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3届高考政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复习学案

2023届高考政治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复习学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

  一、考点解读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     根源,逐步形成了    、    、    、     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首要原则

  ①含义:指各民族都是国家的     ,都依法平等地享有     、     、     和     等方面的权利,平等地履行应尽的     。

  ②依据:a.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b.各族人民都为祖国文明作出了贡献。

  注:实现民族平等不是消除民族之间的差异和差别 

  (2)民族团结

  ①含义:是指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②民族团结的重要性:a.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          的重要标志之一,b.是           的前提,c.   是          和            的保证,d.是               的基础  

  (3)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繁荣不是同步繁荣、同等繁荣、同时繁荣)

  ①含义:指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          、          、          。

  ②重要性:各民族共同繁荣是                决定的,是实现            和             的必然要求。

  (4)关系: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           。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             。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              。

  【链接】对于民族问题,作为中国公民要:①弘扬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②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③尊重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反对大民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        政治制度

  (1)含义:是在             下,各少数民族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体现了: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3)自治地方:分为          、           、          (旗)三级。

  (4)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                   和               

  (5)核心内容:          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6)必然性:是由我国的            和               决定的。a.                    的历史传统;b.“          、          ”的民族分布特点;c.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          的民族关系,使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有了坚实的      和        基础。

  【易错点】我国少数民族的自治权是完全自治、高度自治。/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有立法权。/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 我国各民族已经共同繁荣了。

  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                       。②有利于保障                           得以实现。③有利于发展                          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④有利于促进            事业的蓬勃发展。

  注:要注意区别“民族关系”、“民族原则”、“民族制度”。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制定民族的理论依据,我国的民族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具体落实

  5、我国的宗教

  ①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基本国策

  基本内涵:a.有/无;b.有这种/那种;c.在同一宗教里,这个教派/那个教派;d.过去/现在。

  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是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不是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的重要体现。其实质是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依法对涉及             和            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         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    。

  ③我国宗教坚持自主自办的原则

  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我国支持宗教界在          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            。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既是                  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               的要求。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          ,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                             与民族的         ;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宗教能够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广大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党和国家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的条件下,能够做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结构体系

  三、疑难解析

  1、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实现了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但是事实上,我国还存在着民族差别: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各民族在经济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将长期存在。对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传统、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等方面的差异,我们要充分尊重和理解,不能忽视它们的存在,也不能用强制的方式加以改变。对各民族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缩小和消除。

  2、全面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比较

  民族区域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不同

  设立地区不同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港、澳、台地区

  自治程度不同 有一定的自治权 享有高度自治权

  社会制度不同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解决的问题不同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愿望 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相同 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都接受的统一领导

  (2)民族区域自治也不同于联邦制: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统一为前提的,民族区域自治区是单一制国家的地方行政区域;联邦制除联邦外,各成员国按联邦的规定,还有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

  (3)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国家统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对象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聚居”不是“居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但民族区域自治是“一定”自治,不是“高度”自治,更不是“完全”自治。

  (4)准确把握民族自治地方。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范畴。人民、人民等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体系。

  3、区别宗教组织与邪教组织

  4、区别正常的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活动

  ①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在法律允许的宗教活动场所范围内进行的活动,是信教群众表达宗教感情、举行宗教仪式、共度宗教节日的各种活动。

  ②封建迷信活动是利用人们的鬼神观念、宿命观念等,使用占星、卜筮、相术、看风水、算命等手段,以欺骗群众、索取钱财为目的的活动。

  ③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对于利用封建迷信活动,破坏社会正常秩序、危害群众身体健康、骗钱害人者,必须依法惩处。

  5、注意

  ①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但民族问题不一定就是宗教问题。

  ②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国家不鼓励和提倡公民信教。

  ③不能说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但不是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不是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⑤坚持自主自办,但不是同国外的宗教组织往来。

  ⑥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与宗教信仰自由不矛盾:目的是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⑦我国实行宗教与教育、政治相分离的。宗教不得干预政治,但政治也不能干预宗教是错误的。

  注:宗教界人士当选或政协委员,与坚持宗教不得干预政权的原则是一致的。宗教干预政权是指宗教以组织的形式操纵和行使国家权力,使国家政权活动屈服或体现宗教意志。宗教界人士当选为或政协委员是代表宗教界人民群众的意愿,行使公民的基本权利,而不是代表宗教本身,这恰好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因此二者并不矛盾。

  ⑧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只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起一定积极作用。

  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宗教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但我国的宗教性质没有发生根本转变,宗教的性质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⑩注意宗教与宗教信仰自由的区别,前者包括后者。

  四、基础训练

  1、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以来,国家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中适当增加国家投资比重和性银行贷款比重,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金融扶持力度,国家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是因为(   )

  ①新时期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国家的强盛需要各民族经济文化的共同繁荣   ③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④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与团结的物质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①符合我国国情   ②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③体现了各少数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④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公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    ) 

  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③有权根据的授权制定行规  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4、下列属于民族自治机关的是 (    )   

  ①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期            ②安徽省颍上县赛涧回族族乡   

  ③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代表人会  ④维吾尔自治区吕吉同族自治州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5、目前,我国有宗教活动场所8万余处,宗教团体3千多个。宗教界人士依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宗教界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宗教组织保持着交往和联系。材料表明,我国 (    )

  a.信教公民拥有自由传教的权利   b.公民亨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c.坚持自主原则              d.积极促进宗教发展

  6、据统计,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清真寺4座,教信徒约3000余人;天主教堂1座,信徒700余人,各种宗教活动正常进行。这表明 (     )

  a.我国保护各种宗教活动                b.我国人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  

  c.我国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d.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就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7、 XX年8月25日,维吾尔自治区干部大会在乌鲁木齐召开。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在和全国各地大力支持下,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锐意进取,使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得到彻底改变,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的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来解决。只有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族群众生活得到明显改善,才能更加坚定各族群众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1)运用政治生活分析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原因。

  (2)分析说明党和重视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学依据。(思考要点)

  第七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

  cdbdb b

  (1)①坚持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②建立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的和谐民族关系。③始终坚持了中国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④坚持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爱教同爱国、爱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坚决反对利用宗教破坏社会稳定行为。

  (2)①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决定的。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的科学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②是由的根本目标所决定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加大财政对地区的支持力度,才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③只有重视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落到实处,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