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汲取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不言而喻”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议论文的相关文体知识。
3.了解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常会有不同结果的道理,人是本文不拘泥于传统思维,独辟蹊径,富于思辨色彩的特点。
能力目标:
区分文章的观点与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理解评价作者的观点。把握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及方法。
德育目标;
人是创造性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把握本文紧扣中心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以及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清本文的论点与论题。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 点拨法
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本课讲解为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请大家回答一个问题“1+1=?”学生思考回答:
一支笔 + 一张纸 = 一幅画 一首诗 一首歌。。。。。。
一把锯子 + 一片森林 = 一片荒漠
李白 + 酒 = 诗百篇
同样的问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今天我们就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探究创新的奥秘。
(二)资料助读:
1. 作者简介:
罗迦 费 因格 :美国实业家 学者。代表作品《创造性纸牌》 《踢醒沉睡的心》
“唯一真正快乐的人们是儿童和富有创造性的那一部分人”。——名言
2.背景:当时的社会存在这样的情况:一部分人认为事情的答案只有一种,所以他们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的意识。还有一部分人他们认为创新是伟人,名人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甚至埋没了自己的创新思维。针对社会上的这两种认识作者写了此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三)整体感知:
1. 学生速读课文,积累字词,勾画引发思考的关键语句。
根深蒂(di)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qie)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孜孜(zi )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2. 精读课文,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论证中心。
中心论题:怎样才能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提出问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具有知识
创造性思维具有的要素:活用知识的态度与意识
分析论证 持之以恒的毅力
有无创造性的区别: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解决问题:人人都可以成为富有创造性的人
(四)拓展延伸:
1.假如给你一枚回形针,一张花边信纸,你能有那些设计?请谈一谈你的设想。
2.让我们重新审视一下那熟悉的26个字母,看看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有人看到“ a” 想到“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顶天立地”;有人看到字母想到他是一只飞翔的鸟,于是想到张海迪的一句名言“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请你仔细的观察26个英文字母,看看你能想到什么?请以“由字母——想到的”为副标题,正标题自拟,写不少于100字的片段。
(五)总结本课