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指导
(一)知识网络
(二)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是:理解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不断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对待宇宙和人生。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的生活和实践中,进而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的敏锐目光,热爱智慧,追求智慧,增强学习哲学的兴趣和自觉性。
(三)学法指导
1.观察生活。学习哲学要有敏锐的目光,只要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有哲学。学生要认真思考生活中的道理,培养学习哲学的兴趣,使自己更加热爱生活。
2.多动脑筋。学习哲学要善于动脑,多问为什么,才会发现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因此,勤于动脑进行艰苦的思维训练,有助于学好哲学。
3.挑战常识。哲学起源于惊异,惊异即是对常识发生了怀疑,这往往是进入哲学思考的大门。大家要敢于挑战常识,“想当然”的思维方式不会产生“惊异”,也难于进入哲学思考。
二、知识点拨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从身边生活入手发现哲学,是我们学习哲学的入门,哲学就在我们“身边”。那么,什么是 “身边”呢?“身边”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因此,要理解哲学就在我们身边,也就是要理解哲学存在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
新教材新学案思想政治 ④ 必修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不是来源于人的空想,而是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哲学就是在这些活动中形成的智慧。那么这些智慧是怎么获得的呢?当然就需要思考和追问,所以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这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在我们的生活中就有哲学,只是我们有时没有明确意识到。哲学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影响到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哲学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说生活就是哲学。哲学又高于生活,要进入哲学思考,就必须对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追问、审视、反思和批判。只有这样的态度才能产生“惊异”,才能进入哲学思考。无反思的生活不会产生“惊异”,也不会产生哲学。
例题:哲学源于( )
a.人们在辩论中获胜的需要 b.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人们对生活状况的不满 d.神对人类的启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哲学起源的识记和理解。哲学并不脱离生活,它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正确答案为b。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哲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哲学,因为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为什么有这样的功能呢?因为哲学给人以智慧,智慧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地生活。因此,生活需要哲学。
哲学的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己的关系。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但并不说哲学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例题:哲学的本义是( )
a.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b.辩论术 c.关于神的学说 d.圣者之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哲学本义的识记,正确答案为a。
三、学习自评
(一)单项选择题
1.“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对这些问题的追问( )
a.是毫无意义的 b.不会有任何结果
c.只能由自然科学来回答 d.已经开始进入哲学思考
2.进入哲学思考的大门并不难,它要求我们( )
①善于观察生活②保持好奇心③多问为什么④批判与自己不同的观点⑤远离常人觉得可笑的问题⑥敢于挑战前人的观点
a.①②③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3.下列关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哲学来源于生活②哲学就是生活经验③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④哲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4.马克思说:“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这句话主要批判那些把哲学( )
a.神秘化的倾向 b.简单化的倾向
c.庸俗化的倾向 d.体系化的倾向
5.学校组织义务劳动,某班班主任老师让学生提出劳动量分配的方案。一个男生说:“所有的人都分配等量的劳动,这样最公平。”一个女生反驳说:“这样不公平,我们女同学力气小,应该有差别地分配劳动量才公平。”为此,大家围绕“什么是公平”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由此可见( )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生活处处有哲学③哲学争论的根源在于语言的含糊性④研究哲学问题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马克思说:“没有哲学我就不能前进。”这句话表明( )
a.哲学来源于生活 b.哲学可以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
c.哲学是推动世界进步的基础 d.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7.哲学的任务是( )
a.满足人们的好奇心 b.帮助人们改善物质生活
c.帮助人们在辩论中获胜 d.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非选择题
1.从哲学与生活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黑格尔名言“熟知并非真知”的理解。
2.为什么说“自知自己无知”是进入哲学思考的开端?
四、能力拓展
1.一位数学家和一位哲学家用一根绳子圈地,看谁圈的地面积大。数学家经过周密的计算,认为把绳子围成圆形得到的面积最大,于是就用绳子在地上围了个圆形,并宣布:“经过计算,圆周的面积最大。”哲学家不假思索地把绳子随便在地上一围,然后站到里面,并宣布:“我现在已经站到了自己所圈地的外面了。”
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哲学就是智慧之学”的理解。
2.思考下列问题:
①当别人问到“你是谁?”时,我们往往回答:“我是张三。”可“张三”不过是个名称或符号,那么到底“我”是什么呢?
②如果你不同意别人的某个观点时,你会说他错了,那么你是依据什么来判断他的观点是错误的呢?
③我们有时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那么公平和正义到底是什么呢?
④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地生活,你想过没有人生怎样度过才算有价值呢?
⑤如果人生只有几分钟(几天、几年)可以活了,那么你将怎样利用这段时间?
⑥假如只有你一个人相信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你所相信的还会是真的吗?
⑦你怎么证明自己不是在做梦呢?
⑧我们都觉得应该善待动物,那么人是否还应该在动物身上作药物实验呢?
⑨你相信上帝吗?你相信或不相信的依据是什么呢?
⑩我们常说某物是美的,那么美到底是什么呢?
你是否想到过以上问题?如果想到过,那么你想到过其中的哪些呢?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些问题?你是否已经有了答案?如果从没想到过,请尝试回答以上问题,并说明人生能否离开哲学。
五、相关信息
(一)古希腊的哲学家
赫拉克利特(约前540—约前480/470),古希腊哲学家。他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万物从永恒的活火中产生而又重新分解为火。火的活动遵循的规律叫做逻各斯。世界处于不断的产生和消亡之中,一切皆流,无物常驻。在欧洲哲学史上,他首次提出了对立统一的思想,认为对立着的事物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苏格拉底(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生于雅典。他经常在公共场所同人讨论各种问题,特别是伦理问题,后被奴隶主民主派以传播异说、毒害青年等罪名逮捕,后在狱中服毒自尽。他提出“自知自己无知”的命题,承认自己无知的人才是有智慧。他倡导人们要“认识你自己”,并致力于道德教育,寻求各种德性的普遍性意义,提出“知识即美德”。他本人无著作传世,其言行见于其学生柏拉图的一些对话著作和色诺芬尼的《苏格拉底言行回忆录》。
柏拉图(前427—前347),古希腊哲学家,生于雅典,苏格拉底的弟子,亚里士多德的老师。公元前387年,他在雅典创办学园,授徒讲学,逐步建立起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念”,现实中的事物都是“理念”的摹本。人的知识来源于对“理念”的回忆。柏拉图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人说,柏拉图之后的欧洲哲学思想都是对柏拉图思想的注脚。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生于斯塔吉拉,曾在柏拉图学园学习。柏拉图死后,亚里士多德到外地讲学,后应邀到马其顿任太子的老师。公元前335年,他前往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园,从事讲学与研究。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在哲学、历史学、修辞学、心理学、物理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贡献。著作主要有《形而上学》《工具论》《物理学》《政治学》《诗学》《伦理学》等。
伊壁鸠鲁(前341—前270),古希腊哲学家。最初在小亚细亚讲学,后回雅典创立学校,史称“伊壁鸠鲁花园”。在物理学方面,他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原子学说,并提出了原子偏斜理论;在伦理观上,他主张快乐是人生的目的,幸福是最高的善;在社会政治观方面,他提出了原始的、朴素的社会契约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伊壁鸠鲁作了很高的评价:“他是古代真正的启蒙者,他公开攻击古代的宗教。如果说罗马人有过无神论,那么这种无神论就是由伊壁鸠鲁奠定的。”
(二)每个人都需要哲学
有人说,人生就像在求学,要努力修行,最后可以得到解脱,否则人生的辛苦有什么必要性呢?举例来说,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的目的难道是为了念更多的书吗?当然不是。读书的目的是要让我们的人生减少各种不必要的困扰。
一个人如果有高度的自制能力,就可以摆脱身体的惰性与软弱,让心灵更为自由。人的本质在于心灵,因为身体会老化,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避免。如果要依靠身体,只会一步步走向坟墓,一点希望都没有。相反,如果了解人的本质在于心灵世界,那么不管身体如何变化,心灵都有另外一个可以翱翔的天空。
如此说来,哲学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必需的,因为人类天性之中就有一种哲学的倾向──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那么,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其途径就是要爱好智慧。爱好智慧就是从事哲学思维,它像人生的照明灯,让我们知道该往哪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