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
  p27~2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3、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探索规律。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投影和自制三角形面积演示纸板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右图是一张三角形彩纸,它的面积是多少?
  提问:这块彩纸是什么形状?你会算出它的面积吗?
  引入: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图形,然后算出它的面积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探索新知
  1.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1)操作感知:让学生用学具并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探索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2)汇报、交流,总结两种转化方法。
  重点讨论: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关系?②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形成共识:①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②因为三角形的面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2
  强化理解推导过程: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为什么要加上“除以2”?
  板书:三角形面积=底×高÷2
  (3)用字母公式表示。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面积,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表示为:s=ah÷2。(板书)
  2.即时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前引入中的求彩纸面积的问题,并组织交流。
  4×3÷2=12÷2=6(c㎡)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点。
  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p28“试一试”。
  四、总结全课    
  让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怎样求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五、作业
  1.课内作业:p28“练一练”第一题。
  2.课外作业:优化作业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