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可能性》教学设计

《可能性》教学设计

来源:华佗小知识

  教学目标:

  1、能对生活中事件的可能性进行判定,并能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通过摸球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验证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用“不可能”、“可能”、“一定能”对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判定,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体会学习用数字表示可能性的方法和探究过程。

  教具准备:

  5个纸盒,黄、白乒乓球若干。

  教法与学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旧知识的迁移,课堂实践,合作探究与总结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那么今天,在上课之前就让我们交流、畅谈一下自己的理想怎么样?”……(学生畅谈理想,教师适当点评激励)

  现在老师这里有三个盒子,第一个盒子装有4个黄球,第二个盒子装有2个黄球、两个白球,第三个盒子装有4个白球。假设老师盒子里的球是有魔力的,摸到黄球你的理想就一定能实现,摸到白球你的理想就无法实现,你会到哪个盒子里摸球呢?为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发言,引出新知

  (1)学生发言:选择到第一个盒子当中去摸,因为第一个盒子里装有4个黄球,任意摸一次就一定能摸到黄球。第三个盒子里全是白球,没有黄球,所以不可能摸到黄球。第二个盒子中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2)教师板书学生发言,板书:

  一定能 可能 不可能

  (3)验证:

  任选学生到每个盒子中摸4次,看是否和猜测一致。

  2、用数字表示可能性,并说明理由。

  一定能 可能 不可能

  1 1/2 0

  3、实践验证(装有2个黄球2个白球的盒子里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接近1/2)

  (1)分组。

  (2)分工:1人监督(公正性、次数)1人统计(共摸20次,每摸完一次把球放到盒子里,摇一摇,有画正字法统计摸到黄球的次数。)

  (3)活动开始,教师巡视指导。

  (4)小组汇报、交流。

  有的组少于10次,有的组正好10次,有的组多于10次,这是因为理论和实践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因为有一定的偶然性,是可以理解的。

  4、想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变大一些该怎么办?(把其中的1个白球换成黄球)

  集体验证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接近3/4。

  5、要使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变小一些,变成1/4,该怎么办?(盒子中放1个黄球,3个白球)

  6、观察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师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可能性的大小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条件改变,可能性逐渐变大,趋于一定能(1),条件改变,可能性逐渐变小,趋于不可能(0)。

  三、巩固练习

  1、用“一定能”、“可能”、“不可能”判断下列有关可能性事件。

  (1)老师今年24岁,20年后,你们的年龄会超过老师。

  (2)老师的身高是1.82米,若干年后你们的身高会超过老师。

  (3)明天下雪。

  (4)20__年,在北京举行的29届奥运会中,中国的金牌数超过美国,排在第1位。

  (5)二十年后,你们当中的某个人乘坐“神舟十号”宇宙飞船,登上月球。

  2、同学们看过非凡少年这个栏目吗?少?二等奖的可能性是多少?三等奖的可能性是多少?抽到奖的可能性是多少?(用分数表示)

  四、小结本课

  用“一定能”、“可能”、“不可能”说一句话……

  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有理想,努力加之自信能使不可能变成可能,可能变成一定能。祝同学们梦想成真。

  板书设计:

  可能性的.大小

  一定能←—— 可能 ——→不可能

  1 3/4 1/2 1/4 0

  教后反思:

  这节课的开头我让学生畅谈理想,然后巧设悬念,激发起他们的思考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这一环节,学生的反响很强烈,达到预期效果。

  接下来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的迁移把数学从生活中提炼出来,也把学生从生活中引入数的殿堂。学生的合作验证探究过程进行的也很顺利,尤其是在集体验证盒子中装3个黄球,1个白球,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3/4中,共摸了20次,恰好摸到了15次黄球,猜想与实践完全吻合,学生惊叹不已,这既是必然又是一种巧合。

  一节课当中,如果没有让学生练习的时间我觉得算不上一节成功的课,所以在练习巩固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许多生活化、情境化、学生关注、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乐于去思考,自然效果也不错。

  当然这节课当中,我也有一些很困惑的地方,此如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阐述理由的时间太少,可能有一些同学没有理解透彻,但如果在这里耽搁了太长时间,那么后面就没有了练习的时间,就会顾此失彼,这一环节怎样处理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给我一些合理建议,我一定虚心接受。

  在教学的结尾,我送给学生一句话:有理想、自信加之努力,能使不可能变成可能,使可能变成一定能。这既照应了导入,又体现了可能性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这一思想,同时又对学生的一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