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视角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论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习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 
  信息资料
  搜集、查阅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查阅有关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教学要求
  认读6个字,其中一个多音字。能针对文中的不同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了解乌塔独自一个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他的自立意识和生活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乌塔独自一个人到欧洲旅游的故事,感受他的自立意识和生活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
  1、自学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汇报
  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有爱心  胆大心细   有主见  ……
  3、组织讨论
  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巩固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