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非因工负伤如何解除劳动合同?

来源:华佗小知识

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间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但符合条件的单位可提前30天通知员工并支付经济补偿解除合同。经济补偿根据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

法律分析

单位非因工负伤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提前三十天通知劳动者本人并且支付相关经济补偿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了。但是在医疗期的非因工负伤是不能够解除劳动合同的。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因此,非因工负伤,但在规定的医疗期间,是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

但是符合条件的,也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根据规定,非因工负伤解除劳动合同是可以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第四十二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单位是不能够在员工医疗期中与其解除劳动合同的,一定要解除合同的,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符合条件的单位提前30天通知员工,与员工协商一致并且支付补偿金,办理离职手续即可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是根据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为依据来计算的。

结语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劳动者,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但是符合条件的单位,在提前30天通知员工、与员工协商一致并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况下,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标准按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对于单位想要解除员工医疗期内的劳动合同,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并支付经济补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8修正):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第三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

用人单位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七章 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第六十三条 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哺乳未满一周岁的婴儿期间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其他劳动,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2021修正):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十九条 工会参加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地方劳动争议仲裁组织应当有同级工会代表参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