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 •
中医研究 2018 年9 月 第 31 卷第9 期 TCM Res. September 2018 Vol. 31 No. 9
药学报,2011,39(5):30 -32.
[32]张玉红,辛太合,张妍.酸枣仁汤加减治疗更年期抑郁
症48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 34 (12) &41 -42.
[33]王小荣,张“,刘光炜,等.张士卿教授谈“经方头、时方
尾” [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5,32(5):10 - 12.
收稿日期:2017 - 11 -20;修回日期:2018 -03 - 16
(编辑马虹)
文章编号 $1001 -6910(2018)09 -0074 -03 •综述 $
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胡
龙
1,刘
涛
%李伟东1
(1.定西市中医院,甘肃定西744300; 2.兰州市中医医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检索近几年国内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相关 文献,探讨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探索中药及复 方制剂发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分析目前中医 药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药疗法;现状;进展 中图分类号:R681.5+5 文献标志码:B
doi
头脑也。”又云:“其痛必至嶺顶,以肝之脉与督脉会 于故也……肝厥头痛必多眩晕。”认为头痛、眩晕是 肝火厥逆所致。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 病》中强调:风火为主因,“风火皆属阳……两阳相 搏,则为之旋转”。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头弦》中言: “无痰则不作眩,痰因火动,又有湿痰者,有火痰 者。”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眩晕》中指出眩晕“虚者居 其”,强调“无虚不作眩”,认为在治疗上“当以 治虚为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眩晕门》中 言:“所患眩晕者……乃肝胆之风阳上冒耳,甚则有 昏厥跌仆之虞。”综上所述,椎动脉颈椎病属“眩晕” 范畴,病机主要是肝、脾、肾不足导致血气亏损、经络 失濡,加之生活习惯的改变和长期伏案工作,导致颈 部经络气血瘀阻,不通则痛,气血不足发为眩[^7]。22.1
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现状
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由多种因素造成,主要病机为 虚、瘀、痰、痹,治疗原则主要为益气活血、化痰通痹。 薛军民([7] 4 9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针灸和牵引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 疗基础上加服除眩通络汤,结果显示:除眩通络汤能 够缓急止痛,减轻局部挛缩。高仲录[8]将280例椎 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 利嗪胶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参 芪四虫汤,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头痛、乏力等症状 均减轻,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均升高, 椎动脉型颈椎 且治疗组效果更佳。蒋东%[9]认为:
病的病机为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一般见于中老年患 者,但由于年轻人经常久坐低头,导致气血瘀滞,脉 络不畅,加之外感风、寒、湿等邪,出现眩晕等症状。 其采用自拟祛风化瘀定眩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10. 3969/j. issn. 1001 -6910.2018.09.30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颈椎的退行性改变引起以
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猝倒为主症的疾病[1-2]。 中医学并无椎动脉型颈椎病这一病名,根据该病的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为“眩晕”范畴[3]。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灵枢•口问》曰:“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目为 之眩。”朱丹溪偏主于痰,提出“无痰不作眩”的理 论,以“治痰为先”为大法。张景岳认为有眩晕“虚 者居其”,强调“无虚不做眩”。笔者对椎动脉 型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现状进行 概述,旨在探索更佳的治疗方法。1
中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黄帝内经》首先提出“因风、因虚致眩”的观 点。《灵枢•大惑论》曰:“邪中于项……目系急则 目眩以转矣。”认为风邪人项导致眩晕。《素问•至 真要大论篇》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肝肾 本虚导致风阳上扰,造成眩晕[4_5]。历代医家在此 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渐有了因风、因火、因 虚等不同病机认识。张仲景基于《黄帝内经》,从外 感、内伤两个方面分别阐述了眩晕的证治,如《金匮 要略》提出“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诸肢节 疼痛,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等关于瘐 饮、水湿导致眩晕的证治,补充了《黄帝内经》之未 备。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言:“肝厥头痛……上充
中医研究 2018 年9 月 第 31 卷第9 期 TCM Res. September 2018 Vol. 31 No. 9• 75 •
有效率达88.5%,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于继岗 等[10]将6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两组 均给予颈椎牵引等其他治疗,治疗组加服葛仙汤,对 照组加服尼莫地平片,治疗4周后,两组眩晕评分、 椎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舒张期血流速度均有明显 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侯鹏飞等[11 ]采用葛根 二藤汤加减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组有效率为 94.6%,对照组有效率为76. 3%。赵冀伟等[12]将 15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 痹祺胶囊联合手法治疗,其他2组分别采用单纯痹 祺胶囊和单纯手法治疗,结果显示:痹祺胶囊联合手 法可促使患者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解除血管痉挛, 加快血流速度,改善血液循环,使眩晕、恶心等症状 消失。李瑞达等[13]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肝阳上 亢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汀注射液治疗,治 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结果显 示:治疗组疗效更好。2.2 手法治疗
推拿手法能够明显缓解颈部痉挛,调整颈部微 环境,增加局部血液循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环缺 血。张宁等[14]采用定位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 椎病,对颈项部进行放松,弹拨紧张的肌肉,使一侧 椎动脉受压,医者拇指抵于对侧椎体横突,肘窝托住 下颌,边旋边提,最大限度时向对侧闪动,可听见 “啪”响声,最后行结朿手法,治疗后,狭窄部位血管 内径和血流速度得到改善。李伟明等[15]采用局部 振颤和滚法放松颈部肌肉,拔伸复位颈椎小关节紊 乱,以达到增加颈椎稳定、改善椎动脉血流的目的, 治疗6周后,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和脑干听觉 诱发电位异常率均得到改善。毛光才[16]采用中医 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3例,有效率为94. 34%, 患者治疗后基底动脉、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加快。 张根印等[17]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机是气 滞血瘀阻络,其以“柔筋-正骨-筋柔”理论为指 导,采用弹拨理筋、点穴镇痛、拔伸顿拉等手法结合 治疗该病,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2.3
针灸治疗
针灸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能够调节颈部和全身气血,疏通经络。殷寅春[18]取 百会穴、风池穴(双)、太溪穴(双)、足三里穴(双)、 颈4 ~ 6夹脊穴(双)施以温针灸,治疗后,患者症状 缓解,椎-基底动脉血流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陈 晓谦等[19]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 组,治疗组30例选取风池、颈4夹脊、安眠穴进行针
刺治疗,对照组
30例口服西比灵胶囊,治
疗后,治疗
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0. 01)。
孙艳怡等[20]将
8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耳穴治疗,对照组采用单
纯电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 组(-
<0.05)。
2.4 针刀治疗
小针刀治疗简单,可以直接疏通肌肉、筋膜粘 连,改善颈椎小关节紊乱,疏通局部经络,调节气血。 周玲等[21 ]采用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
3个疗程后,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VAS评分均明显
改善。何桂华等[22 ]采用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 病60例,4 ~ 6 d治疗
1次,3
次为
1个
疗程,连续治
疗
2
周后,治愈
23例,显效
35例
,无效
2
例。孙云
廷等[23]采用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选取风 池、夹脊等穴位,治疗后,患者头痛、眩晕、视物不清 等症状明显改善,LVA、RVA水平升高,有效率 为 99% 。
2.5 综合治疗
椎动脉
椎
的治疗方法
,
。
临床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该病,可提高有效率,降低复 发率。刘虹豆等[24]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分为
5
组分别治疗,其中针灸、推拿、中药离子透人、
中药熏洗
4
种中医治疗方法综合使用能明显减轻患
者疼痛,明显改善颈椎J0A评分。侯郭飞[25]采用推
合电
等中医
疗法治疗椎动脉
椎
,
结果显示:综合疗法有效率为
94.7%,较电针单独
治疗能更明显地减轻患者症状。王冠[26]将
96例椎
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项六 针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推拿治疗。结果 显示:治疗后,两组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提示椎
-
基底动脉血流均加快,眩晕、头痛等症状均减轻,且 治疗 优于
照
。 李镇
等[27]
用
椎牵
合电疗治疗椎动脉
椎
, 治疗 2 个疗程
,
VAS评分和颈部功能均得到改善。彭慧平等[28]采 用高压氧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对照组给予改善微 循环和活血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 压氧治疗,结果显示:两组TCD检查均提示椎
-
基
底动脉血流速度有所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讨论
椎动脉
椎
临床 见的骨
。 中医
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历史悠久,疗效肯定,方便易 行,成本低廉,且中医治疗该病能够辨证论治,根据 不同症状进行整体调节,药物安全,毒副作用
• 76 •中医研究 2018 年9 月 第 31 卷第9 期 TCM Res. September 2018 Vol. 31 No. 9
少[2^3°]。然而,中医药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过 程中还存在一定问题,如:椎动脉型颈椎病牵引时需 要考虑时间、拉力等;推拿时若手法失当容易造成医 源性损伤;口服中药需要辨证论治,具有疗程较长等 缺点[31];小针刀治疗只重视临床观察,对其作用机 制的研究欠缺。因此,临证时需观察患者实际情况, 根据其个体差异选用不同的中医治疗方法,以达到 最佳疗效。目前,椎动脉型颈椎病尚缺乏对其辨证 分型、诊断、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的研究,还需从多 因多果关系考虑,同时基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大量 国内外文献进行探讨分析,从多种发病因素进行 研究。4
参考文献
[1] 宋敏,刘涛,巩彦龙,等.活血定眩胶囊对小鼠脑微血管
内皮细胞bEnd. 3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及生物信息学分 析[J].中草药,2017,48(8) &1617 - 1623.
[2] 刘涛,宋敏,巩彦龙,等.活血定眩胶囊含药血清减轻小
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End.3缺氧损伤[J].中国病理生 理杂志,2017,33(3) :552 -556.
[3] 王薇,宋志靖,宋敏,等.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证候
的文献研究[<.中医研究,2015,28(2):49 -51.
[4] 王新立,景丽媛.解肌止眩汤联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
椎病66例[】].中医研究,2015,28(11):55 -56.
[5] 刘晓,吴建民,李清林,等治未病”思想联合推拿和活
血定眩胶囊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2例[J].中医研究, 2016,29 (1) :19 -21.
[6] 刘涛,宋敏,巩彦龙,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的
椎动脉型颈椎病组方用药规律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 2017,44 ( 8) :1571 - 1574.
[7] 薛军民,卢永锋.除眩通络汤联合中医外治疗法治疗椎
动脉型颈椎病48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 2015,32 (6) :67 -69.
[8] 高仲录.参芪四虫汤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
晕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6,34(2) : 129 - 131.[9] 蒋东明.祛风化瘀定眩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
察[<.黑龙江中医药,2013,43(4):24 -25.
[10 ]于继岗,王明怀,林强,等.葛仙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眩晕患者33例[J].西部中医药,2015,28(12):81 -83.[11] 侯鹏飞,郝延科,王卫卫,等.葛根二藤汤加减治疗椎动
脉型颈椎病74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37( 10) :55 -56.
[12] 赵冀伟,孙秋燕.痹祺胶囊配合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
病150例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 (4): 1358 - 1360.
[13] 李瑞达,陈建锋.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肝阳
上亢证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6, 12 (22):142 - 143.
[14 ]张宁,张卫华.定位旋转手法结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
椎病临床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2016,35 ( 12 ): 1032 - 1034.
[15] 李伟民,郭琛军,叶磊,等.牵引及中医按摩对椎动脉型
颈椎病的疗效及对经颅多普勒超声和脑干听觉诱发电 位异常率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 (35 ): 124 - 128.
[16] 毛光才.中医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应用及观
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 (7) : 1171.[17 ]张根印,孙峰,袁普卫,等.卧位平衡手法治疗椎动脉型
颈椎病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3,31 (9) : 130 -131.[18 ]殷寅春.温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
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
[19 ]陈晓谦,盛龔.针刺“颈三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治
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 (5) :800 -801.
[20] 孙艳怡,于震.电针配合耳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
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0) :1310 -311.[21] 周玲.小针刀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
观察[J].新中医,2016, 48( 1):80 - 82.
[22] 何桂华,陈立.小针刀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60例[<.
中国民间法,2011,19(5) :23.
[23 ]孙云廷,宋新波,王淑玲.小针刀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
椎病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 (5): 1140 - 1142.
[24] 刘虹豆,余洋,樊效鸿.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颈椎病100例
临床观察[<.吉林中医药,2015,35(1):34 -36.
[25] 侯郭飞,邢霓,阳方,等.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95例
疗效观察[<.湖南中医杂志,2016,32(1):76 -77.[26] 王冠.中医针灸联合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
床疗效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 11(2): 207 -210.
[27] 李镇锋,王彩华,王丽辉,等.综合康复治疗椎动脉型颈
椎病的疗效观察[J ].颈腰痛杂志,2013,34 ( 2 ): 148 - 150.
[28] 彭慧平,卢晓欣,汤永建,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高压氧
与药物联合治疗[J ].颈腰痛杂志,2014, 35 ( 4 ): 297 -299.
[29] 刘涛,宋敏,巩彦龙,等.宋敏从虚论治椎动脉型颈椎病
经验初探[<.辽宁中医杂志,2017,44(1):39 -40.[30] 刘涛,宋敏,龚彦龙,等.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医临床研
究进展[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3(5) :78 -80.[31 ]张明平,张海霞.电针供血、风池、颈百劳穴治疗椎动脉
性颈椎病43例[J].中医研究,2015,28( 1) :48 -50.
收稿日期:2017 - 12 - 15 ;修回日期:2018 - 03 - 20
(编9 颜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