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及反思

《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及反思

来源:华佗小知识

  《爬山虎的脚》教学实录

  上课班级:宝安区宝龙艺术学校四(1)班

  执教老师: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  曾昭曙

  执教时间:2007年11月13日星期二

  【开课】

  师:我姓曾,大家叫我——

  生:曾老师。

  师:初次见面,请多——

  生:关照

  师:初次见面,请多——

  生:包涵

  师:包涵我什么?

  生:——

  师:我讲错话,你们要——

  生:包涵

  师:我做错事,你们要——

  生:包涵

  师:我骂了你,你们也要多——

  生:包涵

  师:你们班的钟老师骂不骂你们?

  生:骂

  师:(指名)因为什么骂你?

  生:没有完成作业

  师:因为没完成作业骂了你,你还喜欢不喜欢她?

  生:喜欢,因为她不是为自己

  师:你是一个包容心很强的孩子,你呢?

  生:也骂过,上课迟到过。

  师:恨不恨她?

  生:不恨,因为她是为我好。

  师:你们真通情达理,你们班的钟老师真幸福。据我所知,你们钟老师每个星期要上二十几节课,每堂课下来,嗓子直冒烟,晚上还经常要为你们备课、改作业到深夜,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们这些祖国未来的花朵,她就像清朝龚自珍的诗里所说的——

  生:(出示课件,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师:“落红”是落花,花凋谢了,化着春泥默默地呵护着后面的花。你们班的钟老师就是这“落红”,甘做你们的人梯,默默教育你们成人成才。让我们把这句诗再读一遍,送给你们钟老师。

  (生再读诗句)

  【上课】

  师:我们开始上课,上课

  生:老师您好

  师:同学们比我更好

  师:我们前阵子学过了《爬山虎的脚》,看过爬山虎吗?大家来看看这幅图(出示课件),爬山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爬山虎好漂亮,长得很茂盛。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这篇课文,请大家轻轻地打开书,然后注意(板书:注意)看我写题目。(教师板书题目)

  师:注意到了什么?

  生:老师写字很认真

  生:老师把“脚”字写得很大。

  师:为什么要写大这个“脚”字?

  生:——

  师:我们学完了课文,你可能就知道了。课文是写爬山虎的脚,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脚的。

  生:(学生默读后)课文的第3、4、5自认段是写脚的。

  师:请大家看到第3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想一想爬山虎的脚是什么?。

  生:(师读完后)是六七根细丝。(教师板书:细丝)

  师:你还注意到了什么?

  生:曾老师,你刚才读漏了一句——今年,我注意了

  师:(出示课件)是这句话吗?读——

  师:注意是什么意思?

  生:认真看的意思(板书:认真看)

  师:我注意了什么呢?

  生:爬山虎的脚是长在茎上的。

  师:那是爬山虎脚长的位置(板书:位置)

  生:爬山虎的脚像蜗牛的触角。

  师:那是脚的样子(板书:样子)样子像——

  生:蜗牛的触角

  师:这句话里说了,还像什么?

  (生愣了很久,回答不上来)

  师:再读读这句话。

  生:像树枝

  师:爬山虎的脚既像树枝,又像蜗牛的触角,所以这里有几个比喻句?

  生:两个

  师:作者还注意了什么?

  生:颜色跟刚长出来的嫩叶差不多,也是嫩红的。

  师:那是颜色(板书:颜色)

  生:还注意了爬山虎的脚师怎么爬的?

  师:怎么爬的?

  (生读课文,着重读了动词)

  师:脚原来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教师边读边用手演示),拉上了吧。

  生:拉上了

  师:你们也仿照老师一样,边读边拉一拉。

  师:爬山虎的脚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的,我把“一脚一脚”改成“一步一步”,好不好?

  生:不好,“一步一步”表示步子大一些,而“一脚一脚”是很小步很小步的。

  师:是啊,爬山虎就是今天一脚,明天一脚,这个月一脚,那个月一脚,历经二、三个月,甚至半年才在你不经意之间爬到了屋顶上去了。你要不花点时间,你还真不知道它是怎么爬的,所以,注意除了“认真看”之外,还有怎么看?

  生:耐心地看

  师: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朝着目标不放弃,由这个“一脚一脚”你想到了哪个成语

  生:脚踏实地

  师:那么我们该怎么读这几句话?

  生:读慢一些,有力一些(学生读)

  师:作者还注意到了什么?

  生:爬山虎的脚还像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师:为什么是图画上的?

  生:是传说的,现实当中是没有的。

  师:传说当中的蛟龙是怎样的?

  生:凶猛的,有力的

  师:爬山虎的脚像蛟龙的爪子,是想说什么?

  生:说脚很有力。

  师:对,作者还注意了什么?

  生:没有触着墙的是怎样,触着墙的又是怎样的

  师:对,两种情况(板书)

  师:如果不认真耐心地看,就不可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什么,不可能发现爬山虎的脚长的位置,不可能——

  生:不可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

  生:不可能发现脚是什么颜色.

  生:不可能发现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的。

  师:也不可能发现脚没有触着墙是怎样,触着墙又是怎样。课件,这个“注意”多么重要,(指着“今年,我注意了”)来,大家再读一遍。

  师:(生读完后)你从这句话中还读出了什么?

  生:今年,我注意了,以前“我”没有注意。

  师:为什么以前没有注意呢?以前注意的又是什么呢?

  生:注意的师爬山虎的叶子,因为它太引人注意了

  生:师因为叶长得非常漂亮,让人看了非常舒服。

  师:对,让我们读读写“叶”的这段话(出示文段),这里有一个字比较难写,也经常会写错。(师在黑板上板书“漾”字)

  师:哪里容易写错。

  生:右下角的“永”字容易写成“水”

  师:大家在课文里找到这个字,在它的下面写一写,稍微写大一点。

  (师巡视检查,表扬写得好的学生)

  师:谁来为“漾”字组词。

  生:荡漾

  生:漾起

  师:跟我读,漾起——(波浪般)

  生:漾起——

  师:刚才,我们是怎么读的?

  生:声音时大时小

  生:音调时高时低

  师:好像——

  生:波浪一样

  师:知道了“漾起”什么意思了吗?

  生:就是像波浪一样传开去。

  师:从第一排开始,你们像波浪一样读读。(生读)

  师:用这种感觉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

  师:一阵风拂过,为什么会漾起波纹呢?

  生:是因为由风啊

  师:可是有风的时候,树怎么就漾不起波纹呢?

  生:是因为爬山虎“铺”在墙上,而且很均匀

  生:是因为叶尖一顺儿朝下

  师:“一顺儿”是什么意思?

  生:“一顺儿”的意思是朝着一个方向。

  师:为什么不说“一块儿”呢?

  生:一顺儿除了一个方向外,还有柔顺的意思

  师:对,叶子如果像刺猬的刺那样,能漾起波纹吗?可见“一顺儿”多么重要。来,读一读这句话。

  师:还有什么原因?

  生:还因为叶子没有重叠起来,也不留一点空隙。

  师:所以,一阵风拂过——、

  生: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师:多么新鲜的叶子啊,多么茂密的叶子啊,你不注意地看,能看清楚叶子下面的脚吗?

  生:不能

  师:它的光芒几乎都被叶子全抢去了,但它没有埋怨,一直——

  生:默默地做好自己的事情。

  生:默默地支持着叶子到屋顶,一步一个脚印。

  师:它甘为叶子的人梯,默默工作,你们说说在这篇课文里“落红”又指的是谁?

  生:爬山虎的脚

  师:细脚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

  生:花

  生:叶

  师:学到这里,你们说说,曾老师为什么把“脚”写这么大?

  生:是因为爬山虎的精神太伟大了。

  师:所以,许多人都喜欢爬山虎,赞美爬山虎,我们来读读有关的几个片断。

  (出示文段,学生读)

  师:作者是谁?

  生:叶圣陶(出示叶圣陶的简介)

  师:这一册的语文书第26课也是一篇写爬山虎的文章,是著名作家肖复兴写的(出示肖复兴的简介),你们课后读读,这篇文章的“落红”又写的是谁?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我的支教课——《爬山虎的脚》教学反思及实录

  如何上一堂好课?近几日,随宝安区教育局支教团到新安街道宝龙艺术学校等5所学校支教,听课语文课10节。对这些学校语文课总的印象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教师在学校校舍陈旧、现代教学设备几乎为零,学生人均面积很小,教室之间相互干扰太大等情况下,仍然艰苦敬业、坚守阵地,努力转变教学观念,教师队伍不断优化。忧的是,教师教学激情和教学机智还不够,语文基本素养还不厚,教材的解读力还严重缺乏,老课堂、老方法还普遍存在;课堂上“灌”的现象还是比较严重,课堂教学工具性偏强,人文性偏弱,“小问小敲、零碎组件”现象多,“把握整体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紧扣时代脉搏”等语文教学新元素少,文章分析得多,语句品析咀嚼得少。因此,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并高涨,学习专注度不热切。

  当前的语文教学行过了四年的新课程改革的焦虑、彷徨、忽冷忽热后,终于回归理性,提倡“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今天,我在宝龙艺术学校执教支教课 ——四年级的《爬山虎的脚》就是践行这种理念。《爬》一课是一篇老课文,长居小学语文教材近20年,常被老师用来执教公开课、比赛课,语言的训练点被千千万万的老师挖得只剩“鸡肋”。如何让老课文上出新的语文味道?我对这篇教材重新进行了解读。《爬》一课的训练重点是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在反复细读的基础上,一句不怎么起眼的话——“今年,我注意了”引起了我的注意,“注意”不就是“认真地看”的意思吗?随着不断深入解读下去,我发现“注意”还有“耐心地看”的意思。于是,《爬》一课教学情节由两条主线交互展开,互补互进,整体感很强。一条是工具性主线——抓住“今年,我注意了”这句话,多层次、多次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如,“注意”的意思,“一脚一脚”与“一步一步”的比较品味,“漾”字写的指导、意思的理解和“叶”特点的领会等;一条师人文性主线,抓住龚自珍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步一步推开,先是执教班班主任似“落红”到爬山虎的脚似“落红”,最后拓展到《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的叶圣陶老先生似“落红”,层层深入,既放大了爬山虎的脚、老师和叶圣陶先生那种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的精神,又放大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一句诗的意思、意境和人文熏陶功能,使得课堂有广度,也有厚度。下课了,我说:“下课。”学生居然说:“我们不想下课!”这让我一下子感受到这堂语文课的价值。

  现把这节课的教学实录发表如下,请同行们多提宝贵意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