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拘留的适用条件有哪些
强制措施是机关、人民、人民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为了保证侦查、起诉和审判顺利进行,即及时揭露、证实犯罪而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暂时或者剥夺的措施。刑事拘留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五种强制措施之一,其适用条件为:
(一)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现行犯是指正在实施犯罪的人,重大嫌疑分子是指有证据证明有重大犯罪嫌疑的人。
(二)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况之一。对于何谓紧急情况,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和第一百三十二条对于机关的拘留和人民的拘留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采用列举的方式,规定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机关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人民在直接受理的案件中,对于具有以下两种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有权决定拘留:
1、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2、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人民决定拘留后,由机关执行。
没有立案可否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拘留
没有立案的,不能采取刑事拘留这一强制措施。具体理由如下:
(一)从刑事诉讼理论看,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是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五个普通诉讼程序。立案是刑事诉讼的起始程序,也是刑事诉讼的必经程序。司法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随意超越、颠倒任何一个诉讼阶段。只有前一诉讼阶段的任务完成之后,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诉讼活动。从《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第一项“侦查是指机关、人民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有关的强制性措施”的规定可以看出,包括拘留在内的强制措施是侦查的一种辅助手段,只能在侦查过程中使用。没有立案就不能侦查,也就不能采取刑事拘留这一强制措施。
(二)从法律依据看,《人民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二十规定,在立案前的初查中不得对被查对象采取强制措施;《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程序规定》第一百零六条规定,“对符合本规定第一百零五条所列情形之一,因情况紧急来不及办理拘留手续的,应当在将犯罪嫌疑人带至机关后立即办理法律手续”;高检院、《关于适用刑事强制措施有关问题的规定》第二十条规定,“人民对于符合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四)项或者第(五)项规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因情况紧急,来不及办理拘留手续的,可以先行将犯罪嫌疑人带至机关,同时立即办理拘留手续。”从前述有关规定可以看出,《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规定的先行拘留不是指先拘留后立案,而是指先拘留再办理拘留相关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