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姥姥的剪纸》教学后记

《姥姥的剪纸》教学后记

来源:华佗小知识

  教学内容: 《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课文描述了“我”有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着“我”的心,让祖孙有了太多的回忆与快乐。说她不普通,她又实在太普通,每天烧饭、择菜、淘米、喂猪,朴实平凡,日夜劳作,与外孙相濡以沫,有着化不开的亲情。

  “剪纸”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情感的载体。通过这剪纸的高超技艺,姥姥那纯朴、善良、热情的形象,以及与“我”之间浓浓的亲情,似在我们眼前清晰、丰满起来。整篇课文语言优美,情感饱满,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的情味来。读着语言文字,有一股北方特有的民风民情迎面扑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 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重点: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姥姥的心灵手巧、勤劳善良和对“我”浓浓 的亲情,感悟作者字里行间流露的对姥姥的深情思念。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理解“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赏剪纸,导入教学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2课——《姥姥的剪纸》,学生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笑源有一位不平常的姥姥,姥姥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呢?(剪纸)姥姥的剪纸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大家想不想见识一下?老师有一个要求,看过之后,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姥姥的剪纸有什么特点。

  3、(课件演示):一组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和器物的剪纸图片

  4、学生欣赏后,自主交流,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姥姥的剪纸有什么特点。

  (如: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无所不能、技艺高超、心灵手巧……)

  二、研读课文1—6自然段,体会姥姥的特点

  1、那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姥姥剪纸技艺高超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1—6自然段,画出相关的句子。(媒体出示)

  2、结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下列句子,指导学生朗读,体会技艺高超。

  1)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姥姥的手里翻来折去,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人物、动物、植物、器物,无所不能。我从小就听人啧啧赞叹:“你姥姥神了,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

  ①抓住两个“普普通通”和“翻来折去”体会材料的平常,方法的简单。

  “居然便要什么就有什么了”,“无所不能”从正面表现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

  这一对比把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一下子表现的淋漓尽致。

  ②抓住邻居的赞叹:“剪猫像猫,剪虎像虎,剪只母鸡能下蛋,剪只公鸡能打鸣”,从侧面表现了姥姥的剪纸作品十分逼真。

  猫、虎、母鸡、公鸡都是动物,除了动物,姥姥还会剪什么?书上怎么说的?

  现在请你扮演乡亲们,学着书上这句话的韵味和形式来夸夸姥姥剪的其它东西,同桌先互相夸夸。

  (大屏幕出示:你姥姥神了,剪     像    ,剪    像    ,剪个               ,剪个                   。)

  学生讨论,互相夸夸。

  指名交流。

  ③抓住“神了”,体会人们对姥姥剪纸的肯定和钦佩。

  指导朗读,指名朗读。齐读。

  2)一天,我用双手死死地捂住姥姥的双眼,让她摸着剪窗花。岂知工夫不大,一幅“喜鹊登枝”便完成了。嗬!梅枝与喜鹊形象生动,大小疏密无可挑剔。

  ①引导学生抓住“死死地捂住”“摸着剪”“形象生动”“无可挑剔”来感受姥姥的剪纸技艺高超。

  ②媒体出示“喜鹊登枝”的剪纸。这就是姥姥剪的“喜鹊登枝”,我们来欣赏一下。你觉得这幅“喜鹊登枝”图,美在哪里?

  看到这里,我们不由赞叹:姥姥的剪纸真是“神”了。

  ③指导朗读,读出姥姥的技术高超,以及我的敬佩之情。

  3、姥姥的剪纸真是神啊,同学们,姥姥的剪纸为什么会这么神呢?她的这手绝活是生来就具有的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结合学生回答,出示下列句子,并联系生活实际加以体会。

  “熟能生巧,总剪,手都有准头了!”

  理解“熟能生巧”,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一个小故事来说明“熟能生巧”吗?

  文中的那句话就是对熟能生巧的最好解释呢?

  “数九隆冬剪,三伏盛夏剪,日光下剪,月光下剪,灯光下剪,甚至摸黑剪。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

  4、过渡:姥姥不仅剪纸技艺高超,她还是一个             的人。你能用课文中的词来说一说吗?

  指名说,相机板书:广结善缘  有求必应   勤劳善良

  指名读句子。

  5、小结:

  姥姥技艺高超,加上广结善缘、有求必应,她的剪纸在当地已经深入人心。板书:深入人心

  三、研读7—12自然段,体会姥姥对我的浓浓亲情。

  1、姥姥对乡亲们是如此友好热情,她为左邻右舍送去了无数精美的剪纸,除了喜鹊登枝,除了家家户户的窗花,姥姥剪的最多的是什么?她为什么这么做呢?

  2、交流:剪的最多的是“老牛和兔子”,姥姥是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出示)“密云多雨的盛夏,姥姥怕我溜到河里游泳出危险,便用剪纸把我拴在屋檐下。”

  这句极其平常的话语中有一个字用的极为传神巧妙——“拴”,我们又能从中感悟到什么呢?

  3、(出示)自由朗读课文7-11小节,文中具体描写了几幅关于老牛和兔子的剪纸,用波浪线划下来,说说你从这几幅剪纸中又体会到姥姥怎样的情感呢?

  讨论交流:

  (1)媒体出示:一只顽皮的小兔子骑在一头温顺的老牛的背上。

  一头老牛和一只兔子在草地上啃食青草。

  ①你能给这两幅剪纸给个名字吗?

  ②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③分角色读一读对话。

  4、作者的顽皮可爱愉悦着姥姥,姥姥的慈祥疼爱感染着作者,从那时候起,我总是缠着姥姥剪兔子和老牛,它们形象各异——引读——姥姥剪的兔子和老牛无论形象怎么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引读——我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窗花——

  5、从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作者对姥姥的赞美、依恋)

  6、如果说以前姥姥的剪纸是深入人心的话,那现在,姥姥的剪纸已经深入“我”心。(板书:深入“我”心)

  四、学习13自然段,体会我对姥姥的思念。

  过渡:美好的童年时光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上学了,小学、中学、大学——越走越远了。此时,姥姥的剪纸还拴得住我吗?大声读读13自然段。

  1、大声读课文。

  2、交流。

  (1)媒体出示:我还是不断收到姥姥寄来的剪纸,其中有一幅是这样的:一头老牛定定地站着,出神地望着一只欢蹦着远去的小兔子,联结它们的是一片开阔的草地。

  ①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②有感情地朗读。

  (2)姥姥对“我”充满了思念与期待,“我”的心里又何尝忘记过姥姥呢?(配乐朗读)——事实上,我不管走多远,走多久,梦中总不时映现家乡的窗花和村路两侧的四季田野。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忆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纸声,我的心境与梦境就立刻变得有声有色。

  从这段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对姥姥、对家乡的思念)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剪纸不仅展示了姥姥的心灵手巧、技艺高超,更体现了姥姥对“我”的疼爱与牵挂,同时也寄托了“我”对姥姥的思念和依恋。它如同桥梁,联结了“我”与姥姥之间的亲情,它宛如纽带,接近了“我”与姥姥心灵的距离。让我们共同记住这份浓浓的亲情的见证——姥姥的剪纸(读题)。

  六、板书设计:

  12、姥姥的剪纸

  心灵手巧                      

  技艺高超            深入人心

  广结善缘                     

  有求必应            深入“我”心

  勤劳善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