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华佗小知识。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北师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教案

来源:华佗小知识

  教学目标:

  1、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掌握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

  3、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4、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绘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赞叹之情,进而理解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读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可以分为几部分?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流,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

  1、这座村庄原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开篇为什么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3、你怎么理解“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

  4、原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穷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关词句。

  6、诗人为什么会如此惊叹?到底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流。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受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8、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这就是昔日……”学生跟读。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什么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什么说他们在“描绘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方法。)

  3、原来的村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0.cn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17654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