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20%以下,无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不进行合并抵销
持股2%,重大影响,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不进行合并抵销
持股50%以上,控制,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按权益法调整合并报表及抵销分录
一、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子公司法人实体不存在,合并后子公司不单独出具财务报表,合并以后不编制合并报表,
合并日的会计处理为:
借:资产(子公司帐面价值)
贷:负债(子公司账面价值)
贷:银行存款(母公司投出账面价值)
股本(母公司投出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贷方差额)
借:资本公积(A=贷方之和,但A不能大于母公司调整后的资本公积)
贷:盈余公积(B=子公司账面价值,如果A大于母公司资本公积,此值等于资本
未分配利润(C=子公司账面价值)
合并当年和以后年度不再编制合并报表。
二、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子公司法人实体存在,合并后子公司单独出具财务报表,合并以后编制合并报表,
合并日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A=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份额)
贷:银行存款(母公司投出账面价值)
股本(母公司投出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贷方差额)
编制合并抵销分录
借:股本(子公司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子公司账面价值)
盈余公积(子公司账面价值)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账面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A=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份额)
少数股东权益
借:资本公积(A=贷方之和,但A不能大于母公司调整后的资本公积)
贷:盈余公积(B=子公司账面价值,如果A大于母公司资本公积,此值等于资本
未分配利润(C=子公司账面价值)
合并当年的处理,编制如五的调整和抵销分录
合并以后年度的处理,编制如五的调整和抵销分录(涉及年初未分配利润)
三、非同一控制下的吸收合并子公司法人实体不存在,合并后子公司不单独出具财务报表,合并以后不编制合并报表,
合并日的会计处理为:
借:资产(子公司公允价值)
借:商誉(投资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贷:负债(子公司公允价值)
贷:银行存款(母公司投出公允价值)
股本+资本公积(母公司投出公允价值)
营业外收入(投资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合并当年及以后年度不再编制合并报表。
四、非同一控制下的控股合并子公司法人实体存在,合并后子公司单独出具财务报表,合并以后编制合并报表,
合并日的会计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A=母公司投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直接费用)
贷:银行存款(母公司投出公允价值)
股本+资本公积(母公司投出公允价值)
合并日合并报表的抵消分录:
借:股本(子公司账面价值)
资本公积(子公司账面价值)
盈余公积(子公司账面价值)
未分配利润(子公司账面价值)
固定资产等(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
商誉(投资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贷:长期股权投资(A=母公司支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直接费用)
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合并日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
未分配利润(投资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盈余公积(投资成本<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合并当年的抵消分录:
编制如五的调整和抵销分录
合并以后年度的处理,编制如五的调整和抵销分录(涉及年初未分配利润)
五、合并以后的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
调整分录:
1、将子公司分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和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子公司两类,对子公司的报表分别进行调整。
相关调整分录:
贷:负债类项目(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负数则为借方)
资本公积(差额借或贷)
借:管理费用
年初未分配利润(连续编制时,上年度的调整数)
贷:固定折旧(或反向分录)
无形摊销
2、调整母公期股权投资
将母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账务上的成本法调整为报表上的权益法,应用追溯调整。相关分录(三步曲):
另:考虑盈余公积影响
借:提取盈余公积(调整时确认的投资收益10%)
贷:盈余公积(或反向分录)
下年度连续编制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年初
资本公积
抵销分录:
合并抵销分录可分为三类:内部股权投资的抵销、内部债权债务的抵销和内部交易的抵销。
1.内部股权投资的抵销
贷:长期股权投资
少数股东权益
营业外收入(贷方差额)[M1]
注意:此处为调整后子公司报表数,长期股权投资也为调整后的报表数,少数股东权益按合并资产负债表日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帐面价值计算。
少数股东损益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提取盈余公积
对所有者的分配
未分配利润——年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