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EIRP指标设计与实现

来源:华佗小知识


EIRP指标设计与实现

1、 EIRP定义

EIRP是描述系统发射能力的指标,EIRP = G + P – L,G是天线增益,P是功放输出功率,L是馈线损耗。

2、 地面站EIRP指标设计思路

在地面站系统存在上行业务时,需对EIRP进行设计。包括如下情况:

a. 卫星测控地面站,上行信号为卫星控制信号;

b. 数据采集系统地面终端,上行信号为采集数据;

c. 卫通地面站,存在端到端的双向数据传输。

对于a,b两种情况,卫星上都有解调器,地面站EIRP设计时,只考虑上行链路,保证卫星接收C/No。EIRP ≥ [C/No]th+ Loss – G/T -228.6。

对于卫通地面站的EIRP设计,由于卫星不设终端,只具备转发功能,终端位于对端地面站,因此须考虑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保证对端地面站的C/No。这里的设计稍微复杂,叙述如下:

设计公式如下:

C/No上=EIRP地-Loss+G/T卫+228.6; A

C/No下=EIRP卫-Loss+G/T地+228.6; B

C/No = 1/(1/(C/No上)+1/(C/No下))。 C

上述公式联立,可看出C/No 与EIRP地的关系。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式中EIRP卫和G/T卫都与卫星参数有关,特别是EIRP卫,无法从卫星参数中一眼看出,须通过计算。下面,对卫星转发器参数和EIRP卫的计算方法进行介绍。

与链路计算有关的卫星转发器参数有且只有5个:G/T卫、饱和通量密度、输入回退、输出回退、最大输出EIRP卫max。

1) G/T卫: 卫星转发器接收系统G/T。与公式A有关。

以下2) ~ 3)的参数,与公式B中的EIRP卫有关。

2) 饱和通量密度:通量密度(W)反映卫星天线单位有效面积上的接收功率。不科学的说,该量的目的就在于反映卫星的接收功率,只是考虑到天线的原因,才炮制出通量密度这一物理量。

4WEIRP地Loss10lg(2),可见,W决定于EIRP地。

饱和通量密度(Ws)是卫星转发器的参数之一,指卫星转发器输入压缩时,卫星天线单位有效面积上的接收功率。这一物理量反映的是卫星的灵敏度,当通量密度达到Ws时,

即可判断卫星输入已压缩。显然,这种情况在实际中很少出现,因为输入压缩时,卫星输出已超过输出压缩点,功放深度压缩,比较危险。一般,卫星方允许卫星接收通量密度达到的值是Ws-Boi。关于输入、输出压缩和Boi,,详见第3)点。

3) 输入回退(Boi)和输出回退(Boo):先说明输入压缩和输出压缩。输入压缩是指转发器功放输入口前置放大器压缩,输出压缩是指转发器功放压缩。在转发器使用时,为了保证线性,卫星方一般规定转发器前放的额定输出功率比压缩点小3~10dB,这就是输入回退(Boi),规定转发器功放的额定输出功率比压缩点也小3~6dB,这就是输出回退(Boo)。

对于链路设计来说,除了Boi比较重要外,Boo与Boi的差值也相当关键。

4) 最大输出EIRP卫max:工程上,最大输出EIRP卫max指的就是卫星功放输出达到压缩点时,卫星的EIRP值。(对于卫星,一般资料中好像并不区分饱和点和压缩点)。

通过上述介绍,需搞清楚如下关系:

当地面站EIRP地达到一定水平,使卫星的接收通量密度W达到Ws-Boi,卫星功放输出在输出压缩点的基础上回退Boo,此时,

EIRP卫 = EIRP卫max -Boo。

进一步,当地面站EIRP地较小时,卫星的接收通量密度距Ws-Boi差一个量值Bo,则EIRP卫 = EIRP卫max -Boo –Bo。

至此,公式A、B、C中的所有参数都已确定,建立Excel表格,可以方便的得C/No

与EIRP地的变化关系。一般设计时,在Excel表格中不断调整EIRP地,C/No自动计算得到结果,直到满足门限要求为止。

在调整EIRP地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时刻注意中间量W。如下:

1) W不能超过Ws-Boi-10lg(N),其中,N为单个转发器中的载波数量。若W

超过Ws-Boi-10lg(N),则无论C/No计算结果如何,都要降低EIRP地;(对于实际运营的通信卫星,这一条也可以适当放宽:Ws-Boi-10lg(N)2) 对于传输速率要求非常高的情况,设计EIRP地,使W= Ws-Boi-10lg(N)。即

以卫星下行EIRP卫最大化为原则。这种情况特别适用于星状网的主站以及传输速率要求极高的情况。

3) 对于传输速率不高的情况(一般,地面EIRP地较小,W也很小),不必考虑

W,设计原则就是保证C/No大于[C/No]th。这种设计的例子包括:星状网的小站、低速率传输的场合。

3、 EIRP指标实现思路

确定地面站EIRP指标后,根据公式EIRP = G + P – L,只需对天线增益G、功放最大输出P和馈线损耗L进行设计。

设计建议如下:

1) 对于第2章中的a,b两种应用情况,完全根据天线的接收指标(G/T值)来

确定天线口径,从而得到发射增益G。功放的输出

P= EIRP地 – G + L。

2) 对于第2章中c应用情况,地面站天线、功放指标需与对端的指标一起考虑,

同时也要结合G/T值设计。比较简单的做法是,根据经验确定天线口径和功放大小,然后根据Excel链路计算表进行微调。常见的设计原则是:车载站天线设计考虑运输性,尽量采用小天线、大功放;星状网中主站采用大天线;网状网中,两端天线、功放指标尽量一致。

3) 馈线一般如下设计:S频段以下均可采用低损电缆,功率较大时,须采用大功

率低损电缆。S频段电缆损耗一般是0.15dB/m,低频情况,损耗更小。C、Ku、Ka等一律采用波导馈电,损耗一般按0.1dB/m设计。值得注意的是,在地面站系统中,功放和天线之间往往会接入测试耦合器、多工器、开关、环行器等微波器件,设计时,在馈线损耗上要留有1dB左右的余量。

4、 工程建议

1) 对于典型的卫通系统,市面上的天线、功放都有一定的规格,在设计时,天

线、功放尽量满足规格标准。比如,天线口径:13m,7.3m,6m,3.7m,2.4m,1.8m,1.5m,1.2m,0.9m;功放输出:8W,16W,25W,40W,60W,80W等。

2) 馈线尽量短,功放靠近天线安装,注意功放的安装结构。在选用波导馈电时,

还要特别注意高频箱结构设计,防止波导干涉。

3) 功放输出一般配置大功率环行器,尤其是在馈线特别长,或中间的微波组件

特别复杂的情况。

4) 功放输出功率设计时,最好留3dB余量。

注:本文公式中所有参数都是分贝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