

勘时,可采用推理之法加以合理改正。

试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 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刘鸽的

2, 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是南朝萧统 主编的昭明文选 __________ 。

3,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曹丕组织人编纂的 _____________ ・ 4, 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有对校、本校、理校 、他校_________________ °

5, 西汉刘歆撰成的目录学著作是 七略 ,南宋陈振孙的目录学著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 ° 6, 古人读书首先要对语句如何停顿做出判断,这项工作称为 直斋书录解题 8, 古代版本主要有——刻本 -------和一写本 --------- 两种。

9, 古代避讳分 ---- 官讳——和 -------- 私讳—一两种,而以前者为严格和普遍。

10, 敦煌学研究大致分为三大部分:一一敦煌文献 -------- 敦煌史地和 -------- 敦煌艺术一一。 11, 中国古典目录学著作的颠峰之作当为清代 ------- 纪旳一一(总主编)等编纂的《一一四库全书

------ 总目提要》.

°

7, 常用工具书中,字典以讲解—一字形 ------ 为主,词典以训释一字义词义 ---------- 为主。

12, 四分法中,一般不便归入其他三类的文献均归入一子——部。

二、 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别集;2,政书;3,十通;4,影印本;5、蝴蝶装

1, 别集为搜集一个作家全部或部分作品之著作。刘向整理群书已有别集,当时有集之实而无集之名。 东汉

以后,别集渐多,其名称亦繁多。

2, 政书是专门记载各类典章制度的工具书。

3, 唐杜佑所撰的《通典》;南宋郑樵的《通志》;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乾隆年间编撰《续通典》 《续

通志》《续文献通考》《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清续文献通考》。

4, 影印本指采用照像制版等工艺使原书或原稿得以再现的复制本。有石印本、胶印本等。影印本能 保持

文献原貌,出版成本相对亦较低。但影印本的价值主要依赖其所依据的原本价值。

5, 简称“蝶装”,从唐五代开始出现,宋元时期流行。方法是将雕版印刷的每张版叶,从版心中缝线 反

折,有字的一面向里,对齐,然后逐叶用浆糊把中缝线一边粘连在用以作书面的厚纸上,阅读的时 候,字对字的两面展开就像蝴蝶的双翅一样,因此叫“蝴蝶装”。 三、 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 试简要说明丛书和类书的区别。 2, 试简要介绍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

1, 类书是从群书中零散摘抄资料分类编排,而丛书则是汇编各种完整的单本书为一套出版物, 其单

本书仍然保持完整或相对完整,不似类书那样被分拆成片断。

2, 传统的校傩方法有四种,即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这四种校傩方法,是史学家陈垣 总结前

人和自己的校傩经验概括出来的,得到校傩学界的公认,被称作“四种基本校法”。

试题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 古典文献学最主要包括一—目录———版本 ------ 与——校勘一一三方面内容。

2, 西汉大历史家司马迁著《史记》时,采取“厥协―六经 --------- 异传,整齐一一一百家 ---- 殊语”

之作法,对古典文献进行考辨整理。

3, 东汉著名学者一许慎 -------- 著有_ —五经异义 -------- 和《说文解字》,世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4, 唐太宗命孔颖达等撰一一五经正义 -------- 为唐代最重要的儒家文献整理著作。

5, 北宋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有欧阳修 ------------ 赵明诚等人,其中前者著有《集古录》十卷。 6, 清代章学诚的 ----- 文史通义——为唐代刘知几的一史通 -------- 之后又一部史学理论名著。 7, 古籍纸书装帧样式中,借鉴外来成果的为一梵夹装 ------------- ,优点最多而缺点最少的为线装 8, 古书序、跋的主要区分一般在于—序 ----- 在前而―一跋 ------ 在后。

9, 佚书一般分为三种情况,即一全佚之书 ---------- 一-缺佚之书 -------- 和散佚之书。 10, 20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从文物市场购得一批楚简,经整理,其中包括著名的一诗论(孔

子诗论) ---------- ,对《诗经》研究极具价值。

11, 清代辑佚大家中,辑录《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者为一一一严可均 -------- 。

12, 敦煌遗书中,发现有失传已千年的唐末诗人韦庄的著名长篇叙事诗一一一秦妇吟 ------- ,使文学史

上一千年悬案得以解决。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总集;2,巾箱本;3,丛书;4,反切;5,马王堆帛书

1, 总集是汇合两人以上作品的合集,它可以为一个朝代或多个朝代作品,可以是一种文体或多种文 体,

可以为作家全部作品或部分作品。一般以诗、文或诗文合集为多。

2, 巾箱本指那些版式较小、便于携带的本子。

3, 丛书即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按照一定理念与体例编校,冠以总名,以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 文献

类型。

4, 用两个字合注另一个字的读音,取前一个字声母和后一个字韵母及声调,拼成被注音之字。此法 注音

即反切法。因古今字音变化,有时用现在的读音来拼读,并不能得出正确的读音。

5,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的简帛文献,约29件12万字,主要有《老子》甲乙本、《黄帝 内经》、

《周易》、《战国纵横家书》等。

试题五

一、 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主要有一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三家。 2, “草” “傳” “顏” “張”的四角号码是―4440; 2324 ; 0128 ; 1123。

3, 纸质文献的版本按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一写本;刻本

4, 纸质文献装帧的形式先后有一一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 5, 字句的校勘中常见的错误有一―误字;衍字;脱文;倒文一。

6, 古籍中常出现的词句前后倒置现象称为倒文,又称一乙文 ----------- 。

7, 除了解释词义之外,再以分章析句的方式串讲大意的注释方式称之为 ---------- 章句-一。 8, “六分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方法,它创始于一七略 --------- 。

二、 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叙录;2,蝴蝶装;3,对校;4,辑证;5,敦煌变文

1, 叙录(或称书录解题、提要等)列于书名之后,用以揭示图书的内容主旨、价值得失,介绍作者 生平

事迹。学术源流,以及该书的版本、校勘、流传情况等。叙录为古代图书目录中最重要的结构部 分,是古代目录学具有学术性和指示读书治学作用的具体表现之一。

2, 蝴蝶装简称蝶装,是将每张印好的书叶以版心为中缝线,以印字的一面为准,上下两个半版字对 字地

折齐。然后集数叶为一叠,以折边居右戳齐成为脊,而后再在书脊处用浆糊或其他粘连剂逐叶彼 此粘连。再预备一张比书叶略长的硬浆湖的书脊上,作为前后封面,也叫书衣。最后再把上下左三边 余幅剪齐,一册蝴蝶装的书就算装帧完了。这种装帧形式,打开时版心好像蝴蝶身躯居中,书叶恰似 蝴蝶的两翼向两边张开,看去仿佛蝴蝶展翅飞翔,故称蝴蝶装。

3, 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首先选择一种 版本

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比较,把各本异同记录下来。

4, 即辑证性辑佚。校勘至精、注释至深即是考证。古今辑佚为辑证性者少见,其需学识广博、造诣 较深。 5, 清朝末年,在敦煌石室里发现了一批唐、五代的俗文学写卷,学者泛称之为“变文”,变,有改编, 改

写的意思。

三、 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 试简述总集和别集的关系。

2, 试简述版本鉴别的基本方法。

1, 总集可以是几种别集的汇编,有时也为别集的编纂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唐以前别集的宋刊本 基本

失传,元刊本有少量流传,多数则为明清以来翻刻本。因翻刻而出现讹、脱、衍、倒等文体较多, 选择善本、精校本可减少讹误。别集数量多,价值大。其收录一个作家全部或部分作品,为研究作家 生平、背景、思想等的主要依据。反之,别集也是总集、丛书等编纂的基础。

2, 要点:依据版本形式进行鉴别;依据书籍内容进行鉴别;依据前人成果进行鉴别。

试题六

一、 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 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指一-1919 ------------------ 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文言文和一繁

体(字) -------- 书写的文献。

2, 《国语•鲁语》:“昔正考父校一商 ----- 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大师,以《那》为首。”

3, 隋唐之交的学者陆德明的 ---- 经典释文一—采录汉魏六朝以来230多家有关儒家经典之古注、旧

注音义,在校勘和训诂方面成就极高。

4, 北宋初年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纂有一太平御览;太平广记一《册府元龟》等大型类书。

5, 竹简剖开成片后,为防蛀和便于书写,需用火烤干其水分,谓之“杀青”,亦称汗青 ------------ 。 6, 电子载体的特点:一是无形一,二是—一容量大 -------

7, 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一个或几个作家的一种作品或著作,又称―单行本 ---------- 。 8, 张之洞一一书目答问 ----- 为近代目录名作。

9, 清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一:“雕版谓之一一板 ----- ,藏本谓之—本一一一。藏本者,官私所藏,

未雕之善本也。自雕版盛行,于是版本二字合为一名。”

10, 将某种文献的上下文进行对比,找出其内容上与文字上的异同,从而确定与改正其错误的方法,

即一本校 -------- 。

11, 明胡应麟一—四部正讹 ------ 堪称辨伪成熟的标志性著作。清代是辨伪理性化、规模化的发展时

期。姚际恒一一古今伪书考 ------- 万斯同一—群书疑辨 -------- 康有为一一新学伪经考 ------- 均为 胡应麟之后的辨伪专著。

12, 金石文献包括一一金文 ------ 文献和一一一石刻 ---- 文献两部分。

二、 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计20分)

1, 甲骨文;2,通典;3定本,;4,考信录;5,集解

1,甲骨:龟甲、兽骨的合称。甲为龟甲的腹板;骨为牛肩胛骨或胫骨(也包括猪、羊肩胛骨)。甲骨 文为

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其内容为记载殷商时代王室占卜及其相关记事。因其 最初出土于殷墟(今河南安西北小屯村),又称“殷墟书契”或“殷墟卜辞”。

2, 唐杜佑在最早的政书、唐刘秩的《政典》基础上,扩充为《通典》。为重要之典章制度史著,列“十 通”

之首。

3, 书籍经过校勘,分别异同,判断是非,然后将自己认为正确的文字记录下来,即成定本。凡重新 整理

编排的文献常采用定本形式。

4, 清崔述之辨伪名著。但也同样迷信儒家经典,无法真正实事求是,以至有自相矛盾之处。

5, 集解种类有二,名同实异。一如杜预《春秋经传集解》,略同于郑玄《毛诗笺》。一如何晏《论语 集

解》,聚集孔安国、包咸、马融、郑玄、王肃等诸家解说。孔颖达在疏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 时曰:

“杜言集解,谓聚集经传,为之作解;何晏论语集解,乃聚集诸家义理,以解论语,言同而意 异也。”后世集解多为何晏《论语集解》体例。而后世集注、集传、集说、集释均由此发展而来。 三、 简述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1, 试简述一书目录与群书目录的区别。 2, 试简述判别善本不主要方法。

1, 一书目录即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书的篇名和该书各篇叙录(或只有篇名没有叙录)。一书目录多 是

一书的组成部分,附本书以行。古人多撰成全书然后编定目录,故目录通例在全书之末。群书目录 为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和叙录(也有无叙录者)。它产生于我国图书、目录事业正式 兴起的西汉时期。成帝时,刘向校定群书,作《别录》,后刘歆作《七略》,均是群书目录的范例。 群书目录因著录众多文献,比一书目录作用与意义更大,其编排、著录也往往复杂和艰难。因之群书 目录为目录学研究之主要对象。

2,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总目》,(一)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含残本与零页)。(二)明代刻 印、

抄写的图书(含具有特殊价值的残本与零页),不含印版模糊、流传尚多者。(三)清乾隆以前流 传较少之刻本、抄本。(四)辛亥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 统之稿本,以及流传很少之刻本、抄本。(五)辛亥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 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六)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抄本。(七) 印刷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本,或有较精版画、插图的刻本。 (八)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政权所刊行的图书。(九)明代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 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者。 四、 阐述题(本题10分)

试以《汉书•艺文志》为例阐述目录学著作的文献学意义。

答:目录著述以其特有的形式为人们了解、检阅图书提供极大的便利。各类目录(尤其是官修目录)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各代官藏文献典籍状况,并大致反映了一代学术盛衰情况。

《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荀况以来至西汉时期诗歌辞赋作品共106家,1318篇,其中1254篇为西 汉之作。据此可知西汉诗赋创作之发展状况,而秦代仅有“杂赋九篇”,没有诗歌,又可见秦代无文 的状况。

试题七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 魏晋之时,何晏著―一论语集解 -------- ,王弼的——周易注 --------- 《老子注》,向秀、郭象的

一一庄子注 ------- ,-…杜预 ------- 的《春秋左传集解》均为文献注释整理的代表作。

2, 宋代最后一位文献大家是一一王应麟 -------- ,其学术代表作为《汉书艺文志考证》和一―因学纪

闻_______ (学术笔记著作)。

3, 宋元之交,文献学家胡三省的代表作为一一―资治通鉴注 ------ 。

4, 清代《说文解字》四大家著作中,最有名者为段玉裁的—一说文解字注 -------- 。

5, 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罗振玉、—王国维 ------------- -- 郭沫若 --------- 和

董作宾。

6, 西汉成帝时,刘向校定群书,作《别录》,后刘歆作一七略 _______ ,均是一—群书目录 ------ 的范

例。

7, 经部著录儒家经典与后儒一—解释经典——之著作,以及与学习经书有关的读物如一小学 ----------

之类。

8, 一一目录 ---- 之学,在古代被称为“读书入门之学”。

9, 佚文检索的方法一般包括:一是一—盲检法 ------ ,二是一直检法 -------- ,三是一一一扩展法——,

四是机检法。

10, 出土文献指从地下发现的古代一—文献资料——,主要指著于出土文物之上的一—文字材料 ,一般

不包括图画饰物等古代文物。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丛书;2,方志;3,写本;4,行款;5,简帛文献

1, 丛书为一种按照一定编辑原则汇聚群书的形式,其特点为仍保留各书原名和原有体例,而冠以一 个总

书名(如《四库全书》),一同抄刻或印行。丛书便于利用,价值重大。

2, 方志,又称地方志。是专门记述一地地理历史人文之文献。是历史学、地理学的新型结合,是重 要的

历史文献。

3, 写本亦称手写本,即成书以手写形式流传的本子,为印刷术发明以前书籍的主要版本形式。唐以 前的

纸书均为手写本。印刷术发明后以至明清时期,手写本仍然存在。

4, 行款即行文款式,包括行格和字数,通常以半页计算。各代刻书行款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不 同时

代每行刻字多寡不一,横竖整齐度也不一,因此行款可作版本之重要参考。

5, 简帛指古代的两种书写材料简牍和缭帛。晋代纸张广泛用作书写材料以前,文字一般书写于竹片 和木

制长条上,前者为简,后者为牍,简牍用绳连缀成册。 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试简述文献辨伪的原则要点。 2,试简述标点致误的主要原因。

1, 一是尊重而不迷信前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存门户之见,不简单从固有观念出发,以求真为 最高

目的。二是分清主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文献流传愈久,与原貌差距愈大,甚至真伪混 杂,乃必然之规律。当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全面鉴别,方能更加接近真理。要之,辨伪必须对文献作 历史的、综合的、全面的考察,分清主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不因局部有伪而否定主体,不 以一般原则代替特殊情况。三是关注考古新发现,吸取最新研究成果。考古出土各种文献、文物无疑 是证明古籍真伪及其年代的最可靠资料,考古新发现不断改变人们对历史文献以至历史的认识。

2, 要点:不明词义(古词、通假、典故、方言等)致误;不明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名、称谓 等)

致误;不明文献名称致误;不明文献名称致误;不明语法致误;不明文体致误;不明文意致误; 因文献错误而致误等。

试题八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 文献,原指典籍与 ------ ,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 ------- 。

2, 古典文献学是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 --------- -------- -------- 及其利用的一门学科。 3, ------------- --------------- --------------- 为我国最早之传世文献。

4, 东汉大儒郑玄遍注群经、兼及纬书,对各种文献作注释兼校勘的工作,并作 --------- -------- 等文

献学著作。

5, 宋代洪迈的 ------对图书辨伪、文献考证、文本校勘、文字训诂等均有论述。 6, 金代 ------ 的《淖南遗老集》中包含较多的文献考辨内容。 7, —般单支竹片为 ------ ,连缀后为 ------- ,多以帛或丝连缀。 8, ----------- 堪称文献载体之一大,亦是人类文明史之一大。

9, 别集流传情况复杂。 ------ (朝)以前别集的 ------- (朝)刊本基本失传, -------- (朝)刊本

有少量流传,多数则为 ------- 以来翻刻本。

10, 严格意义的版本是 -------- (雕版)印书出现以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

1,贤才(贤者);文物资料2,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3,尚书;周易;诗经4,三礼目录; 毛诗谱5,容斋

随笔6,王若虚7,简;策(册)8,造纸术9,唐;宋;元;明清10,版刻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句读;2,工具书;3,干支;4,对校;5,声训

1, 古人著书一般不加标点断句,读书时须对如何停顿作出判断,这项工作,古代称为“句读”。 2, 工具书为搜集一种或多种资料,按照一定编排体例和检索方法编写的、主要供人查阅的知识型文 献。

工具书与普通文献的界限是相对的,“查阅”的含义也是相对的。

3, 中国古代用干支纪年、月、日、时。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 庚、

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4, 对校就是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首先选择一种 版本

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比较,把各本异同记录下来。

5, 文献训诂中,以“之言、之为言”用来释字,但释者和被释者之间还有语音关系,或同音,或音 近,

或是双声叠韵。此种称为声训或音训。 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 试简述文献亡佚的主要原因。

2, 研究古典文献学在当代有何重要意义?试简述之。

1, 文献亡佚原因,约有六点:一是书厄造成。各种战乱兵祸、自然灾害以及管理不善均导致大量文 献被

毁。二是历代对某些文献重视不足致使其难以流传以至“自然消亡”。三是雕版印书之前,书籍 主要靠手抄流传,对一般书籍抄录极少,因而也就逐渐被淘汰以至消亡。四是雕版印书之后,两种以 上相近之图书,往往只有一种广泛流行,其余逐渐被淹没不闻。五是规模过大之书不易流传。六是某 些官书只存于宫廷秘府,视为秘籍,一旦亡失,即无法恢复。

2, 文献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从事学习研究必须要掌握处理各种文献的能力。学习古典文献学不 仅是

更好地接受、继承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未来学习、工作、研究的需要。文献学是方法之学,工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文献学,必将大有裨益。古典文献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当代意义。传统文 化研究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中国古典文献学承担着为其提 供真实、可靠的文本的重任,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具有相当突出的地位。因之,文献学 的重要性可谓显而易见。

试题九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 孔门第子及后中, ----- 文献整理尤其突出,传《毛诗》、《春秋公羊传》、《谷梁传》均传自其手。 2, 后汉熹平年间刊刻之熹平 -------,堪称文献传播之大事。

3, 佛教大典 ------ 的编纂,自宋至清,前后近20次。而明前编纂基本未完整保存。 4, 明末清初顾炎武积三十年之功撰成的 ------- 为重要的文献考据著作。 5, 西晋太康年间发掘的“汲冢周书”中,重要的有 --------- -------- 等。

6, 电子文献以 ------- -------- --------- 视频等相结合的多媒体形态,且以更大容量、更便捷的 方式为我们提供服务。

7, 中国古代目录学萌芽于 ------ ,而正式兴起于 ------- 。 8, ---------- 因其将书页鳞次栉比地相连,看似龙鳞,故又称“龙鳞装”

9, ---------- 为成书时最初文字记录,保持书籍的本来面目,因此为校勘之最可靠依据。它又有 ---------

与------- 之别,后者更能代表文献原貌。

10, 做好辑佚一般需要具备相当的 ------- 知识、 -------- 知识和 ------ 知识。 11, “标点” 一词最早出现于 ----- 。 12, 对古代文献的注释,古代通称 ------- 。

1,子夏2,石经3,大藏经4,日知录5,竹书纪年;穆天子传6,文字;图像;声音7,先秦; 西汉(汉代)8,旋风装9,稿本;初稿;定稿10,古典文献;特定专业;历史文化11,宋代12, 训诂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计20分)

1,古籍;2,文献通考;3,底本;4,章句;5,甲骨文字诂林

1, “古籍”是古书的雅称,收入列朝公私书目属于经、史、子、集的各种著作,在今天都可称为古籍。 2, 元朝马端临积二十余年功力著成《文献通考》,为一部著名的典章制度通史。与杜佑《通典》、郑 樵

《通志》并称为“三通”。

3, 对校中,将某一文献的不同版本进行对比,从而发现并改正书面材料错误的方法。首先需选择一 种版

本作为底本,再用其他版本逐字逐句比较,把各本异同记录下来。底本选择为校勘之起点。其选 择标准,张之洞归纳为三:一曰旧本,二曰足本,三曰精本(善本)。

4, 文献的一种训释方式。《后汉书?桓谭传》:“博学多通,遍习五经,解诂训大义,不为章句。”李贤 注:

“章句谓离章辨句,委曲枝派也。”章句往往较传注为繁琐。

5, 《甲骨文字诂林》为于省吾主编之汇集甲骨文考释资料的大型工具书,堪称集大成之作,书前列部 首

检字表,使用方便。由中华书局1996年出版。 五、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 试简述校勘中轻改古书之危害。

2, 试以一种古籍为例说明文献版本的重要性。

1, 校勘之成果最好以校勘记等形式,而不宜径改文献。因文献版本流传情况复杂,对文献理解的分 歧等,

致文献疑误之处往往比比皆是,如确非文献讹误而轻率改动,则会导致错上加错,乃至使文献 面目全非。陈垣《校勘学释例》论理校法曰:“所谓理校法也,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 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此法须通识为之,否则卤莽灭裂,以不误为误,而纠纷愈甚矣。故最高妙者 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

2, 重视版本是我国学术的优秀传统之一。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不同版本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或多或 少的

差异。读书能获得好的版本,意义十分重大。张之洞《书目答问》曰:“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 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四部丛刊》编辑者则称:“版本之学,为考据之先 河。一字千金,于经史尤关紧要。兹编所采录者,皆再三考证,择善而从。……若仅以时代先后论之, 则不免于盲人道黑白矣。兹编于此类,颇用苦心,非泛泛侈言存古也。”以精益求精的态度选择版本, 是出版高质量文献的保证,也是文史研究者高质量研究的基础。具体作品可举《诗经》、《楚辞》、《史 记》等任一种熟悉的文献。

试题十

、填空题(每空1分,计20分)

1, ----------- 的发明,使文献传播有了赖以固定和长久保存的基础。

2, 由书写到 ----- 是文献传抄史上一次质的变化。而 -------- 的出现则是文献传抄史的第二次质变。 3, 《说文解字》为最早之 ----- ;《尔雅》为最早之 ------ 。 4, _________ __________ 类序三项,为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

5, 编制私人藏书目录约起于 ------ 时期。见于记载者,以萧梁任昉为始。 6, 石鼓石刻已具备书籍规模, ------ 则已成为一种正式书籍的形式。

7, 刻本指在板木上刻字刷印而成的书籍。它始自唐代,分类复杂,因不同的划分标准而有不同分类。

以刻印主体论,有 ------- 本、 ------ 本、 ------- 本。

8, ----------- 为写本书的主要装帧形式。包背装的主要缺点是 -------- 较易磨损。

9, ----------- 即刻板的中心部位,为两半页的分界处,一般不刻正文,而刻有折叠书页标志的“鱼尾”。 10, 考证认定文献形成的 ------ 则是文献辨伪的核心内容。从这一意义上说,文献辨伪学也可称为

----- 学。

11, ------------- -------------- 古注、地志、字书、杂抄等都是辑佚的重要文献资源。

12, 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出土之 --------- (朝代)简牍,有《苍颉篇》、《诗经》、《周易》、

《吕氏春秋》、《庄子》等内容。

1,文字2,印刷;电子拷贝3,字书;词典4,书名;叙录5,南朝(宋齐)6,简册(简策)7, 官刻;家刻;坊刻8,卷

轴装;版心9,版心10,真实年代;文献年代11,类书;史书(史著、史 籍)12,西汉 二、 名词解释(每个4分,计20分)

1,类序;2,官修目录;3,抄本;4,经折装;5,金石学

1, 类序包括各大类(略、部)之序和小类(种、类)之序两种。目录学有称大类之序为“大序”或 “总

序”,小类之序为“小序”。

2, 国家图书目录即所谓“朝廷官簿”,一称官修目录,为朝廷主持对国家藏书进行校理后所编的国家 图

书目录。西汉成帝、哀帝时期,令刘向等整理群书,最后编成《七略》,是为国家图书目录之始。

3, 抄本为文献版本之一种,其未经作者过目,更无作者笔迹。或从稿本过录,价值仅次于稿本;或 为传

抄,其价值当视具体情况而定。

4, 经折装是将卷轴改为折叠式,书纸仍由多张纸粘起来的长幅,但不用卷轴,而是按一定宽度一正 一反

折叠成长方形的折页,前后则用两块与折页相同的硬板把折页夹起来,类似于梵夹装。

5, 金文为各种镂刻和铸于青铜器上的文字,石刻即刻于石头上的文字,含石经、碑版、墓志、石阙 等。

对各种青铜器铭文和石刻文字进行的研究早在宋代就已形成一专门之学一一金石学。 三、 文献标点(每题10分,计20分)

1,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 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 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周易•系辞上》)

2, 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镐鉗豪桀维万世之安然王迹之兴起于 闾巷

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適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所为天下雄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 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命而帝者乎(《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1,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 知,故

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 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 谓神。

2,秦既称帝,患兵革不休,以有诸侯也,于是无尺土之封,堕坏名城,销锋铺,鈕豪桀,维万世之 安。然

王迹之兴,起于闾巷,合从讨伐,轶于三代,乡秦之禁,適足以资贤者为驱除难耳。故愤发其 所为天下雄,

安在无土不王。此乃传之所谓大圣乎?岂非天哉,岂非天哉!非大圣孰能当此受 四、 文献翻译(每题10分,计20分)

1,二十三年夏,公如齐观社,非礼也。曹刿谏曰:“不可。夫礼,所以整民也。故会以训上下之则, 制财

用之节;朝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征伐以讨其不然。诸侯有王,王有巡守,以大习之。非 是,君不举矣。君举必书,书而不法,后嗣何观?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

2,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 犹百

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是故内圣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 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 道术将为天下裂。(《庄子•天下》)

五、 简述题(每题10分,计20分)

1, 试简述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 2, 试简述版本鉴别的主要依据。

1, (1)对了解历代文献状况与学术盛衰的意义。

目录著述以其特有的形式为人们了解、检阅图书提供极大的便利。各类目录(尤其是官修目录)比较 全面地反映了各代官藏文献典籍状况,并大致反映了一代学术盛衰情况。(2)对把握学术流变的意义。 刘、班目录学著述,均具有“辨彰学术,考镜源流”之功,并成为目录学之重要特色与优良传统,目 录学因此也被称为“流略之学”。(3)对学习、研究和整理古典文献的意义。古典目录之“辨彰学术, 考镜源流”,使其具有很强的学习研究方面的指导意义。学习研究学术,最要辨明源流,考察得失, 否则如在黑暗中摸索。

2, (1)依据版本形式进行鉴别,含验牌记、考刻工、看版式、查讳字、看字体、看纸墨、看装帧、 审书

名等。(2)依据书籍内容进行鉴别,包括读序跋、审人名、地名、官名、年代等内容。(3)依据 前人成果进行鉴别,如读题识、审藏印、查著录等。鉴别版本是一项复杂而专业的工作,各种方法应 参互使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注意文献的每一方面特点,仔细比勘,不可轻下断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