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单元《课程纲要》表格

单元《课程纲要》表格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三 年级 数学 学科 学期 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适用年级 五虎庙小学 三年级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总课时 61 牛晓丽 陈科红 设计日期 2012.9 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原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本套的各册教材已经陆续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学生、教材及其它资源背景分析 课 程 目 标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

实施内容 课时安排

程 内 容 位置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四边形 有余数的除法 时分秒 多位数乘一位数 分数的初步认识 可能性 7 9 6 5 3 13 5 4 3 6 数学广角 总复习 课 程 实 施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 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 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1、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有 效 性 评 价 (一) 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考察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能力。 2、进行一次作业展评,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展评教案、作业、各项工作记录,评定教师教学工作,通过听、评 课考核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五 年级 数学 学科 一 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适用年级 五虎庙小学 三年级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总课时 7 牛晓丽 陈科红 设计日期 2012.9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1)从测量教科书的长、宽、厚的活动引出“毫米”。 学生、教材及(2)通过观察直尺刻度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借助1分硬币的其它资厚度帮助学生巩固1毫米的表象,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源背景用“毫米”作单位。 分析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通过两个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量课桌的长度,引出用10厘米为单位来量比较方便,突出出现“分米”的必要性。 (2)直接用刻度尺直观表示的方法说明1分米有多长(建立长度表象)以及分米和厘米的关系。 (3)米和分米的关系教材上没有给出,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 (4)让学生用手势比划1分米的长度,巩固1分米的长度观念。 课 程 目 标 实施内容 千米的认识 吨的认识 课 程 内 容 课时安排 4 3

课 程 实 施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 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㈡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 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1、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有 效 性 评 价 (二) 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利用课堂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等方式及时反馈学习信息。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考察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能力。 2、进行一次作业展评,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展评教案、作业、各项工作记录,评定教师教学工作,通过听、评 课考核教师课堂教学水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