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素质教育2

素质教育2

来源:华佗小知识
0~6

周岁小儿早期智能开发 第十章

第三节 精神素养

精神素养包括许多方面,例如有耐心、谦虚、有同情心、体谅、诚实、宽容、感激等等。这是一个人的情感和意志以及个性的最终体现。而现今随着例如“情商”等有关精神素养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验证,父母们对精神素养的认识也达到了一个新的认识高度。

一、有耐心

1. 耐心对孩子的重要性

成功者都是不怕失败,百折不挠的人。有的甚至是经历失败最多、最重的人:瓦尔特·惠特曼,美国十九世纪最杰出的大诗人。其作品《草叶集》于1855年退稿。退稿信上写:“窃以为出版大作当属不甚明智之举。”爱迪生光是研究电灯丝的耐热材料就有1600多种。正是这种遇到失败、挫折继续干的拼命精神,使这位发明家完成了1682项发明。

这些事迹都折射出一个道理:失败是成功之母,信心和毅力是成功之父。一个人只有不断从困难中吸取失败的教训,磨练意志,培养自己的忍耐力之后才会走向成功。

一位家长反映,她的孩子从小就没有耐心。出生后,吃奶吃几口就东张西望不吃了,到了二三岁,先看小人书,看了几页就丢掉,再拿起积木,堆了几块又不干了。只要他想做什么事,便立刻要求兑现,否则就不停地纠缠,甚至大哭大闹,直到父母满足他的要求或作出某种让步为止。

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孩子本身具有心理稳定性差和注意力转移快这两个特点。孩子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孩子十分好奇,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所以不能将注意力持久集中。何况耐心不是与生俱来的,需有意识地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

由上的例子可知有必要把孩子培养成有忍耐力的人,真正对孩子有益的,应该是那些使其身心都得到锻炼的环境。请大家不要忘记,劳苦能够造就人,越是优越环境越是孩子的敌人。而家长一方面希望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又希望他得到锻炼,那么就应该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和给他适当的约束,后者也是锻炼他的忍耐力的一种手段。 2. 教孩子学会忍耐

家长也许会发现孩子似乎只要想到了或听到了,便立刻要求“兑现”,否则便不停纠缠,直到父母不耐烦了,满足他们的要求或做出某种让步为止。

当孩子很小时,这样做是可以理解,而且大部分时候是合理的,因为童稚的哭声是孩子真实需求的反应。但是当孩子渐渐长大后,尤其是当他们学会利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时,家长应开始有意识地训练他们具有耐性,必须等待,必须在适当的时刻做某件事,懂得与别人协调行事。

这种训练是有原因的。首先孩子的要求会越来越多:吃、穿、玩、出门、购物,父母若

复旦(医大)奥医 著作权所有 翻版必究 专业医学是您明智的选择

0~6

周岁小儿早期智能开发 第十章

想满足他们的每一个要求,会发现自己忙得四脚朝天仍不能达到十分之一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懂得世界不是以他们为中心的,他们的要求不是总排第一位,等待是必不可少的,失望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孩子的耐心教育,首先就是让孩子逐渐懂得世界不是以他们为中心的,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有要求不可能总是排在第一位,要学会等待。

其次,训练耐心也需要耐心。当孩子做事虎头蛇尾,见异思迁时,父母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孩子不愿意,甚至哭闹就随便放弃。家长在要求孩子做事的时候,不要无耐心地一时去看看,一时去问问,而最好以平等态度,帮助孩子坚持做完。这样能提高孩子的兴趣和取胜的毅力。

父母也还要知道失败仅仅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失败最终走向成功的过程。在教育孩子有耐心、有勇气面对不完善的结果、敢于犯错误,并从错误中学习经验教训,不要因犯错而使自信心受损的过程中,家长也要表现出耐心,不能言行不一致,应该以身作则,才能培养一个百折不挠的意志坚定的孩子。

最后,要求孩子一段时间只干一件事。不要把过多的玩具、书籍等都放在身边。有的家长以为玩具越多越好,孩子要玩什么就买什么。结果买的玩具既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又不适合玩,尤其是难度过大的玩具,孩子摆弄一下就扔在一边;另外程度过深的书籍会造成孩子的精神疲劳,结果反而使孩子养成没耐心的习惯。

还有一点,相信诸位父母都可以理解:在一个竞争性很强的世界中生存的人,不断地体验到的两件事— 成功和失败。家长一方面教育孩子要有耐心,要坚强,同时家长们也应考虑

的是,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到底有多高,他们在孩子身上施加的压力有多少。

许多孩子竞争力发挥不好的原因常常能够追寻到父母身上,因为他们给孩子的标准和要求设得太高,而且他们经常的批评或者责怪,已经使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损伤,所以孩子就开始向下滑行,难以停止。一个失败接着另一个失败,直到他们的自信心完全崩溃。

当孩子失败时,同样重要的是要把事情本身和孩子分开,不要对孩子讲:“你把事情弄糟了,怎么搞的?你都忘了应该怎么做了吗?”这样说父母的地位在孩子心中会降低。正确的做法应是先弄清楚这件事情孩子没做好的原因,是没遇见的事情就可以和他一起来探讨,是以前做过或会做的事情就要找原因,然后和他沟通。例如可以问他:“我记得这件事你以前不是做过吗,做得很好啊,是不是……”再温和地问他是否忘了或是别的什么问题。千万不可因为是父母就可以不分青红皂白乱批评他一顿,找出问题的症结才是根本。 3. 给孩子适当的约束

教会孩子遵守规则,使他接受约束也是让他学会忍耐的良好的手段。事实上,要想提高孩子的精神素养水平,不对孩子采取一致有效的纪律约束,是不可能达到的。尽管市面上有成百上千的书籍专门论述如何最好地稳定孩子,但真正有效的只有几点简单的原则:

将和规定清楚地以书面或其他确定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坚持遵守。如果可能,写明并公布这些规定。

复旦(医大)奥医 著作权所有 翻版必究 专业医学是您明智的选择

0~6

周岁小儿早期智能开发 第十章

孩子开始调皮时,警告或提醒他们。这是培养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最佳办法。

用表扬或欣赏来肯定好的行为,以此塑造孩子积极性的行为。对孩子故意吸引你注意的行为置之不理。

防患于未然。根据行为心理学,大多数问题的发生是有特定的刺激原因和信号的。及时看出并排除这些因素,有助于避免那些问题的发生。

如果某规定和被违反了,不管是否故意,应立即给予适当的惩罚。一定要前后一致,说到做到。惩罚孩子时,程度一定要适宜。掌握一些办法。最普遍使用的有:

①指责:这是孩子犯错后,父母首先该做的事,其使用频率相当高。

②明白后果:就是让孩子经历自己的捣乱行为必然的后果,以便让他明白你为什么要确立某项规定。比如当家长心急如焚地要赶班车时,孩子磨磨蹭蹭,不愿意赶上,那就该让他自己走到幼儿园或学校,并告诉老师他迟到的原因。当然,这个方法是有时不现实的或危险的,比如教育孩子不要跑上大街,不要玩火等,若孩子违反了,就不能使用此法。

③面壁:这或许是最普遍介绍的方法了,就是让你的孩子独自呆在一个中性、不受影响的地方。时间很短,根据年龄大小,1岁加1分钟。如果孩子在公众场合捣乱,这个方法很有效。

④剥夺一项:当孩子太大,不能用“面壁”的方法时,父母们便剥夺他们的一项。比如不让看电视、玩游戏机和打电话,效果很好。但不要剥夺有可能对他们的成长有利的。

⑤过度矫正:该办法一般用于快速矫正错误行为。孩子捣蛋时,家长必须让他重复正确行为至少10遍,或持续20分钟。比如,如果孩子从外回来,把外衣和书本或手里的东西扔到地板上,对家长或家长的招呼不理不睬。此时,家长就该让他出去,重新进门10次,每次都要热情是打招呼,并把书本放好,把外衣挂在衣帽钩上。

正像许多研究都充分证明的,如果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孩子,那么太严格总比太宽容要好得多。《今日美国》对101名高中全优生进行了调查,在49% 的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比别人更严,所以给孩子适当的约束对他们是利大于弊的。

二、善良

要教会孩子从喜欢和爱护中学会善待别人。首先,要教会孩子学习如何亲切地对待父母和兄弟姐妹。开始可叫他帮着做件什么事,当他做好后对他说声“谢谢”,然后再告诉他,他能这样热心帮妈妈做事情,妈妈有多高兴。孩子就是这样学会从善待别人中得到快乐的。要知道,父母仅仅为孩子付出是不行的,还应让孩子为家庭做点事情,并在这之后要向他表现出自己的欢喜和感谢。想让孩子有思想、体贴人、富有同情心,有一件事父母必须要做到:提高对孩子的期望。做纵容型的父母,为孩子整理床铺或替他做家庭作业,都是家长轻而易举便能做到,但如果想这样还能培养孩子,必须先纠正自己的观念:纵容娇惯孩子对他是非

复旦(医大)奥医 著作权所有 翻版必究 专业医学是您明智的选择

0~6

常有害的!

周岁小儿早期智能开发 第十章

每个孩子都是善良单纯的,具有乐于助人的天性。在这一点上,一般而言,男孩更愿意作些体力上或“营救”之类的事(比如,教别的孩子学骑车等),而女孩则更能起到精神支持的作用(如安慰人等)。因此培养孩子善良的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他如何随时随地做好事。

那么就从今天做起吧。今天是把做好事变为全家活动的日子,从文具店买回一个笔记本,记录家庭成员中每个人每天所做的好事。这些好事可以很简单,比如为别人开门,电话问候生病的朋友等。当善良成为一种习惯时,你将发现孩子会不满足于这些,而去做更有利于他人的事情。此外,应该早点教给孩子学会感谢,在得到东西时一定要说声“谢谢”。

要让孩子知道:生活中离不开相互之间的帮助,在受到别人帮助时,应该表示感谢。当孩子学会感谢后,要好好表扬他,夸张一点也不要紧。这样,孩子会学会发自内心地向别人表达感谢和以感激的心态接受别人的好意。

三、诚实

孩子说谎的原因可粗略分为两大类,即有意撒谎和无意说谎。孩子把自己当作想象中的人物、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谎话”时,没必要去训斥他,因为他是无意的;但是,明明是自己做了错事,却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像这样的事情就不能不训斥了。比如不拿别人的东西、商店里的物品要付了钱才能拿走、捡到的东西要交给叔叔等,这类事情应该适时地教给孩子。因为,对没有学过的事情,孩子是不懂的。

3~6岁的孩子想象力特别丰富,语言发展趋向成熟,但由于孩子思维能力的局限,无法将想象与事实、真与假区分开。如孩子说他看见一只有飞机那么大的鸟在天上飞,就是一种夸张式的说法。还有的是透露心中的期望与需求;如孩子说昨天妈妈带他去吃了一个像脸盆那么大的冰淇淋,他可能是把期望说出来,而不是刻意要说谎。对这之类的“谎言”,父母不应认为孩子是在欺骗自己,而是应当运用孩子表现出来的想象力积极引导。如当孩子告诉你,他去了迪斯尼乐园时,你可以说:“哦,那你是怎么去的呢?那里最好玩的是什么?你在那里吃了些什么?”等,听听孩子对他的“迪斯尼之行”发表的感想,把这些感想组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关于迪斯尼之行的故事。最后对孩子指出:“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可能以后会实现。”

有意说谎是指孩子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故意歪曲的言语行为。有意说谎的动机又可分为两大类:其一是想逃避惩罚。妈妈在厨房里听到声响,走进客厅,只见满地的碎花瓶及儿子的皮球,而正在看电视的儿子却说:“不是我打破的。”其二是想要达到某种目的或获得某物。如孩子不想上学时,可能会说自己肚子疼、不舒服。看到别的孩子喝果汁,会说:“我嘴巴干。”

家长在面对孩子不诚实、夸张的谎言时,不要急着斥责或揭穿他,对于这个年龄孩子的

复旦(医大)奥医 著作权所有 翻版必究 专业医学是您明智的选择

0~6

周岁小儿早期智能开发 第十章

说谎行为,关心远比责骂更重要。关键的是要了解孩子说谎的动机,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再针对问题和孩子沟通。例如家长可以对他说“你一定是怕妈妈骂,所以不敢承认花瓶是你打破的,如果你如实地回答,妈妈怎么会责怪你呢,下次注意一下就行了。”同时,也要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如可以说“妈妈知道你没说实话,心里很难过,我们不喜欢不诚实的孩子”等。

当然,要教孩子诚实,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对孩子说一不二。

四、温顺

幼小的孩子还没有判断力,不具备辨别善恶的能力,所以在这个时期,应使孩子养成对父母信任的习惯,不能让孩子做出轻视父母的言行。

对于孩子在零岁至三岁的反抗,父母不能过于宽容,这样会有损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不行的事情就是不行,父母要有这样的权威。如果在孩子零岁至三岁时错过了时机,就只能培养出骄横的孩子来。但三、四岁的孩子的心理迅速成长,他逐渐从一切要依附家长,变为要求自我。孩子已开始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的,哪些不是,同时还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这时孩子特别好奇,什么都想亲自碰一碰,看一看,但他们的能力十分有限。在这种矛盾的状态下容易“闯祸”,一“闯祸”就触犯了父母的禁忌,父母常常横加“干涉”,可父母越“干涉”,孩子想弄个明白的欲望就越强烈。

如果父母不能理解这点,对孩子正常的好奇心不分青红皂白地“阻止”,甚至“打骂”,就难免引起孩子的不服和反抗。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这一变化不十分理解,他们只是习惯于在孩子出生一、二年间建立起来的那种依从关系,没有把孩子作为一个的“人”来考虑,一旦孩子有了自己的主张,开始用“我”来表达自己的要求时,父母就把孩子这种性,看作是任性了。

父母应正确认识孩子在这个时期所表现出的任性,并加以引导,可试着从下列几方面着手:

①放手让孩子干。这一年龄的孩子什么都想自己来,如穿衣服、系鞋带、盛饭,甚至给大人夹菜,“手不停,脚不住”。虽然他们的动作很不得要领,要花费很长时间,但家长应耐心地鼓励、帮助,千万不要不耐烦甚至阻止,否则将会使孩子失去信心。

②少说不要。父母总希望通过“禁止”来改变孩子的不好行为。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停止了错误行为时,立即给予赞赏和奖励。

③巧用转移法。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力有限,但为了模仿大人,往往会固执地干一些他们干不了的事。此时家长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孩子想帮大人搬一些重东西,大人可给一些小东西让他拿。

④要坚持要求。当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并百般纠缠时,父母应坚定说“不”。有的孩子在商店看见喜欢的东西就要买,家长不同意,就赖着不走甚至放声大哭大闹,此时最好

复旦(医大)奥医 著作权所有 翻版必究 专业医学是您明智的选择

0~6

周岁小儿早期智能开发 第十章

的办法是带孩子走开。孩子虽然没达到目的,却也无可奈何,这样既不伤孩子的自尊心,又不会助长孩子的任性。

4~5岁的孩子,正是想象力丰富、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喜欢发问,也会察言观色,不但要求大人告诉他一些新奇的事件,也愿意告诉别人许多事情,有时也喜欢吹点小牛。他们的自我意识已逐渐形成,开始要求和大人形成一种新的关系。这时家长对孩子的管教,若还是3岁前的老一套,就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形成和家长的“心理冲突”。

“顶嘴”多半出现在家长数落孩子事情做得不对、不好的时候。为此,若遇到孩子据理力争或找借口,家长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批评或说理是否合理。有的父母没有深入了解情况,即兴发挥就很难令孩子信服;有的父母不注意以身作则,如自己平时好吃零食,吃饭挑食,而对孩子的类似表现是“坏毛病”等,就会令孩子反感。同时,父母要设法让孩子在具体活动中体会父母所说的道理。如有的孩子因贪吃呕吐了,这时父母可以说“吃多了,肚子受不了,所以吐了,多难受!”孩子听了觉得有理。

在给孩子讲道理时,还须注意口气和态度。孩子往往会以大人说他的语气来教训别人或反驳父母,所以,常常高频率地唠叨个不停,会让孩子习以为常而忽略对父母的尊敬。若为某件事和孩子僵持不下,最好尽量降低音量,视情况改变话题,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用严肃低调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你认真时的压力。

再提醒家长一下:多采取幽默的办法教育孩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字眼比干巴巴的说教更有效。同时,肯定地告诉他你希望他做的事,比告诉他你不希望他怎么来得有效。

孩子表现情绪的方式多半是模仿父母或周围的人,也就是说他之所以会吼、会摔、会骂,多是耳闻目睹的结果。因此,帮助孩子宣泄怒气的首要办法是父母以身作则。如果父母自己碰到“情绪火山”时,就把看完的杂志扔得劈啪作响,把电视机的音量开到震耳欲聋,那么孩子一定会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学到这样表达情绪的方式。

面对孩子的不良情绪,家长可使用一些让孩子排解愤怒的高招。比如,让孩子用力捶地、打枕头或长毛绒制品,一边打一边把心中的不满或委屈讲出来。还可以告诉他用画表现出来,并可以在画中做任何处理。

最后,面对孩子的大发雷霆,父母应学会“进退”之道。所谓“进”即以欣赏、赞美的方式,经常肯定孩子温柔和宽厚友善的行为。“退”则是暂时回避孩子的大怒情景,等他情绪平稳时,和孩子探讨愤怒的来源,听听他的诉说,他一定会很快地忘记不愉快,并高兴起来。

五、乐观

心态,可以说是孩子对待问题的一种基本态度,也可以说是一种能力。心态好不好直接关系着孩子面对和处理问题的表现,如何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下面便是几条建议:

①批评前仔细考虑一下方式。批评孩子的方法正确与否,显著地影响着孩子日后性格的

复旦(医大)奥医 著作权所有 翻版必究 专业医学是您明智的选择

0~6

周岁小儿早期智能开发 第十章

乐观与悲观。批评孩子的第一要点就是恰如其分。过度批评会给孩子造成过度的内疚和羞辱感,超过了使孩子改错的度。不批评孩子又会使孩子丧失责任感,磨灭其改正错误的愿望。其次,家长应掌握乐观的解释问题的方法,实事求是地解释问题,指出犯错误的具体原因,使孩子明白自己所犯错误是可以改变的。

②自己要充当表率。孩子会模仿家长的行为,把家长的优缺点一并吸收。如果家长是个悲观主义者,那么孩子也会那样思考问题。如果家长希望他们养成乐观的品性,那么家长自己必须首先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改变思维方式并不容易,但是只要明白一点,那就是:悲观只是一种习惯,把它当成习惯对待就行。

由于诸方面原因,如今的孩子比以前的任何一代都更容易悲观。因此家长和孩子需记住以下几点,对双方都很有帮助:①孩子们可以养成乐观向上的性格,从而更有效地对付忧郁症等身心疾病。②只有通过现实地思考、经历过与自己年龄相适应的挑战后才能养成乐观性格。③与孩子相处时,家长必须保持乐观的心态。孩子们最容易学以父母的言行。

在进行上述五个方面的素质教育时,我们不得不严格一些。但什么时候该训斥、什么时候又不该训斥呢?我们可以定一个尺度:当孩子的行为涉及到任性、坏心眼、撒谎、反抗时可以训斥,除此之外就没有训斥的必要,因为那不会对孩子的心灵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孩子不当心把东西弄坏了,或者是高兴得满屋子又跑又跳,这种时候就不要去责骂他。

复旦(医大)奥医 著作权所有 翻版必究 专业医学是您明智的选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