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及相关法律规定
本文讨论了虚假宣传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经营者和广告经营者的责任,以及连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违法行为将面临罚款和其他制裁,罚款金额根据情节严重程度而定。同时,文章还列举了相关法律规定,强调了对商业秘密、有奖销售和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的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法律分析
一、虚假宣传要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1、经营者(广告主)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1条第1款规定,经营者利用广告和其他方法,对商品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并可根据情节处1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2、广告经营者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广告经营者在明知或应知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的,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依法处以罚款。广告法第37条规定的罚款,指广告费用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停止其广告业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连带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3规定: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监督检查部门应当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广告主应负担民事责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不能提供广告主的真实名称、地址的应承担全部民事责任。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十一条经营者以及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违反本法第九条规定侵犯商业秘密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二条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十条规定进行有奖销售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三条经营者违反本法第十一条规定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由监督检查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消除影响,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三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结语
虚假宣传涉及的法律责任不容忽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对于利用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的经营者和广告经营者,监督检查部门有权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措施。同时,如果情节严重或构成犯罪,将追究刑事责任。此外,发布虚假广告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广告主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因此,在商业活动中,务必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己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21修正):第一章 总 则 第五条 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信用,公平竞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21修正):第二章 广告内容准则 第十三条 广告不得贬低其他生产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21修正):第二章 广告内容准则 第十条 广告不得损害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