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律·长征》教案

《七律·长征》教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一、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1.wēi yí________                       2.páng bó________

  二、给加粗的字注音

  三、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4.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四、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读《七律  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                 逶迤——

  磅礴——                 云崖——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的首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6.默写一首描绘长征的其他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十六字令三首》,回答问题

  十六字令三首

  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

  其一             其二              其三

  山,             山,              山,

  快马加鞭未下鞍。 倒海翻江卷巨澜。  刺破青天锷未残。

  惊回首,         奔腾急,          天欲堕,

  离天三尺三。     万马战犹酣。      赖以拄其间。

  1.给加粗字注音。

  下鞍(    )巨澜(    )酣(    )锷(    )堕(    )拄(    )

  2.下列诗句意思理解有错的一项是

  (    )

  a.“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快马加鞭的翻山战士回头一看,那高入云霄的山峰,离天只有三尺三寸了。

  b.“山,倒海翻江卷巨澜”:骑着马在山中奔驰,感到一座座高峰像倒海翻江般卷起巨大的波浪。

  c.“山,刺破青天锷未残”:站在山上,用利剑刺破青天,剑没有半点残损。

  d.“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就是天塌下来了,山也能把它顶住。

  3.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三首词都是写山,第一首是写山的崇高,第二首写山的雄伟浩大,第三首写山的坚强。总起来都是写长征的红军。虽是三首,如同一首。

  b.把山比喻为狂涛巨浪、奔腾的战马和刺破青天的利剑,极准确生动,给人以无穷无尽的想像余地,最有力地歌颂了伟大的红军战士。

  c.毛诗词无论是咏雪的、咏梅的,都是通过物来咏人。这三首十六字令通过山来反映一个伟大的主题,表现崇高的思想境界:歌颂了红军战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和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d.第一首中“惊”字,不但表现了红军对山的高险的惊讶,更主要的还是表现红军战士征服了高山险阻的自豪心情。第二首描写的景象只有坐在奔驰的汽车上的人才能看到。第三首中,毛用坚强的山来比拟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工农红军。

  4.《十六字令》三首的写作时间题为“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简要说说这一段时间红军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清平乐  会昌》,回答下列问题

  清平乐  会昌

  一九三四年夏

  东方欲晓,        会昌城外高峰,

  莫道君行早。      颠连直接东溟。

  踏遍青山人未老,  战士指看南粤,

  风景这边独好。    更加郁郁葱葱。

  1.解释下列词语。

  颠连:           东溟:

  南粤:           欲晓:

  2.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莫道君行早”一句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不辞劳苦,奋发干的精神面貌。

  b.“风景这边独好”,主要是因为远处有碧绿的田地,近处有青翠的松林和峰峦起伏的群山。

  c.“踏遍青山人未老”,透露出一个无产阶级家坚忍不拔、顽强战斗的精神。毛率领着工农红军,踏遍祖国大地,经历了一次次浴血战斗,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无产阶级家显得更加精神焕发,斗志昂扬。

  d.“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战士指着广东那边树木茂盛的地势,那儿正是开展游击战争的好地方,这里边表达了者的雄心壮志。

  3.对这首词赏析有错的一项是

  (    )

  a.这首词,生动地反映了对必胜的信心,是展现长征前夕情况的一篇史诗。

  b.“踏遍青山”客观地写出了当时战争的特点——“作战线的不固定”和“战争的流动性”。

  c.与一些同志登上“会昌城外高峰”——岚山岭察看长征路线,回来后在文武坝写下了这首词。

  d.这首词是长征诗的第二篇,词的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根据地的深厚感情,表达了长途大进军、夺取胜利的雄心壮志。

  【参】

  一、1.逶迤 2.磅礴

  二、lǐng  līn  mín  méng  jǐn  héng  hèng

  三、略

  四、蜿蜒曲折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就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庞大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就像小小的泥丸在流动。

  五、1.等闲:寻常,平常。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2.红军不怕远征难3.过五岭、越乌蒙、渡金沙、抢大渡、翻岷山4.抒情七律(近体诗、旧体诗)5.c 6.略

  六、1.ān   lán  hān  è  duò  zhǔ  2.c 3.d 4.略

  七、1.颠连:山峰连绵不断 东溟:东海 南粤:广东一带 欲晓:快要天亮2.b 3.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