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可以离婚。在精神病人办理离婚的时候,可向有关部门申请进行调解或直接去起诉离婚,间歇性精神病,应当在其精神正常的时间进行诉讼,如果是无诉讼能力或者是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应由精神病人离婚案件中当事人父母、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有抚养关系的兄弟姐妹代为诉讼。
一、精神病杀人坐牢吗
第一、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的危害后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定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强制医疗。”第二、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1第3款规定:“尚未完全丧失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三、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第2款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是具有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的,因此,应当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二、精神病犯罪为什么不能判死刑
因为精神病人对外界事物没有正常的认知,其行为没有犯罪故意,不符合犯罪的构成要件,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不需承担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三、精神病人立遗嘱时有什么要求
不管谁在场,精神病人一般都不能立遗嘱,因为法律规定当精神病人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民事行为能力人时,其所立的遗嘱无效。除非精神病人患有的间歇性精神病,那么在其意识正常时可以订立遗嘱,并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又不属于继承人、受遗赠人并与继承人、受遗赠人没有利害关系的人担任其遗嘱见证人。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
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提起离婚诉讼。人民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果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当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成员;
(三)有、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踪,另一方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经人民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