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练习课

练习课

来源:华佗小知识

  教学目标:

  1.了解“冰”字的字理和它的汉字演变过程。

  2.正确、通顺朗读课文并提高读题质疑和合理想象的能力。

  3.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教具准备: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导入

  同学们,您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两则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粉红小嘴巴,桃树是它家。夏天来到了,抱个胖娃娃。)——桃花

  (一个小姑娘,她家在荷塘。身穿粉红袄,坐在绿船上。)——荷花

  (不怕霜寒最勇敢,最爱秋天里开放。形态不同气味香,五颜六色真好看。)

  ——菊花

  二 新课揭题

  (一)猜谜激趣、揭题。

  1.过渡:刚才小朋友们猜了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爷爷也来凑热闹了,他想让小朋友们再猜一则谜语,它就躲在你们的校本作业第10课课前预习第一项中,赶紧打开读一读,猜一猜吧。

  2.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读校本作业本课课前预习第一项。

  谁来当当小老师把谜语读出来给大家猜。

  3. 指名猜答案,随机出示课题,指名读准课题(强调“冰”的后鼻音)。

  (二)“冰”字演变

  1.出示“冰”的实物图片和古汉字。

  2.从你们好奇的眼神当中,老师看出来你们很想知道古汉字“冰”是怎样演变成现在的“冰”呢?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在校本作业本课课前预习第二项中找到答案。

  3.学生通过校本作业了解汉字“冰”的演变。

  4.小雪人要带小朋友们进一步了解汉字“冰”演变的神奇过程。

  (播放课件,演示汉字演变。)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汉字演变怎么样呢?

  5.小朋友们,汉字“冰”宝宝想和你们成为更好的朋友,它要大家仔细的认识一下它呢。你们看,它的右边是我们学过的“水”,而它左边的两点水表示什么意思呢?

  6.大家通过课件上的图看出来,两点水表示温度很低,那“冰”这个字表示什么意思呢?

  7.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了解“冰”的字理。(“冰”是冻起来的水。)

  (三)读题质疑

  1.当你知道冰是冻起来的水后,你再看看课题,你的小脑袋里多了哪些问号?(冰怎么会开花呢?冰花是怎么来的呢?等)

  2.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冰花的图片,教师有感情地描绘:“有些冰花像宽大的树叶,有些像柔嫩的小草,有些像丰满的牡丹,你看,这像美丽的喷泉,这像不畏严寒的菊花。”

  3.你觉得冰花还像什么?(学生自由想象)

  三 初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亲眼见过冰花吗?刘老师也没有见过,不过有个叫小童的男孩就有幸看过,这个故事就在我们语文书的第115页,赶紧打开课文吧。

  1.学生打开课文,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课文。

  2.小朋友们,你们也来把课文读一读吧,记住要达到小雪人对你提出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3)标出小节号。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教师检查反馈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教学反思

  一、猜谜导入、学生寓学于乐。

  本课课题是“冰花”,教师就收集或自编了几首春、夏、秋季特有花的谜语让学生猜,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猜到的。学生猜得快,答得准,参与率达到了百分百。老师及时奖励了回答正确的学生以大红花,孩子的脸上立刻绽放出成功与喜悦的笑容。这时,教师顺势小结并引导学生自己读校本作业课前预习的第一项:“我来猜猜看”。学生兴趣十足地自读自猜。当学生猜出答案后,教师板书课题,导入环节自然流畅,学生寓学于乐。

  二、知识整合、学生温故知新。

  新课标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注意构建课内外联系。教材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封闭的,而是用各种形式互相关联,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教师教学本课时、先引导学生复习《江南》的荷花,《看菊花》的菊花,让学生对花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猜出冬天的冰花。学生在寻找事物的共同点之后,又引起认识上的冲突,温故而后知新,学习期待之情不禁而生。

  三、汉字演变,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为学生今后的阅读与作文教学打下基础。课标特别强调的就是学生要有主动识字的意识和识字的能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再困难的学习学生也会乐此不疲;少了兴趣,再重要的学习也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所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是引领学生主动识字的重要前提条件。

  本节课教师通过课件和校本作业让孩子感知汉字“冰”是如何由实物转化成古汉字,又如何由古汉字渐渐演变成现在的“冰”。从学生好奇的表情和专注的眼神当中,老师看出汉字的神奇魅力已经开始感染着这群充满求知欲的学生,老师也相信汉字所传承的文化内涵必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第一、学生猜出“冰花”这个谜底,教师板书课题,这时教师应该直接引导学生质疑。因为桃树开花,莲藕开花,菊花开花,这是孩子生活中熟知的东西,而冰开花,学生存在认知上的空白,这时学生就自然想探究“为什么冰能开花呢?冰开花是怎么回事?等问题。

  第二、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冰花还像什么时,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当学生猜想得不合理时,教师不要急于说出自己的答案,应该努力把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帮助学生寻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最后老师再说出自己的看法,执行的效果就会更好。

  总之、这节短短的课前导入课让本人更清楚地认识到:低年级语文课的导入方法要切合儿童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既要紧扣教学目标,还要坚持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以促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