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蜜蜂》教学设计

来源:华佗小知识

  【教材及学生分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初中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二课《蜜蜂采蜜》。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flash8.0界面的基础上,完成了上节课的熊猫的梦的简单绘画,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绘画工具和技巧,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渐引入层的概念,让学生领会层在平面设计中带来好处。本课内容形象直观,贴近生活,易于学生自主操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巩固绘图类工具的使用方法。

  2.初步学习使用图层来规划整个作品。

  3.认识图层,理解图层的概念,并学会新建图层,图层重命名、锁定、删除等常用方法。

  4.初步学习多层逐帧动画的制作。

  能力目标:

  1.认识图层,理解图层的概念,并学会新建图层,图层重命名、锁定、删除等常用方法。

  2.初步学习多层逐帧动画的制作。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尝试、独立思考的自学品质。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相互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flash中层的概念,掌握新建、移动、删除、隐藏、锁定图层的常用方法。

  2.养成制作动画的好习惯。

  3.对图层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

  1、温故知新,复习提问

  教师活动提问:

  (1)简要介绍一下flash8.0的特点?

  (2)flash8.0生成的文件有什么特点?

  2、分析上节课内容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随着课程的继续深入学习,我们发现动画的画面内容越来越复杂,而这些复杂的动画如果使用第1课制作简单逐帧动画的方法来完成的确有些困难。而这也正是本课需要解决的要点,现在我提出一些建议,如:制作眨眼睛的效果、嘴部讲话的效果等。同学们可以尝试完善作品,通过完善的过程发现问题:

  ①修改部分图形时,导致该帧的其他部分产生被遮挡、删除、位置移动等变化。

  ②由于图形是以整体形式存在的,单独修整其中的局部操作难度非常大,并且效果不自然。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怎么样解决呢?

  学生活动:互相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尝试办法。

  3、提出解决问题办法,引入新课

  引出本课的重要概念——图层,图层与图层的关系,图层与帧的关系,本课要通过图层与帧的联合制作出多图层的逐帧动画。

  教师活动:

  ①播放本节课已完成的作品蜜蜂采密,激发学生趣。

  ②播放教师修改的.蜜蜂采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实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操作,通过实践了解图层、图层与图层的关系、图层与帧的关系,图层与帧联合后是如何制作成多层逐帧动画的。

  ①打开已做好的蜜蜂采蜜。fla文件;

  ②让学生观察由几层组成?

  ③分别将每一层内容逐渐消失,又逐渐恢复,使学生直观的了解每一层的绘画内容。

  ④分别删除某些图层、修改图层、让学生理解引入图层的好处。

  得出层的概念:图层的借鉴了幻灯片的制作原理,每一个图层就像一张透明的幻灯片,可以在不同的幻灯片上绘制图像,最终罗列在一起,有图像的的部分相互遮挡,没有图像的部分将透出其他幻灯片上的图像。

  通过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图层间的遮挡、顺序有无变化。

  从而得出结论:

  在一个图层中操作不会影响其他图层的内容。

  制作多层逐帧动画的难度比制作单层逐帧动画大很多,非常容易找不到所在图层等,常见的原因如下:

  ①图层与帧的概念混淆,导致找不到当前图层。

  ②图层的数量过多,没有将图层重命名,找不到所处位置。

  此时要引导学生观察所在图层的时间轴有何变化,引出所在图层的名称位置呈深灰色,处于选中状态,具体的帧数由时间轴的红色标记表示,被选中的帧或某帧的图形处于修改状态时,时间轴中的该帧成深灰色。

  图层名称位置呈深灰色,处于选中状态。被选中的关键帧呈黑色选中状态。

  4、分析教师讲授内容,实践操作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分层先画出密蜂和花篮,在此过程中注意老师的演示,结合在photoshop学习层的概念,进一步理解。

  教师活动:演示如何绘制蜜蜂的红脸蛋,重点是讲解“混角器”面板中的色标。学生活动:在老师指导下绘画出蜜蜂的红脸蛋,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工具箱中各工具的使用,掌握色标中Alpha数值的含义。

  设计意图:创设意境、激发兴趣、分组教学、任务驱动

  师生总结规律:

  (1)图层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平面设计类软件提出的,图层就像一张张透明的幻灯片,在不同的幻灯片上绘制图像,最终罗列在一起,有图像的部分相互遮挡,没有图像的部分将透出其他幻灯片的图像,图层实际上就很好地应用了幻灯片的原理。

  (2)使用“混色器”面板可以调整单色、渐变色的色彩,同时还可以调整色彩的Alpha透明度,使画面由于透明度的不同而更加逼真。

  5、深入实践,完成任务

  教师活动:演示如何绘制蜜蜂的翅膀,在此过程中注意讲解“任意变形工具”的使用。同时指出“任意变形工具”不但可以调整图像的大小、角度以及中心点的位置,而且在在工具面板的“选项”中还有更多变形方式。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新建两个层,分别为翅膀内侧与翅膀外侧,着重掌握“任意变形工具”的使用。

  教师活动:演示如何美化画面效果,新建“土地”和“云彩”、“花朵”本个图层,在画白云时,强调要降低“混色器”中的Alpha数值,使云彩有远近的感觉。

  在复制花朵时,先提出问题,如何复制,有几种方法,让学生回忆以前的方法,结合书本,自行解决,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动力创新能力。在讲这点内容的时候,允许学有所长的同学加入自己的创意,使他们的画面更加精彩。学生活动:加入自己的创意,美化画面。

  教师强调:图层多了以后,如何调整图层的先后顺序,如何删除,修改、锁定图层,让学生加深了解。

  教师活动:演示分层制作动画效果

  (1)制作静态效果

  (2)制作蜜蜂翅膀飞舞的动态效果

  学生活动:

  (1)观看教师演示,自己动手将自己的作品完善;

  (2)测试自己的影片,并保存文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体验学习、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乐趣。

  师生总结规律:

  (1)“任意变形工具”可以调整图像的大小、角度以及中心点的位置。

  (2)将不同的内容分成多个图层制作,则在修改某一图层时不会影响其他图层。把动态和静态图像分别在不同的图层中制作,可以让动画变得更有个性。

  6、分析重点内容,师生共同提高

  不同的两帧或多帧静止的画面循环播放就可以产生逐帧动画效果,而每一个变换的静止画面就是一个关键帧。学习制作多层逐帧动画前要清楚单一图层逐帧动画的制作原理,它可以为更好地掌握本课多层逐帧动画的制作打好基础。

  多层逐帧动画中使用到了帧和图层的概念,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图层的概念,理解单一的图层概念已经很复杂了,本课需要将图层和帧结合在一起理解,这是很多初学者容易混淆的部分,而图层又是Flash动画制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制作Flash的基础,因此掌握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

  可以将第一帧的图形分多个图层绘制出来,以此认识图层的概念,再通过添加并绘制第二帧的方法来认识帧与图层联合的概念,学习制作多图层逐帧动画。图层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平面设计类软件提出的,图层就像一张张透明的幻灯片,在不同的幻灯片上绘制图像,最终罗列在一起,有图像的部分相互遮挡,没有图像的部分将透出其他幻灯片的图像,图层实际上就很好地应用了幻灯片的原理。

  7、教学补充,扩大视野

  动画播放时间的控制通常有两种方法:

  ①运用插入帧的方法可以使插入的关键帧播放时间延长。

  ②通过改变动画“帧频”也可以延长动画的播放时间,但不同的是这一命令是针对整个动画设置的。

  “帧频”是单位时间内播放的帧数。帧频的高与低需要根据具体作品来制定,我们在网络上观看到的大多数Flash的动画作品,其帧频为12帧/秒,也就是1秒钟播放12帧画面,这个数值也是Flash中的默认值。12帧/秒在Flash中显示为“12.0 fps”(fps全称为Frames Per Second)。

  8、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P15创作天地

  制作动画“小飞侠”,随风飘动的衣服感觉像在飞。

  9、教学反思

  (1)由于flash是最近最优秀、最火爆的网络动画、网页开发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所以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这节课能充分激发学生掌握flash软件的学习动力,为今后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2)讲课前教师先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这些素材的演示,对学习好本课起了重要作用,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准备有用的素材,这样易于通俗易懂的将知识传授给学生。

  (3)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因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实际操作能力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照顾差生,以后应适当地分层次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