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案例

《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案例

来源:华佗小知识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

  2.了解赏析戏曲的方法;

  3.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

  4.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戏曲的感情和振兴国粹的责任感。

  活动重难点:

  1.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

  2.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活动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戏曲的资料,感受戏曲的魅力。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也可以上网查阅。平时在家多听听戏曲,看看戏曲表演,和长辈聊聊戏曲方面的知识,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推选—组长,准备戏曲知识擂台赛,欣赏和表演戏曲,辨识脸谱,讨论写作。

  3.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和设备,没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好录音机、戏曲磁带、投影仪。

  活动过程:

  资料助读:

  1、中国戏曲剧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沪剧、吕剧、湘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为五大戏曲剧种。

  2、中国戏曲特点: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我国戏曲的又一特点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我国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巧法来表现人物。另外,戏曲中的唱腔、龙套、脸谱、服饰以及演出场地所涉及的露台、庙台、舞台等也都有它们特殊的韵味。

  3、主要戏曲剧种简介:昆曲,又称“昆腔”,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表。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它是由民间山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代表曲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等。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是在河南地方小曲的基础上,吸收秦腔、蒲州梆子等形成的新剧种,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和邻近各省。声腔分豫东调、豫西调两大流派。豫东调以开封、商丘为中心,男声高亢,女声活泼,擅长表演喜剧。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男声苍凉悲壮,女声委婉缠绵,擅长表演悲剧。代表曲目有:《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等。

  京剧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此后,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因为它是一种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所以被誉为“东方歌剧”。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家之一。他的代表剧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奇双会》、《游园惊梦》、《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以及晚年编演的《穆桂英挂帅》等。

  4.鉴赏京剧脸谱

  紫色,象徵忠贞、耿直、果断、沉稳,如廉颇、李密、庞统、尤俊达、严良等;

  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姜维;用作副色,暗示人物命运,如蒋忠、马谡、华雄、高登等。

  黑色,象徵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李逵、张飞、牛皋、尉迟恭、杨七郎、项羽等。

  蓝色,表示刚强、粗旷、骁勇、桀骜不驯,如马武、单雄信、窦尔敦、吕蒙等。

  绿脸,象徵刚勇、强横、猛烈、暴躁等性格,如青面虎张青、太史慈、马强、程咬金、公孙胜、柳仙等。

  活动一:考一考

  戏曲知识擂台

  1.必答题。

  第一组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什么?

  (2)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什么?

  (3)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

  (4)中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

  (5)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什么戏曲?

  (6)戏剧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法?

  (7)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什么?

  第二组

  (8)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什么?()

  (9)京剧四大名旦是谁?

  (10)“旦”可分为哪儿类?

  (11)四大徽班是指什么?

  (12)“净”这个角色又可以分为什么?

  (13)京剧诞生于什么时候?

  (14)“阿庆嫂”是哪一部样板戏中的人物?

  第三组

  (15)“变脸”是哪一种戏曲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16)你知道中国的四大“国粹”是什么?

  (17)京剧有哪两种主要唱腔?

  (18)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是什么?

  (19)京剧曲目有几出戏连演的,如“失”“空”“斩”,就是表现的三国故事。你能说出它们是指哪三个剧目吗?

  (20)“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是戏曲表演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在台上表现大场景的演出特点,这些演员被称为

  (21)据统计,中国现有戏曲剧种大约是多少?

  2.抢答题。

  出示不同脸谱,要求学生根据脸谱,推测人物。

  3.连线题。

  第一组

  红脸代表猛智

  黑脸代表凶诈

  白脸代表忠勇

  绿脸代表草莽英雄

  第二组

  越剧严凤英

  京剧袁雪芬

  豫剧王彬彬

  黄梅戏常香玉

  锡剧梅兰芳

  第三组

  梅派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柔媚委婉的风格

  程派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

  尚派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

  活动二:听一听

  欣赏戏曲片断,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戏曲的无限魅力,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

  1、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

  2、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3、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4、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欣赏指点:中国戏曲艺术就是这样一门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性艺术。我们欣赏戏曲,就可以从人物的角度,从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的角度进行欣赏。

  活动三:唱一唱

  1.请三组同学上台,每组一人。分别播放或范唱一个段子,看谁学唱得最好,由学生举手评出唱得最好的。掌声鼓励,给胜出者一个小礼物。(要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2.家乡戏大展台

  你的家乡有些什么地方戏?向大家推荐一曲。

  活动四:诵一诵

  诵读有关戏曲的对联。你能对出最后一幅对联吗?

  陈迹兴怀古今人岂云不相及

  群情毕寄天下事当作如是观

  余音绕江城问玉奋谁吹折杨柳数声落梅花一曲

  游踪临汉水且金樽共把集汾榆雅社话桑梓闲情

  且从忙里偷闲看尽古今来情状

  莫道局中是戏点破千百世机关

  闻所闻而来聆遗响千秋高山流水

  见所见而在醒繁华一梦御苑宫花

  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今亦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

  唱一曲白雪阳春大江东去

  活动五:议一议

  现实生活中,随着流行歌曲的火爆、影视文化的传播,戏曲艺术日趋衰弱,曾经人才辈出的剧团青黄不接,曾经广为传唱的曲子曲高和寡。那么,戏曲的出路在何方?我们如何来振兴中国戏曲?请大家出谋划策。(小组讨论,为戏曲的振兴出谋划策,全班交流。)

  例:20xx年11月,我们罗田县下发了关于同意罗田县黄梅戏剧团公开招聘15名黄梅戏演职人员和招收20名黄梅戏学员的文件。这是我们家乡为弘扬中国戏曲文化实行的一项有力举措。

  我的观点或建议:

  活动六:写一写

  一、习作要求

  1、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最好是你的家乡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

  2、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像,编写一个小故事。

  3、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有趣的经历,把它们写出来。

  二、写作指导

  【我要写】.

  七十年代,我国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国外公演。周恩来总理亲笔撰写海报:“欢迎欣赏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观众如潮,盛况空前。

  这就是中国戏剧的魅力。难怪鲁迅先生在他的《社戏》中也说:“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是到赵庄去看戏。”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曾几何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每个角落都有着各富特色的地方戏,无一处地方没有票友的吹拉弹唱。

  【写什么】.

  由于影视文化快捷而广泛的传播,也许同学们对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不过我们可以采访或者询问家中长者,请他们说一说他们当时或者第一次看传统戏曲演出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查阅书籍,搜寻一些诸如梅兰芳蓄须罢演等名家逸事;或者就影视文化和传统戏曲你更喜欢谁开一次辩论会等等。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英特网、图书馆等,我们都可以去淘一番金。

  我们可以将收集到的材料分类整理:如家乡戏发展史、辉煌史、优秀家乡戏剧目、精彩唱段等等,形成一些个具体的知识点。说不定,你还可以就此写一篇颇有价值的小论文呢。

  我们准备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正是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那么,选择一篇课文,先改编成戏剧,再约几位同学参与排练,并且在班上的文艺晚会公开表演一番,亲身体会一下传统戏曲的魅力,不亦乐乎!

  【怎样写】.

  一、介绍戏剧可以查阅有关资料,然后整理就可以了。

  二、编写小故事,有两种情形:改编和新编。

  改编就是在尊重原故事的基础上,就其中的细节,比如心理、对话展开大胆的想像,从而丰富人物的形象,深化主题,也让读者容易理解,产生共鸣,增强戏剧的感染力。

  所谓“故事新编”,是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情节、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加以丰富想象,使其焕发现代气息,成为一个崭新的故事。

  不管改编和新编,都要注意:一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如心理,如细节等方面的想象,但又不能天马行空;二要挖掘,挖掘出新意,绝不能泥古不化;三要和话题挂钩,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四是最好能和现实发生“关系”,能带点“刺”。但要注意两点:

  要熟悉“故事”,即要了解原故事的必要背景、意蕴及其他相关知识,以避免内容上牵强附会、知识上张冠李戴,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联系得上。举例来说,用《西游记》来写一篇作文,如果编孙悟空贪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耍一点弄巧成拙的小聪明,那岂不离谱了?

  要“新编”,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关键。写作时不要简单地复述原故事,不要拘泥于历史题材,必须加以生发改造,进行切合题意的必要演绎。最常见的新编方式是错位演绎,即时空错乱——古今杂糅,中外互通,熔于一炉。比如,将名著、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安排到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中来,展示他们崭新的行为、言语、心理等;又比如,写历史,但又艺术地穿插进某些典型的现代生活细节。

  三、谈感想或者写有趣的经历,要做到有真情实感。

  例文:《梁祝》让我陶醉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总括听的感受,高度评价《梁祝》的价值。)

  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

  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筝曲更醉人呢,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通过比较来突出听的独特感受。)

  初听梁祝,是在西湖畔,我正凭栏远观西湖上迷蒙的雨雾,筝音借着雨声在耳边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突然共鸣,那流传的凄美故事,彩蝶的翩翩双飞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婀娜而至,时而嘈嘈切切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跌宕时而幽怨,春雨沾衣欲湿,人已泪流满面,未曾知道筝的21弦可以演绎出人间悲欢离合。ィǔ跆《梁祝》人已经被征服,被凄美的故事所感染。)

  再听梁祝,在某个静谧的夜,乐曲从CD中流淌出来,回荡在夜空中,化成几缕逐月的烟云,几许拂面的晚风,(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乐声)灵魂开始舞蹈,没有忧愁没有烦恼,随着思潮飘舞,穿过回忆走过未来。(再听《梁祝》已化成灵魂的共鸣。)

  现在,我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弹奏梁祝,编织梦想,轻拢慢捻,筝就是知己,可将心事付瑶琴,你知道筝是有生命的吗?指尖的弦在颤动,有时是佳人的微笑,有时是流浪者的愁肠百转,有时是夕阳近黄昏的无奈,闭上眼,千丝万缕织成一网情愫,带着心和灵魂上升、上升,空气中飘着花香,清脆的筝音传得很远,这是一泓永远的泉,我醉在其中。(用排比和联想形象地写出了感受,化抽象为具体。乐声在作者的眼里、心里,是人,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人,在向你倾诉。)

  我想知道思绪中有多少道网,网罗了我全部的梦想,无论是华丽的网,朴素的网,空虚的网,真实的网,我都无力挣脱,只能在网中用指尖抚着网络,或哭或笑,或喜或悲,那都是我最真的情感。(用网来比喻音乐的魅力。)

  点评:这篇佳作的第一个特点是语言的老练。作为初中生,作者的语言功底令做教师的也自叹弗如。排比的运用,绝妙的比喻,词语选配的精致,引语的点化,段落的匀称,都十分老到。这样的文章,若无丰厚的艺术素养,是无法一挥而就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的真实。“在西湖畔”“初听梁祝”,泪流满面;“在某个静谧的夜”“再听梁祝”,灵魂随着思潮飘舞;“现在”“弹奏梁祝”,编织梦想,醉在其中。听的何等陶醉,奏的何等陶醉!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构思以及篇末抒情,看出该考生作文时的从容和激情。文章是一篇相当温馨、动人,有着个人化感受的佳作。

  活动总结:

  答案:

  (1)(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

  (2)(昆剧。)

  (3)(生、旦、净、丑。)

  (4)(唱、念、做、打。)

  (5)(京剧。)

  (6)(手、眼、身、发、步。)

  (7)(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8)(黄梅戏。)

  (9)(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10)(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11)(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

  (12)(大花脸和二花脸。)

  (13)(清代乾隆时期。)

  (14)(沙家浜)

  (15)(川剧)

  (16)(京剧、书法、国画、中药)

  (17)(西皮、二黄)

  (18)(宋杂剧)

  (19)《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20)(龙套)

  (21)(360多种)

  下联:看满眼流丹叠翠爽气西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